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诗评:由“入”声字看当今诗学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古韵新音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汀洲白鹭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09/07
文章: 136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7-4-27 周五, 下午10:24    标题: 诗评:由“入”声字看当今诗学 引用回复

古典诗词文体是一个独特的文学体裁,历代诗词大家对声律格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倾心专研、和著书立说,并创立出一系列的理论体系。以南朝沈约、谢眺等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独树一帜地开创的“永明体”。其重要特性是反映在《永明声律论》中。即是依据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为此制韵,并将声调不同的文字按一定规则组织排列起来,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新体诗以及永明声律论从形成到唐宋诗词各流派的逐步完善,加强了诗词的声律格式的规范与定格,无疑对我国古典诗词声韵形式美感,生产了积极的意义。但历代文人无论在理论学说上,还是在创作过程中对诗词的声律格式的规矩各抒已见,褒贬不一。
一、南朝梁文学批评家钟嵘用理论的形式,写了《声病说》,明确表示反对。他用人性自由的观点,指出文学创作是个体情感与思绪的自然流露,以所表达的意境为主,声律为辅。如果过于强调声律论,这样会束缚了诗人的创作才情,限制作者思路的自由发挥,致使诗歌带有重格律辞澡的形式主义的流弊。
二、更具有冲破力的应该算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们,其中以苏轼、辛弃疾最具代表性,他们往往不以“诗庄而词媚”、“不喜剪栽以就声律耳”。他们常以高屋建瓴之势,敢于创新精神,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在形式上力求表意为主,不以协律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声律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了诗词的意境,提高了诗词的自由表现能力,从而拓宽诗词创作的广阔道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已成了学术界的共识。
三、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自己生平力作《红楼梦》中,借助于香菱向黛玉学诗的情节,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对诗词声律的见解。
黛玉道:“……,若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看了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整,又有不对的。常言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诗上亦有顺,有的错了,……,原来这些格调规矩是末事,只是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的声韵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通观以上三例,我们或许在声律的见识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在声律上产生争议声调就是“入声”(即具有爆破读音的字),当然并非所有入声都归于仄声。尽管近体诗在唐以后有“取意”说和“取律”说两大派,但总之,要用兼而备之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它。古典诗歌发展到今天,因为有了网络这样一个巨大的传媒载体,许多爱好此道的新学在蓬勃地兴起,他们将不因轻薄而不被传阅,也不因不被纸媒登载而放弃,这是个莫大的幸事。但是,有一些矛盾还是会浮现出来,作为意境声律高度统一的古典诗歌依然将在审美情趣面前接受批评。

通观历代近体诗精粹,毕竟冲破格律的少之又少,而且所有站住脚的作品无不奇观异常,若把该类归为个例并不为过。

“入派三声之后,普通话说得越标准,越难掌握入声字”(引自易中天博客里的《抱歉!抱歉!》一文》。因此当今的古典诗歌研究领域就自然演变出以普通话为代表的“今声韵”,这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一种拓宽和进步。于是乎,今天就又出现了以古韵和今声为范本的两大创作派系。但是,尽管今声越来越被众多新派所采用,其中之法却往往被后起混淆。于是,我们不得不把重新去界定这两种韵法之间的关系,即:用古韵的即不必标注,必须以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之准则,若用今韵的,必须注明“今韵”,这就叫即按此道便守于此道。

声律是古典诗歌审美的一部分,以上引用了易中天博客里的《抱歉!抱歉!》一文,是由于易中天所写的一首《西江月》,因为一个入声“国”字而遭到读者的质疑,于是乎,易中天便猜测指责者定是北方人,从而遭到北方群体的攻击,再后,易中天先生在网上就此事进行了公开的道歉!当然,这只是易中天先生一个大概的判断和认识。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这种声律的确给江南人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这在清代的诗歌群体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我们不妨去翻阅钱仲联先生编篡的《清诗三百首》,我们不难发现,80%以上的作者都聚集在江南,且著名的派系均如是区。如: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姚鼐代表的桐城派、陈三立所代表地方江西派、张之洞所代表的西昆派、高心夔代表的湖湘派等等(当然,全国各地,无论南北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家)。如此可见一斑,声律的唯美在古典诗歌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国内的许多文学论坛或专以诗歌为主的论坛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初学者往往对古韵以及新韵不甚了解,而出现了许多问题,记得全国知名的文学网“且听风吟”古韵版的编辑秋江月影告诉我一个可笑的事情,一些新学将一些不合韵律的标为“七绝”的诗投到该栏,后被审阅退稿,次日,编辑又发现这首诗被投了上来,才发现标题改了,改成“古风”了(按作者的意思,古风是没有平仄要求的),而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古韵有古韵的要求,今声也有今声的要求,近体有近体的要求,古风有古风的要求,变格亦有变格的要求。只有潜心知法,才不为羁绊。

再来说一说题外话,当前古典诗歌,因为有了网络,而较之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各个时期都繁荣,换言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将有可能再现大唐景象,过不了多久,当今古典诗歌领域的千家诗、万家诗都会出现。当然,这是个乐观的看法。当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佛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全集》)卷十第224页),清时梁启超也说过:“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今天再回头看,当今诗学是否能在某种程度上赶上盛唐,或超越宋代、清代,还需要大量的验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汀洲白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649908073
海外逸士

会员等级:7




加入时间: 2005/11/08
文章: 1956
来自: America
积分: 10755


文章时间: 2007-4-27 周五, 下午11:35    标题: 引用回复

說得很好。原則是﹕詩好﹐破律無妨。如詩不好﹐卻也要破律﹐這是不對的。不少初
學者﹐不肯下功夫學好韻律﹐詩又寫得糟糕﹐還說要破律。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外逸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none 雅虎讯息通 MSN
士季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7/02/11
文章: 23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上午11:11    标题: Re: 诗评:由“入”声字看当今诗学 引用回复

汀洲白鹭 写道:
二、更具有冲破力的应该算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们,其中以苏轼、辛弃疾最具代表性,他们往往不以“诗庄而词媚”、“不喜剪栽以就声律耳”。他们常以高屋建瓴之势,敢于创新精神,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在形式上力求表意为主,不以协律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声律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了诗词的意境,提高了诗词的自由表现能力,从而拓宽诗词创作的广阔道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已成了学术界的共识。

说宋人不讲究协律是不正确的,宋人在词方面的发展其实是创造了另一套声律,要知道词在格律上的严谨程度比之近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士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王善同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12/16
文章: 1715
来自: 新疆阜康
积分: 8759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下午12:47    标题: 引用回复

說得很好。原則是﹕詩好﹐破律無妨。如詩不好﹐卻也要破律﹐這是不對的。不少初學者﹐不肯下功夫學好韻律﹐詩又寫得糟糕﹐還說要破律。
同意逸士的看法和白鹭的文章。破律也好,创新也好,那时熟谙声律人的事,压根不入门,遑论破律,岂不贻笑大方,用“苏莱曼(一网友,此系网名)”话说,这不是打破格律,是侵略,侵略!

_________________
池贫活水难为养 山富青衿好作游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62166002
里面聊备一壶美酒,惮酒者自有龙井碧螺春.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王善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624085651
王善同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12/16
文章: 1715
来自: 新疆阜康
积分: 8759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下午12:49    标题: 引用回复

士季的看法也对,到曲,那格律要求就更复杂了。
_________________
池贫活水难为养 山富青衿好作游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62166002
里面聊备一壶美酒,惮酒者自有龙井碧螺春.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王善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624085651
野萸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5/01
文章: 4394
来自: 江西南昌
积分: 15497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下午4:18    标题: 引用回复

关于诗词写作,首要是意境,必须言之有物。随之是语言,既自称为诗,请用诗的语言;对于语言,通常向古尸求拾其牙慧者,是最令人喷饭的“高深”。声律者,有如机器开动的润滑剂,令所作欣赏来感觉不涩,能顺口悦耳、赏心悦目也。
又,所谓“古典诗词”的称谓,仔细想想,其实是不当的——请问古典标准如何罗列?是诗经?是汉魏乐府?是唐诗宋词元曲?是它们中一种还是综合?诗词曲赋这种文学形式,从古至今的发展是一个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演变而渐次演变的过程,它所遵循的本质就是其诗词曲赋这种文学形式的传统。如果硬要在今天来冠名它,恰当的应该是“传统”二字,而非所谓的“古典”。

_________________
海角游丝,天涯飘絮;一生流浪,随文去住。
我行我素,罔视世故;守护真情,用心倾诉。
欢迎光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yuzi
网易博客:http://yishanyiyu.blog.163.com/
新华博客:http://blog.xinhuanet.com/u/yishanyiyu


上一次由野萸于2007-4-28 周六, 下午7:15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野萸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32505524
野萸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5/01
文章: 4394
来自: 江西南昌
积分: 15497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下午4:34    标题: 引用回复

补充一下声律——诗词其平仄格律是这种文学艺术形式由传统沿习下来的、已形成的定式,是汉语言音韵美与节奏美的完美融合。不以律害意当然对,但若以此为藉口而把任意滥觞誉为创新突破,那就不过是为掩饰自己对声律的无知与驾驭汉语言能力的无能而进行的、一种搞笑的彆脚狡辩。
_________________
海角游丝,天涯飘絮;一生流浪,随文去住。
我行我素,罔视世故;守护真情,用心倾诉。
欢迎光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yuzi
网易博客:http://yishanyiyu.blog.163.com/
新华博客:http://blog.xinhuanet.com/u/yishanyiyu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野萸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32505524
野萸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5/01
文章: 4394
来自: 江西南昌
积分: 15497


文章时间: 2007-4-28 周六, 下午4:55    标题: 引用回复

至于字音的平仄归属,个人观点是“时人说时话”。当今人写传统诗词当然地该以当今声韵为依据。本人出生江南,也长住江南。还是住在让某些人自豪保存入声字最标准的南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入声字都可从南昌口音里找到。受父辈严饬兼薰陶。自五岁开蒙即始学平水韵背平水韵,至今五十余年。可后来却弃学不用,凡拙作诗词,全依当今普通话标准归类平仄者,是认为所谓的平水韵,在七百多年前产生当时,也是那时的今韵。既然是活在七百年后的今天了,再返回去用七百年前的语音,好像有点滑稽。
_________________
海角游丝,天涯飘絮;一生流浪,随文去住。
我行我素,罔视世故;守护真情,用心倾诉。
欢迎光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yuzi
网易博客:http://yishanyiyu.blog.163.com/
新华博客:http://blog.xinhuanet.com/u/yishanyiyu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野萸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32505524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文章时间: 2007-5-01 周二, 上午4:36    标题: 引用回复

赞成多一些探讨,交流!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寸草晨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文章时间: 2007-5-03 周四, 下午5:00    标题: 引用回复

刚听到一段电视连续剧<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主题歌,是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新谱曲,用普通话唱出.听后很有感触.

看来新旧声韵,不存在鸿沟.四声变后,依然无改作者情愫.
我想,如再有为此词谱曲者,定会按新的音谱.

今音谱是不同于已失传的古音谱的,音随谱变,是无疑了!

于是,我想到:古词音调,并非千古不易!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寸草晨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汀洲白鹭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09/07
文章: 136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7-5-04 周五, 下午9:19    标题: 引用回复

谢谢以上诸位诗友的关注和讨论,所谓开卷有益,望多交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汀洲白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649908073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古韵新音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