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九论华语诗歌改革
1.泥古,复古崇古尊古,同承传是两码事.泥古的核心是对发展对变革失去希望.
崇古尊古者的失望欲,是对未来缺乏信心的体现,泥古,复古者的失落感,是失去了创新的勇气,是那股"前不见古人"的浩然气概荡然无存.所有的学术界(包括社会人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变革是前进的灵魂,生气蓬勃的变革创新才是生命力(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四大发明是前人对世界科技的奉献,唐诗宋词的辉煌已成历史,今天的业绩要靠我们去创造.
2.变革创新是历史的必然.有了张衡的浑天仪侯风地动仪,我们的卫星飞船上了天,古道,要通到月球火星上去了;有了前人的月晕础润,我们能较准确的把握天气变化,西风东风已在掌握之中了;有了古代的木牛流马,我们的铁马一再提速,上海浦东的瓷悬浮列车速度达到每小时460公里了;有了古人美好的鸿雁传书幻想,今天我们上网,一秒钟周游世界七圈还多半圈了.通天大路,春风浩荡,铁马腾空,那个小溪垂钓的张老先生志和都晕了!不创新变革,我们那地头临边的老乡杜甫就不乐意了,他会说:我们把孔老夫子的给变了,我们把屈大夫的给革了,我们把从枚乘到陶潜的給发展了,你们为啥子还躺在我的茅屋里不走?作为圣人的他会不会说"你们长点儿出息行不行?"
3.变革创新是时代的重托.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华,是前无古人的.特别是邓公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成就让世界瞩目,尽管还有诸多不如人意,但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泽被万户千家,全社会处在提升中.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古人不能体验的,我们今天的语言,古人没有用过的太多了.一些古典,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一些古典则陈旧落后,比如那个一日千里,就要消亡了.我们不能再以奏前朝曲为荣了,不唱新翻杨柳枝了,纪晓岚的路我们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
4.今天,变革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是:867万,近三年合计当在两千万之上.我们去年估计的全国中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在五千万左右当是很保守的数字.那么,当今全国举人以上的人数,比唐代全国的总人口还多.这批人没有几个不把诗歌当高雅文学的.诗应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什么读诗的人不多?为什么叫好的人不多?没有其它理由,就是从诗自身找问题.不少人不喜欢新诗,说没中国味,那我们的仿古诗又吸引了多少读者?
请慎思:诗坛的靠边站,诗国的危机,众诗友,振兴的路在哪里?
附录:07-3-15摘得:逍遥词客 <格律、格律思潮和格律情结与诗坛和谐>
一、当今的中国诗坛一分为二,一是新诗坛,二是传统诗坛。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利于新旧诗体的交流和融合,取长补短。我认为,这两个诗坛应该合为一个。 “五、四”以来的新诗失在缺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有神秘化和自我封闭的现象,但其主流仍具有自由化和通俗化;传统诗词失在拘禁太多,谴词造句高古典雅,不够通俗。二者交融,是有好处的。
二、文艺“百花齐放”的方针,是毛泽东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就提出来的,既没必要“罢黜百家,独尊欧化”,也没必要“罢黜百家,独尊格律”,至于其中的新古体之类也应该有其地位。“五、四”精神不能否定,时代精神需要发扬,文化传统需要继承,三者并不互相排斥,可以并行不悖。诗坛需要自由,同时也需要和谐。高扬时代的主旋律,既可以旧瓶装新酒,更提倡新瓶装新酒。各种体裁,各种流派自由竞争放,争奇斗艳,竞相辉映。不薄古人厚今人,不薄格律厚创新。创出中国诗歌发展的新天地来。
三、统一的诗坛,可将诗歌作三种分类,一是传统诗词,二是“五、四”以来的新诗,三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古体之类的“非驴非马”。在评判诗歌优劣时,既有其统一标准,也有其特殊要求。在诗歌大赛时,按照其标准,分别评选。而在其综合网站及综合性的文艺或诗歌刊物中,亦可分别罗列。
四、统一的诗坛,贯彻“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诗歌可以分类,批评可不必分类,让各种诗歌流派发生碰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
五、毛泽东于1958年在成都会议关于中国诗的出路问题上讲道:“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的统一……”。这个方针是符合中国诗歌发展的实际的。因此,统一的诗坛有必要继承古代的传统,每年进行采诗活动,收集民歌和民谣。同时,在网络和刊物上,也应该为民歌民谣保留一席之地。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上一次由寸草晨露于2007-3-15 周四, 上午11:26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