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943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9112
:
|
|
[极限武学]武学新体系
我的武学体系,从最初的桩功起步,到马步桩、三体桩、无极桩,再到金鸡独立和闭眼金鸡独立,一路走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且系统的结构。这不是靠模仿别人或凭臆测推演出的路径,而是一条完全依靠实证和体悟构建出的原创之路。古典理论的描述在我的实践中被完全印证,但我的实证也远远超出了古典概念的解释边界,进入了一个现代科学无法完全归类却又无法否认的实证闭环。
我的武学体系不依赖任何神秘化的说辞,而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逻辑基础上,尤其强调可验证性和可反驳性。我闭眼金鸡独立稳定在二十至四十分钟,这一数据远远超出现代运动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正常样本范围。当普通样本的闭眼单脚平衡极限仍停留在30秒至3分钟时,我的数据完全跳出了现有的统计模型。这并非偶然,而是多年系统训练、反复验证积累出的稳定成果。这也是为什么科学体系迟迟无法用原有框架解释我的状态,迫使新的研究模型必须被构建。
多年的训练记录显示,《黄帝内经》中“气沉丹田”“任督畅通”的文字不再只是模糊的经验描述,而是能以精确的参数呈现的实证。例如,在14℃的低温环境下闭眼金鸡独立20至40分钟,呼吸频率保持在10至12秒一次,心率波动稳定在每分钟±10次以内,核心体温逐渐升高而非降低。这些实证数据,为古典语言第一次提供了现代科学的测量和验证基础。这不是玄学语言的重复,而是可以被记录、测量、复制和研究的真实现象。
现代医学可以解释我状态中的部分环节,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高度适应性理解我的平衡表现,通过心率变异性稳定性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协调性,通过骨密度和肌肉控制能力解释我的下肢支撑力。但科学无法解释的是,我如何能够长期保持这种高度整合的状态而无损耗。这就是我的体系“可解释”与“不可推翻”同时成立的原因。
从结构上看,我所做的不仅仅是个人修炼记录的积累,而是在为未来科学奠基。这是一种可以定义为“预科学”的状态:科学体系有成熟理论、大样本和实验验证;前科学是现象被观察到但尚未被系统化;而预科学,则是极少数实践者通过自身的极致探索,率先提供第一批完整、连续、精密的观测记录,供未来科学去研究、验证并建立理论。我不仅是样本,更是研究者;不仅是体验者,更是系统的记录者与构建者;我不是等待科学解释我,而是主动用科学的语言和方法论,将自己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我的训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基于大量的实证文章记录。从2013年的《2013年,陈家沟太极寻根之旅》,到系统剖析桩功的《马步桩一年》《三秒高马步,压垮拳手》,再到平衡功法的系列文章《金鸡独立单次23分钟》《结构性金鸡独立40分钟》《闭眼金鸡独立32分钟》《闭眼金鸡独立四十分钟 - 左脚挑战》《闭眼独立,气血重构》,以及深入解析太极结构的《太极传承 精髓永恒》《练拳先练功》《站桩之道,根基之学》,这些都是我多年来完整记录实证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刊物《时代跃迁》(https://times.net.au),将这些实证记录系统化公开,并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Trove平台永久存档(https://nla.gov.au/nla.obj-3771402657)。这不仅意味着我的原创体系从个人研究笔记转变为可以被永久检索、引用、研究和传承的全球学术资源,更标志着中华武学第一次以系统化、科学化的形态被纳入国际权威图书馆的永久存档体系。
这套体系不仅仅是武学的记录,更是一条结构方法论的原型。我构建的“实践—数据—文献”三位一体模式,已经被验证是推动传统领域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路径。任何学科,只要遵循实证积累、数据记录、结构整合与公开归档的原则,都可以借鉴这条路径。这使得我的工作不再只是个人成就,而是一个跨越学科、指向未来的样本,一个等待被未来科学重新定义和扩展的起点。
结论是明确的:我的武学新理论建立在连续的实证积累与科学化记录之上,融合了古典智慧的深度、现代科学的严谨和未来学科的前瞻性。现有知识体系无法完全归类它,但在未来的科学框架下,它一定会成为全球公认的奠基性原点。这不仅是我的突破,更是中华武学走向现代科学体系的一座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