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文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3/01 文章: 29
积分: 15
:
|
|
语文综合实践辩论赛教学反思
弘雅小学 陈碧文
辩论赛结束后,当我再一次走进自己的班级的时候,亲身感受到了这次语文综合实践课所带来的震荡波:
两个班,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主辩手还是助威团成员,群情激奋,尤其使(4)班,“我们不服” “再辩一次”“我们还要另选辩题”……
以前的辩论赛引发了学生在而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唇枪舌剑、辩音缭绕,今天,这样的震荡波再一次扬起,这是我从教以来所未品尝过的,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激起了学生惊人的学习欲望呢?
一、语文综合实践课连接了文本与社会
新课改、新课标都一致倡导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学语文 、用语文,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趋势,不要离开社会谈语文,不要只谈文本,不谈利用,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依据与体会。
本次辩论赛正是从主题上深入社会,选取了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到底是近朱者赤,还是近墨者黑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搜集、调查、分析、重组,然后用辩论的方式进行表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满足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学生踊跃参加本次辩论赛的动因。
二、合理安排,过程结果并重
小学生辩论赛既然是综合性学习,它的学习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五个相互独立的环节,五个环节都各自发挥了作用:
1、选拔学生 分工合作
让学生主动报名,综合考虑层层选拔学生,接着又根据学生特点,分出正反双方,让双方队员开始分工合作。
2、搜集资料 整理策划
为提高学生对这次辩论赛有充分的认知,让学生分头从网络上、报刊上、新闻媒体上、图书馆里搜集资料,再组织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系统的辩论体系,对本方的辩论进行策划。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有分工有合作,不但运用了语文课上掌握的名言、古诗、谚语等,而且还锻炼了调查、搜集、整理、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3、激发潜质 敢于交流
小学生生活空间有限,锻炼机会少,不敢表达,不善表达,表达时腿软、发抖、语塞是意料中的事,但他们却有潜质可挖,为此,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自己单独说,找小伙伴说,在班级内说,在课外说,以此来培养学生放胆交流的意识。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很有效。
4、思辩结合 讲求策略
辩论赛与一般的口语交际有着许多实质上的区别,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与辩论技巧、策略的训练尤为重要。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辩论,总结了多种的辩论技巧,如:针锋相对,形象生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等。这些辩论技巧在自由辩论阶段是很实用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基本上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
在经过精心的策划与训练后,在展示实践成果的辩论赛的程序上我按总分总的顺序,依次设计了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主要阶段,这样的程序层次分明,便于辩手发挥,便于综合对比。
5、在主要阶段之外,我还安排了评判团打分,评判团主席评议,颁奖等环节,让学生在辩论的氛围中提高素质。令我高兴的是这些阶段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几点思考
1、扶放处理:辩论赛是一种新的课型,其所涉及到的知识,所运用到的方法都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扶助与学生的放手学练应紧密结合。活动之初,搞这样的活动,教师扶的比重应大些,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扶放的比重应发生变化,扶是为了放,放是扶的目的;
2、选拔学生:邓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再让先富带动后富。”正是由于辩论赛的性质,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齐头并进,首先应选取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让他们担任先锋队,给其他学生以示范,实现先学带后学,当然,可能给人留下作秀的感觉。
3、前途展望:这次辩论活动能够引起学生如此共鸣,归根结底应是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以一种灵活又极富挑战性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