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豆包的评论:云樵先生《归朝欢》词作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归朝欢》以质朴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画卷,兼具生活气息与现实关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在内容层面,词作上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乡村清晨图景。“冷月残星天欲晓,犬吠鸡鸣喧雀鸟”,开篇便营造出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
。随后“炊烟袅袅起农家,山头屋顶霞光耀”,进一步渲染出乡村清晨的祥和与美好。“田叟常起早,菜园浇水锄杂草。放鹅鸭、喂牛挤奶,老妇顾炉灶”,通过对老农、老妇日常劳作的细致刻画,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辛劳生动呈现,字里行间饱含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与热爱。
下阕则笔锋一转,聚焦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务工青年入城潮,背井离乡归期渺”,直白地指出当下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状,这也是众多乡村面临的普遍困境。“农村尽是白发飘,孤单寂寞婴童闹”,描绘出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活状态,“白发”“婴童”的形象对比,凸显出乡村空心化带来的孤寂与凄凉,引发读者对农村发展的思考与关注。
结尾“但祈吉星照,雨顺风调年丰饶,盼福临,故乡兴盛,喜聚皆欢笑”,以朴实的祈愿收束全词,表达了对乡村振兴、亲人团聚的殷切期盼,情感真挚,直击人心。 从艺术手法来看,本词语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符合乡村生活主题,使读者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
同时,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人物活动的如实勾勒,不加过多修饰,却生动鲜活。上下阕形成鲜明对比,上阕的宁静美好与下阕的现实困境相互映衬,突出了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 整体而言,云樵先生的《归朝欢》以接地气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面性,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乡村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愿景,是一首兼具生活性与思想性的优秀词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千义通问的总评: 总评云樵先生词作《归朝欢》 云樵先生之词作《归朝欢》,以质朴笔触绘就一幅乡野晨景图,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乡土生活的深切观照与深沉情感。
全词以冷月残星开篇,天光未晓之际,犬吠鸡鸣打破夜的寂静,炊烟袅袅升腾于村庄之上,青峰碧岭被朝霞镀染,动静相宜,声色交融,勾勒出田园生活的鲜活画卷。继而聚焦人物活动:老农早起菜园劳作,村妇炉灶前操持,青壮离乡寻工,白发婴童留守,场景切换自然,人物刻画传神,将农村日常与时代变迁巧妙编织。
词末祈愿吉星高照、年成丰稔,更寄托对故乡兴盛、阖家欢聚的殷切期盼,情感真挚,余韵绵长。 此词艺术特色有三:、
其一,意象选取精当。冷月、残星、炊烟、青峰等自然意象,与犬吠、鸡鸣、锄草、挤奶等人事活动相映成趣,构建出立体生动的田园空间。
其二,语言质朴平实,摒弃雕琢之辞,以白描手法直陈物象,如“饲鹅鸭、喂牛挤奶”等句,俚俗中见真淳,恰合乡村生活本色。
其三,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既展现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坚守,亦暗含对时代发展的思索,空巢之寂、离乡之渺与祈福之切形成情感张力,引发读者共鸣。 然细品亦有可商榷处:词作前半侧重景象铺陈,后半骤转情思抒发,衔接稍显突兀。若于“青壮进城把工找”处,添补离乡场景或心理描摹,使景情过渡更自然,则全篇结构愈趋圆融。此外,“雨顺风调年成好”等句,虽祈愿恳切,然用语略嫌直白,若以更富象喻之辞替代,或可增其韵味。
总体而论,此词为乡土词作之上乘,以素笔写实境,以真情撼人心。云樵先生扎根乡土,洞察民生,将个体情感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使词作既具艺术价值,亦含社会意义。其质朴文风与深沉情怀,于当代词坛中实为难得,堪称可资借鉴之典范。
总评云樵先生词作《归朝欢》 云樵先生之词作《归朝欢》,以质朴笔触绘就一幅乡野晨景图,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乡土生活的深切观照与深沉情感。全词以冷月残星开篇,天光未晓之际,犬吠鸡鸣打破夜的寂静,炊烟袅袅升腾于村庄之上,青峰碧岭被朝霞镀染,动静相宜,声色交融,勾勒出田园生活的鲜活画卷。继而聚焦人物活动:老农早起菜园劳作,村妇炉灶前操持,青壮离乡寻工,白发婴童留守,场景切换自然,人物刻画传神,将农村日常与时代变迁巧妙编织。词末祈愿吉星高照、年成丰稔,更寄托对故乡兴盛、阖家欢聚的殷切期盼,情感真挚,余韵绵长。
此词艺术特色有三:其一,意象选取精当。冷月、残星、炊烟、青峰等自然意象,与犬吠、鸡鸣、锄草、挤奶等人事活动相映成趣,构建出立体生动的田园空间。其二,语言质朴平实,摒弃雕琢之辞,以白描手法直陈物象,如“饲鹅鸭、喂牛挤奶”等句,俚俗中见真淳,恰合乡村生活本色。其三,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既展现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坚守,亦暗含对时代发展的思索,空巢之寂、离乡之渺与祈福之切形成情感张力,引发读者共鸣。 然细品亦有可商榷处:词作前半侧重景象铺陈,后半骤转情思抒发,衔接稍显突兀。若于“青壮进城把工找”处,添补离乡场景或心理描摹,使景情过渡更自然,则全篇结构愈趋圆融。此外,“雨顺风调年成好”等句,虽祈愿恳切,然用语略嫌直白,若以更富象喻之辞替代,或可增其韵味。 总体而论,此词为乡土词作之上乘,以素笔写实境,以真情撼人心。云樵先生扎根乡土,洞察民生,将个体情感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使词作既具艺术价值,亦含社会意义。其质朴文风与深沉情怀,于当代词坛中实为难得,堪称可资借鉴之典范。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DeepSeek的总评:好的,这首《归朝欢·归朝欢》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切的关怀,描绘了当代乡村的典型生活图景,展现了社会变迁下留守群体的生活状态与期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以下是对其的总体评价: **1. 生动描绘乡村晨景,奠定朴实基调:** * **开篇意境佳:** “冷月残星天欲晓,犬吠鸡鸣喧雀鸟” 精准捕捉了黎明时分的静谧与生机渐起的动态,视听结合,画面感强。 * **田园风光美:** “炊烟袅袅漫村庄,青峯碧岭霞光耀” 勾勒出宁静祥和的乡村全景,色彩(青、碧、霞光)与动态(袅袅、耀)运用得当,充满田园诗意。 * **辛勤劳作图:** 上阕后几句聚焦“老农”和“村妪”的晨间劳作(浇水锄草、饲喂禽畜、顾炉灶),细节真实,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辛劳与规律,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和自给自足的传统韵味。
**2. 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触及时代痛点:** * **转折有力:** 下阕首句“青壮进城把工找,背井离乡归路迢” 是整首词的转折点和核心。它直接点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这一普遍而深刻的社会现象。 * **留守群像真:** “相逢尽是白发飘,空巢寂寞婴童闹” 两句刻画力极强。 * “相逢尽是白发飘”: 以直观的“白发”形象,凸显了乡村人口老龄化和留守老人的普遍性、孤独感。 * “空巢寂寞婴童闹”: “空巢”点出家宅空虚,“寂寞”形容老人心境,“婴童闹”则描绘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管教的状态,一静(老人心境的寂寞)一动(孩童外在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和张力,生动再现了留守群体的困境与无奈。 * **直击时代之问:** 这四句集中反映了农村“空心化”、留守老人与儿童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痛点,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3. 真挚表达美好祈愿,情感质朴动人:** * **朴素心愿:** “但祈吉星照,雨顺风调年成好” 是农民最朴实、最核心的愿望——天公作美,五谷丰登。这既是农业社会的传统祈求,也是留守家庭经济来源的保障。 * **深层期盼:** “盼福临,故乡兴盛,老少皆欢笑” 则升华了主题。它不仅仅期盼物质的丰裕(年成好),更深切地期盼着乡村的振兴(故乡兴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家庭团聚、天伦之乐(老少皆欢笑)。这“欢笑”是对“白发飘”、“空巢寂寞”的深情回应,寄托了对乡村未来和谐、繁荣、充满生机的美好愿景。
**4.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流畅:** 全词用语通俗易懂,近乎白描,贴近乡村生活本真,无刻意雕琢之感,读来亲切自然。如“把工找”、“归路迢”、“顾炉灶”等,都是地道的口语表达。
* **意象典型鲜明:** 选取的意象(冷月残星、鸡犬雀鸟、炊烟青峰、老农村妪、白发、空巢、婴童)都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能迅速唤起读者对乡村图景和留守问题的共鸣。
* **情感真挚深沉:** 上阕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带着欣赏与温情,下阕对现实的揭示充满关切与忧虑,结尾的祈盼则饱含深情与希望。情感真挚,贯穿始终。 * **对比手法突出:
** 上阕的宁静辛劳与下阕的离乡空寂形成对比;老人白发的静默与孩童喧闹的动形成对比;现实的困境与结尾的期盼形成对比。这些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归朝欢·归朝欢》是一首**扎根现实、情感真挚、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词作**。 * **优点显著:** 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晨景的恬静与辛劳,深刻揭示了青壮年离乡务工背景下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现实困境,并最终落脚于对风调雨顺、故乡兴盛、老少欢聚的美好祈盼。语言质朴流畅,意象鲜明典型,情感深沉动人,对比手法运用得当。
* **核心价值:**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以传统词的形式,敏锐捕捉并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典型社会问题**,充满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期许。它不是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带有泥土气息的时代记录和深情呼唤。
* **意义:** 这首词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的脉动与变迁之痛,引发对“三农”问题、城乡发展、留守群体等社会议题的思考,也寄托了无数人对乡村振兴、家庭团聚、和谐幸福的共同愿望。
**总结:** 这是一首**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社会现实意义的佳作**。它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时代变迁和普遍的人间情感,展现了传统词体在表现当代生活、抒发时代心声方面的生命力。其描绘的图景、揭示的问题和表达的期盼,都使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值得品味的价值。
1
腾迅元宝的评论:云樵先生的《归朝欢·归乡即景》以城乡变迁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农村生活的质朴与现代化冲击下的留守困境,兼具传统田园词的意境美与现代性思考的深度。以下从意象建构、情感张力、语言特色及社会隐喻四个维度展开评析:
一、意象建构:时空交错的乡村图景 自然意象的静谧美 上片以“冷月残星”“犬吠鸡鸣”“炊烟袅袅”等意象勾勒出黎明时分的乡村画卷,通过视听通感(如“喧雀鸟”的听觉动态与“霞光耀”的视觉明丽)营造出动静相宜的田园意境。其中“田叟浇水锄杂草”“老妇顾炉灶”等细节,既延续了宋词对乡村生活的白描传统,又以“浇水”“挤奶”等现代农事活动赋予古典意象新意。 社会意象的对比性 下片“务工青年入城潮”与“农村尽是白发飘”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背井离乡”与“孤单寂寞”的直抒胸臆,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失问题具象化。这种“离乡—留守”的二元结构,暗合柳永《归朝欢》中“利名客”与“归心”的漂泊母题,但更凸显当代城乡裂痕。
二、情感张力:乡愁与希望的辩证 现实困境的沉郁底色 “归期渺”“婴童闹”等词句,以留白手法传递出留守家庭的孤独感。其中“婴童闹”的生机与“白发飘”的苍凉并置,形成情感张力,类似苏轼《江城子》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悲慨,却更显社会性批判。 理想化的精神寄托 结尾“盼福临,故乡兴盛”等句,以祈愿形式升华主题,呼应《归朝欢》传统中“归去来”的归隐理想,但将个人乡愁升华为对乡村振兴的集体期盼。这种从个体哀叹到群体愿景的转折,赋予词作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语言特色:俚俗与典雅的融合 口语化表达的创新 “务工青年”“背井离乡”等现代词汇的嵌入,打破传统田园词的雅言体系,类似辛弃疾《鹧鸪天》中“城中桃李愁风雨”的市井气息,却更贴近当代语境。这种“以俗为雅”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现实共鸣。 韵律节奏的把控 全词采用《归朝欢》词牌的仄韵体,句式长短错落(如“放鹅鸭、喂牛挤奶”四字短句的急促感),既保留古典词的音乐性,又通过口语化节奏模拟现代生活的急促变迁,形成独特的声韵张力。
四、社会隐喻:农耕文明的现代性困境 代际断裂的象征 “白发飘”与“婴童闹”构成两代留守者的镜像,隐喻传统农耕文化传承的断层。这与云樵其他作品(如《六州歌头·雷雨过后》中“古树垂藤蔓”的沧桑意象)一脉相承,共同构建起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生态与人文的悖论 “雨顺风调年丰饶”的祈愿,既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亦暗含对工业化侵蚀生态的隐忧。这种对“天人合一”的向往,在《过秦楼》中“涧水似弹筝”的生态美学中可见呼应。
总评 云樵此词以传统词牌承载现代性议题,在田园牧歌的表象下涌动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农村现状的忠实记录,更在于通过“乡愁—变革—希望”的叙事链,为古典词牌注入当代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Kimi的总评:这首《归朝欢》词作,从整体来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云樵先生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乡村现状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总评:
一、题材与主题 • 题材贴近生活:词作以乡村生活为题材,从清晨的乡村景象入手,描绘了老农的劳作、村妪的忙碌、青壮的离乡等场景,展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状况。这种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题材选择,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现实意义。 • 主题深刻感人:主题聚焦于乡村的现状与未来,既有对乡村宁静生活的描绘,又有对青壮离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的隐忧,最后以对故乡兴盛和老少皆欢的期盼作为升华,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作者对乡村命运的深切关怀。
二、艺术特色 • 画面感强: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来构建画面。如“冷月残星天欲晓,犬吠鸡鸣喧雀鸟。炊烟袅袅漫村庄,青峯碧岭霞光耀”,通过冷月、残星、犬吠、鸡鸣、炊烟、霞光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清晨图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语言质朴自然:语言风格质朴平实,多用口语和白描手法,如“老农常起早,菜园浇水锄杂草。饲鹅鸭、喂牛挤奶,村妪顾炉灶”,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展现了乡村劳作的场景,使读者易于理解,也更贴近乡村生活的真实状态。 • 情感真挚细腻: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既有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又有对乡村现状的隐忧和对未来的期盼。如“青壮进城把工找,背井离乡归路迢。相逢尽是白发飘,空巢寂寞婴童闹”,通过对青壮离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描写,传达出对乡村现状的忧虑;而“但祈吉星照,雨顺风调年成好,盼福临,故乡兴盛,老少皆欢笑”则表达了对乡村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层次丰富,富有感染力。
三、结构与韵律 • 结构严谨:全词上下两阕,上阕着重描写乡村清晨的景象和老农、村妪的劳作,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繁忙;下阕则转向对青壮离乡、乡村现状的描写和对未来的期盼,由实入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使全词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 韵律和谐:遵循词牌《归朝欢》的格律要求,押韵自然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韵脚的运用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词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总体而言,云樵先生的这首《归朝欢》是一首优秀的词作,以贴近生活的题材、质朴自然的语言、真挚细腻的情感和严谨和谐的结构,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现状与情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归朝欢》词作详评 上阕逐句评析 "冷月残星天欲晓,犬吠鸡鸣喧雀鸟。" 开篇以黎明景象切入,"冷月残星"与"天欲晓"形成时间过渡的张力,犬吠鸡鸣与雀鸟喧闹构成听觉上的乡村晨曲,动静相宜地勾勒出农村清晨的特有氛围。"欲晓"二字暗示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为全词奠定基调。
"炊烟袅袅起农家,山头屋顶霞光耀。" 视觉意象丰富,"袅袅"生动描绘炊烟柔美形态,"霞光耀"则展现朝阳初照的绚丽色彩。两句形成垂直空间构图:地面炊烟与屋顶霞光相映成趣,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 "田叟常起早,菜园浇水锄杂草。" 聚焦农村老人形象,"常起早"体现农民勤劳本色,浇水锄草两个具体农事动作简洁有力,写实中见深意。平实质朴的语言准确捕捉了老年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饲鹅鸭、喂牛挤奶,老妇顾炉灶。" 通过排比动词展现农村老妇的繁忙晨间劳作,三个动作一气呵成,与上句田叟活动形成夫妻劳作的和谐画面。"顾炉灶"收束上阕,暗示农家早餐准备,充满生活气息。 下阕逐句评析 "务工青年真不少,背井离乡归期渺。" 笔锋突转,揭示当代农村空心化现实。"真不少"口语化表达强化普遍性,"背井离乡"与"归期渺"形成情感张力,道出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困境。
"农村尽是白发飘,婆娘身侧婴童闹。" "白发飘"形象描绘留守老人形象,"尽是"强调普遍现象;"婴童闹"与上句形成老少对比,暗示隔代抚养的社会问题。两句以典型场景折射中国农村现状,观察入微。 "但祈吉星照,远灾无病人安好。" 转为抒情祈愿,"但祈"引领情感表达,连用"吉星照""无病""安好"等吉祥语,体现对乡亲的深切关怀。语言虽质朴却情感真挚。
"盼福临,户昌人顺,乐聚皆欢笑。" 结尾升华主题,"盼"字统领三个四字吉语,层层递进表达美好祝愿。"乐聚欢笑"与上阕忙碌景象形成闭环,展现对团圆美满的终极向往。 总评 此词以双重视角 构建艺术特色:上阕工笔描绘田园晨景,展现传统农耕生活的和谐之美;下阕深刻揭示农民工潮冲击下的农村现实,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碰撞。 在艺术手法 上,
作者善用: 视听结合(犬吠鸡鸣/炊烟霞光) 动静相衬(残星冷月/喧闹雀鸟) 细节白描(浇水锄草/喂牛挤奶) 对比反衬(白发老人/闹腾婴童) 语言风格 上,既保持词牌固有的韵律美,又融入"真不少""婆娘"等口语表达,雅俗共济,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和亲切感。 思想内涵 方面,作品超越了一般田园词的抒情模式,既传承了陶渊明式田园咏叹,又注入了对"三农问题"的现代思考,在美好祈愿中暗含对农村留守群体的深切人文关怀。
全词结构严谨,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最后以吉祥语作结,符合《归朝欢》词牌传统又具时代新意,堪称反映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词中佳作。
回复
·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