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儿子
娱乐斑竹!澳洲长风,娱乐信息e览无余!
加入时间: 2006/11/13 文章: 375 来自: 中国湖南 积分: 1653
:
|
|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第21号)
第一乐章:很慢的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清晰而具有古典音响
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进行不明确的和弦:
对比性的副题是优美的短小片段,它很快地从双簧管过渡到长
笛,接着又到小提琴上去。简短的展开部几乎完全用第一主题写成。
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
第二乐章:稍快如歌的行板
抒情的慢板乐章是围绕着一个在开头几小节中听到过的很简单
的主题构成的,它用奏鸣曲快板曲式展开和扩张:当它在本乐章末
尾的再现部出现时,主部主题加上了更多的装饰。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贝多芬用较古老的小步舞曲来称呼这一乐章。但从主题乐句
的急促的行进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小步舞曲,它是奔放的十九世
纪诙谐曲。
第四乐章:缓板,活泼的快板
末乐章的开头跟我们开了一个有趣的玩笑。一段简单的音阶缓
慢地在小提琴上向上爬去,每次反复都向上多演奏一个音。突然
间,它迫不及待地冲到末乐章的舞蹈性主题中去:
往后,在音乐中出现的机智和笑声和海顿所写的任何作品一样,
具有强烈的传染力。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
鸣曲一回旋曲曲式,但他在其中注入了取之不竭的丰富想像力。贝
多芬在这一时期所作的尝试还远远不及海顿在后期交响曲中所表现
出的那种大胆,但在贝多芬的风格里,总有些东西使他那时代的保
守派感到困惑、震惊和愤怒。
为什么多少年来,保守的听众听到他们不熟悉的音乐总感到是
对他们个人的冒犯,是作曲家故意安排的一种当众恶意中伤?这的
确是个迷。但是,他们的反应确是如此。
一位德国评论家在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首次演出后写道:“这是一
个青年人的厚颜无耻的胡言乱语。”十年后,一位巴黎音乐家还写
道,这部交响曲的“令人惊讶的成功”是“对音乐艺术的威胁”。他又
说,“有人认为,大量地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以及使所有乐器发出
吵闹的音响就可以造成某种效果。可悲的是,只有耳朵受到刺伤。
心灵上却是无动于衷”。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第36号)
第一乐章:很慢的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开始是一个缓慢的引子,它在贝多芬时代听起来比现在更富于
浪漫色彩和神秘性.接着是活泼的第一乐章,它是由一个刚劲有
力,喧闹活跃的短小主题构成: 副题是由木管奏出的更富于歌唱
性的音乐。贝多芬把这两个主题截成易于处理的节奏片段;乐章的
整个中间部分就是由这些片段写成的。开头的主题作了传统性的再
现之后.有一个用上面的主题写出的短小而喜气洋洋的结尾。
第二乐章:小广板
第二乐章是传统的如歌慢板。宽广而流动的旋律先在弦乐组奏
出,后由木管乐器作出回响。整个乐章充满着旋律,其中有不少
比开头的主题更有感染力,更为轻巧。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
主体仿佛成了神话中的舞蹈场面,中段有优雅的木管三重奏.
这首精巧的谐谑曲充满着出入意料的力度和节奏变化,这种情况在
贝多芬的成长过程中愈来愈显著。中段,或三声中部的开头像是
彬彬有礼.精致优雅的十八世纪为木管写作的三重奏,后来却意想
不到地在全乐队中爆发出强烈的音响,或是突然变得静寂无声。
快板,柏辽兹称他为第二谐谑曲,充满了活泼与欢乐
末乐章开始时在乐队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筋斗;这个末乐章使
贝多芬同时代的人迷惑不解。 这个筋斗多次出现,在这兴高采烈
的乐章中像是回旋曲——奏呜曲中的叠句。这个筋斗的头两个音
和最后两个音也作为宏伟的主题片断在乐队的各种乐器之间翻来
复去地出现,充沛的动力不断地增强,直到最后一小节。
对当时的保守派来说.这乐章中所有的能量和动力该是多么地
令人费解。莱比锡的一位评论家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把第二交响
曲形容成“一头粗野的怪物,一头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甚至
在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仍用尾巴狂暴地抽打,
在最后的痛苦挣扎中僵死。”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贝多芬降E大调英雄(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
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3号交响曲《英雄》完成于1804年,这首曲
子原本是贝多芬要献给他心中极为崇敬的英雄——拿破仑,但后来
拿破仑露出贪权本色自立为帝,与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背道而驰,这件事让贝多芬既愤怒又失望,他一面咒骂拿破仑一
面把已经题上“献给拿破仑”的乐谱封面撕掉(没错,把令他生气的
东西撕掉正是贝多芬的风格,这次他没有把总谱扯烂就算是客气了
的,不愧为愤青~!),然后换了一个看来顺眼许多的标题“为纪
念一位伟人而作:《英雄交响曲》”
虽然第3号交响曲有一个如此响亮的封号,但它仍属“绝对音乐”
范畴,也就是说可以不必太在意标题给予我们的提示,聆听这首
交响曲时只要去欣赏音乐的纯粹形式之美就可以了,别管什么英
雄或狗熊,就让最单纯的音乐直接告诉你它要说什么,这是比较
轻松的方式。不过当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就会明白贝多芬心中鲜
明的“英雄形象”究竟为何了。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乐曲最开始两声威风的管弦乐合奏,
以及另一个大提琴呈现的主旋律是些乐章的主要动机,这个乐章
便是由这两个简单的素材逐渐铺展完成。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
勃勃的乐章,虽然曲中偶尔浮现一些阴暗的情绪,但昂扬果断的
处理方式马上又展露乐观明亮的气息。
第二乐章:很慢的慢板。这是一首葬礼进行曲,在嘹亮的铜管
与庄严的鼓声中,贝多芬在这里为死去的英雄送葬,大提琴阴郁
的哭声千回百转,那是极度沉痛又极度哀伤的感受,是心死之前不
甘的挣扎与激烈的抗辩。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葬礼之后,贝多芬马上安排了一个诙
谐乐章,活泼轻快的曲调把第二乐章的阴沉一扫而空,与命运搏斗
的局势似乎有了明朗的转机,一股追逐猎物般兴奋的快感洋溢全曲,
充满超越极限后的悠然自适。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终乐章引用了一段通俗的乡村舞曲“普
罗米修斯”主题,并以之谱成了七个变奏,在温柔尊贵的旋律过后,
精神昂扬地迎接欢乐的节尾……一段凯旋而归的胜利之歌。
饱受耳聋威胁的贝多芬不只一次想让生命做个了结,历经绝
望“遗书”事件后,贝多芬便写了《英雄交响曲》,那是将绝望升
华的见证。一个耳聋又多灾多难的音乐家没有自杀已经是奇迹了,
贝多芬竟然还能好好地活着然后把他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写下来,
这首曲子在精神上歌颂的不正是英雄战胜自己的内涵吗?而在形
式与内容上,它更是18世纪古典主义交响曲登峰造极之作,并从
此将交响曲带往浪漫主义更自由,更具个人感情的另一番天地。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号)
第一乐章 柔板,活泼的快板。
一个带点凶兆的缓慢引子引出最轻松愉快的快板,接着独奏大
管、双簧管、长笛有精彩的旋律对话,在紧接着是柏辽兹描述的
越来越强的发展:“期间的和声色彩先是模糊而犹豫不决,在转调
和弦的云雾完全驱散时,它才重新闯出来,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条河
流,平静的流水突然会消失,它离开河床是为了让浪花变成四溅的
瀑布咆哮着直泻而下。”
第二乐章 柔板。
美好的旋律的宁静流动与轻摇的伴奏,柏辽兹这样形容:“他的
旋律是天使般的纯洁和不可抗拒的柔情蜜意,只是奇妙的艺术加工
痕迹完全消失。”
第三乐章 活泼的快板。
谐谑曲是万花筒般的色彩印象的展现。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从小提琴的无穷动旋转开始,最后是整个乐队的旋转,如野蜂
飞舞,也如神话中小精灵的舞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C大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作品67号)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一样,同属于
英雄性艺术的最崇高作品,贝多芬开始创作第五交响曲是在第四交
响曲之前,完成了第四交响曲之后。他在这部作品中所提出的主题
与英雄交响曲一样,那就是英雄斗争的意义和目的。所不同的是第
五交响曲描写的是英雄除自己以外联合人民,共同去斗争,共同完
成神圣的使命。 “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就是第
五交响曲的中心思想。第五交响曲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
品。它结构严谨,手法精练,形象准确生动,层次清晰,各乐章有
内涵的联系整部作品气宇轩昂,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第三交
响曲到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在承袭古典音乐先师的基础上,
进行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使庞大的交响乐队服务于一个独立的思
想主题,也可以说是贝多芬奠定了近代交响乐的先锋作用。 此曲完
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
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
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
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
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
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
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
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
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
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
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通过圆
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
自由的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
琴奏出。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
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
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
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
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
列中去,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
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
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
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
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作品68号)
这部诞生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作曲家
写上了“田园”的际题,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自己标题的交响曲。
贝多芬称这部作品是“对农村生活的回忆”,并说:“只要对农村
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于许多标题而能想象得出作者的意图。”
在第一小提琴的分谱上和节目单上,作曲家还写明:“《田园》交响
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它是感
情的表达多于音乐的描写”用以强调这部作品是大自然在人们心灵中
的交响。这部清新明朗的交响曲由五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各有一‘
个小标题,从第三到第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小提琴轻巧地奏出一支淳朴的民歌风格的乐句,把人们带到郁
绿葱芳的林野上。曲调轻松飘逸,逼真地表现出作曲家在大自然中
悠然神往的愉悦心情。这个主题为整个乐章奠定了明朗乐观的基调。
在第二主题中,贝多芬以更为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自己置身于
田园之中的愉快感受。这个主题作为第一主题的补充,分为两个部份。
第一部份,由柔和的弦乐奏出,平稳闲适,具有德国民歌风格:
第二部份,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犹若汹汹流注的清泉,自如
和谐地回响着:
第一乐章以第一主题中富于生机的音调作为基础,加以展开,没
有强烈的情绪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作曲家主要以色彩性的移调手法,
通过调性对照,展现出斑斓多姿的田园风光。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听过这个乐章后,描写出这样的画图:“牧
羊人开始在原野上出现了,态度悠闲,吹着牧笛”,“可爱的乐句令
人欢情,有如芬芳的晨风;成群的飞禽从头上飞鸣而过,空气时时因
薄雾而呈湿润;大片的云块把太阳挡住了,但顷刻之间,云块吹散了,
林木泉水之间又突然充满了阳光。这便是我听着这个乐章的感觉。”
第二乐章“在小溪旁”。
接着,柏辽兹谈到《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作曲家创作这
个可爱的柔板乐章时,一定躺在草地上。仰首观夭,听着风声”,“他
注视着闪烁的微波,倾听着细浪拍岸的哺哺私语”。
一乐章开始,俩只加上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三连音音型。并同圆
号延续的长音交融,构出瀑流不息的伴奏背景。人们仿佛看到清澄的
水波,轻缓起伏,潺潺作响。
这时,小提琴奏出一个断续的音调,象是作曲家在溪边漫步,
片断思绪,缕缕涌来:
当音乐进行到第二主题时,这个断续音调变得流畅舒展,充满
抒情意味,象是一时滞流的溪水寻到通畅的道路,象是疑惑的思绪变
得清朗明晰。
多二主题由大管深沉地吟咏而出:
尾声中,贝多芬用长笛唱出夜莺的歌声,双簧管吹出鹌鹑的啼鸣,
单簧管发出杜鹃的叫声龙个奇妙的鸟声“三重唱”,充满动人的诗情。
有人责备作曲家采用了自然主义的模仿手法,并不可取。但是,
人们可曾知道,早在贝多芬写作《田园》交响曲的五年以前,他已经
双耳皆聋。
罗曼•罗兰说:“贝多芬实在并没有模仿鸟叫,他什么都
一听不见,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在他已经灭亡了的世界。要
听见它们的唯一的方法,是使它们在他的心里歌唱。”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合”。。
在维也纳居住期间,贝多芬常与一个由七位农民组成的小小乐队
聚会。他欣赏农民乐师的演奏,学唱、记录奥地利农村中的歌曲与舞
曲;同时,也为这个农村乐队谱曲。这种亲切的交往,使他获得了创
作的灵感。
这个活泼的三拍子舞曲,先由小提琴奏出,并在音乐愈益加强中,
描绘出乡民热烈欢舞的场面。
接着,双簧管吹出一段牧歌风旋律,大管用单调的F和C两个长音
来应和。柏辽兹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蹲在酒桶上的德国老农民,用一
件破旧的乐器吹着这个老调子。
舞蹈愈发炽烈。节伯改变。第二主题踏着两拍子的节奏,象是
“穿着木鞋子的山地居民的来到”。
这时,舞蹈行列更加壮大。音乐转入火热的急板。人们唱着、跳
着、欢叫着,又从两拍子的粗犷的舞蹈转入三拍子的火热的旋转中。
长长的卷发从村妇的头上散开,披在肩上。山村居民陶醉在狂喜的
情绪里。鼓掌声、喊叫声混杂在一起,达到炽热的顶点。
突然,远处传来声声雷鸣,把狂烈的“乡民欢乐的集会”打断了,
人们惶乱地散去……
第四乐章“暴风雨”。
乌云挟携着雷鸣电闪飞掠过阴暗的太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在深暗的低音区,分别在一个节拍中纳入参差
不齐的四个音符和五个音符,它们不协调地相互撞击,发出狂风的咆
哮怒号。
短笛的尖利呼啸,象是瞬间照亮阴云的闪电。劈开了浓云密布的
低沉的天空。
接着,定音效奏出轰响的雷声。
这时,庞大的半音阶从管弦乐队的至高点直泻而下,跌落到弦乐
的深深的低音区。在疾风霹雳中,交响舞台上张开急骤倾泻的雨幕,
进发出风雨交加的巨流!
雄浑有力的音乐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伟力。
贝多芬笔下绘出的,已不是一幅“暴风雨”的音画,而是惊心动魄
的暴风雨本身!
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在隐约浮现的光线中,牧歌声把最后一声
微弱的雷鸣淹没了……
第五乐章“暴风雨后的愉快感奋情绪”。
雨过天晴。山野明净。牧笛声声。温柔恬静的音乐,表达出雨水
滋润大地的欣欣向荣气象和农民们喜悦愉快的心情。贝多芬在他的笔
记中曾经写道:“自然神论,卢梭精神,因崇敬大自然的威严而来的
狂喜。但是没有虚假的夸张。人的幸福和内心安宁的感觉。”
这里,“感情的表达多于音乐的描写”。牧歌风的第一主题,与其
说描绘了林野雨后的清新气象,不如说表达出作曲家在经历一场心灵
暴风雨之后所感受到的“内心安宁”。
这支牧歌风主题使终曲乐章,也使整部交响曲保持了愉快、乐观,
以及幸福、宁静的情绪:
牧歌袅袅远逝之后,活泼的第二主题,带着C大调明亮的色泽,跳
跃在弦乐器上,显示出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内在力量。
最后,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在追思昔日美好时光和
憧憬未来和平生活的气氛中,小提琴奏着悠悠福音,闭上了《第六
(田园)交响曲》的大门。
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1804—1876)《在旅游者的书
信》中,表述出贝多芬这部杰作在人们心灵中留下的深刻感触与印象:
a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不仅是比绘画中最美的风景更为令人神往、更为
广阔地向想象展示出奇观,而且是展示出整个人间天堂:在那里灵魂
飞绕,不停地观察着并留下在它接近时展现在面前一望无际的地平线、
景色,在那里有雷声隆隆,在那里有鸟儿歌唱,在那里有风雨乍至、
大作、继而平息,在那里阳光吸吮树叶上的雨露,在那里云雀震起淋
湿的翅膀,在那是受了震惊的心平静下来,在那里挤压的胸膛舒展开
怀,在那里灵与肉复活、与大自然混为一体、沉浸于迷人的宁静中。……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
贝七不象第三《英雄》,第五《命运》和第六《田园》那样有显
著的标题,所以较鲜为人知。但是这首交响曲结构均匀完整,充满了
力与美,更有人主张应把它放在9大交响曲之首呢。
第一乐章:A大调甚快板
充满节奏性的主题惯穿全曲,发展部有一段假惺惺的沉思,但随
即现出原形,又展开一阵激昂的狂奔。
第二乐章:a小调小快板
阴暗的小调是庄严的送葬进行曲,一股渴慕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哀哀曲调摧人泪下。
第三乐章:F大调急板
是一首喜气洋洋的诙谐曲,中间穿插了缓和的民谣曲调,旋律
明朗浪漫,显得十分活泼愉快。
第四乐章:A大调灿烂的快板
在这个乐章,所有的喜悦几乎要满溢而出,大家欢欣鼓舞喝个烂
醉。有人称第一与第四乐章是“烂醉的音乐”,也有人干脆将贝七冠上
“巴卡斯”交响曲的封号,那是因为巴卡斯正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呢!
瓦格纳曾在1849年针对第七交响曲提出一段评论:“这首交响曲是
舞蹈的神化,以最高的形式欢舞,是带着理想化音乐色彩的神圣运动
......又爱又大胆,既严肃又放逸,时而沉思时而欢喜,最后摄人心魄
达到狂乱的境界,以接吻或拥抱作为结束”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开始创作于1811年,完成于1812年10月。1812
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似乎《第七交响曲》重新带给了贝多芬自信和灵
感,继5月份创作出了《第七交响曲》之后,1812年的10月,作曲家又
完成了《第八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
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第六“田园”交响曲》,可见其风
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第八交响曲》是九部作
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
第一乐章一上来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田园》,虽然旋律有很明显的不同,
但是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轻盈而带有朝气蓬勃的向
上精神。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的可以
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乐章之一(第二交响曲的
第二乐章同样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点所一致,这个乐章轻盈而欢
快,并且带有十分明显的复古色彩。第三乐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
风格,带有鲜明的宫廷气质。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
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
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因为那几段“走板”听上去的
效果好像就是乡村乐手因为技巧不熟练而弹奏失误所引发的,十分有
趣吧。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这是一个急速
的快板。这里把《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
没有《英雄》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命运》中的磅礴气势,这里拥有
的只是蕴含着属于平凡的快乐感情。其实《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
种复古,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
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
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
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要知道在当时贝多芬依然生
活的并不快乐,生活的重压、家庭的矛盾充斥着作曲家的每一天。或许
正是因为面临这些压力和郁闷,贝多芬才想从音乐中找到快乐,因为原
本快乐也应该属于音乐!
1、活泼、朝气蓬勃的快板
以短小的主题开始,已开始好像回到洛可可式的雅致,接着又与古
典公式开起玩笑,每前进一步,都是音乐的变化。
2、小快板
主题是谐谑性的卡农曲调,这里木管乐器作为轻微反复的和弦,为
小提琴与低音提琴对话伴奏,有一种高雅与悠闲的天真。
3.小步舞曲速度
主题出现前有6次宫廷舞步中的踏脚动机,中段抒情的三重奏令人
想起莫扎特与海顿。
4.活泼的快板
舞曲性,和声上充满强烈的曲折对比,一直保持着活泼、幽默的
特性。这部作品表现幽默与轻柔的微笑。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贝多芬d小调第九(欢乐颂)交响曲(作品125号)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
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
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
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
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
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
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
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
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
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
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
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
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
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
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
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
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
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
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
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
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
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
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
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
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
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
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
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
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
的浓缩版。
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
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
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
出现新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
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
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
念而结束。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
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
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
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
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
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
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
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
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不要
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
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
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
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
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
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
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
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
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
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
《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
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
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
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
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
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
想世界。(马克思〈资本论〉所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作者)最后合
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乐曲被推向了新的高潮,
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曲目下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_________________ 高兴物心主义伟大旗帜前进,做一个旗帜鲜明的思想家
有志不须藏心中,无为何必在人间
代表作:九乐章大型交响声乐套曲《长江大合唱》
主页: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182
http://bbs.rednet.cn/2-2.dll?BoardID=5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