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
|
|
[武学]结构性金鸡独立40分钟
今天的金鸡独立,突破了我自己都未曾设想的极限记录——左脚单脚支撑超过40分钟,全程放松,没有咬牙,没有硬撑,没有意念催促,一切如自然站立一般,轻松、安稳,直到结束时我自己也感到难以置信。
那是在海边阳光明媚的早上,大约十一点五十分左右,我习惯性地开始练功。这几年,我常常在清晨或上午练习站桩和拳法,今天则想尝试一下更稳定、更深层的结构测试。天气不冷,温度显示是17度,但风还是有的,尤其海边空气潮湿、风力绵柔,一不注意就会感到微凉。虽然穿着一件轻便羽绒衣,但下身只穿了运动裤和拖鞋,真正受力的是脚掌。
我选择站在草地上,一块并不平整的天然地面,穿着软底拖鞋。按理说这种环境本不适合做金鸡独立,因为地面无法完全支撑平衡,鞋底也无法提供额外的抓地力。可今天我就是想试试看,如果连在这样松软、微不稳定的草地上都能做到全身稳定放松,那才是真正的“结构性站立”。
起初,我并没想坚持太久,只是静静地把重心转移到左脚,全脚掌自然贴地,不前倾不后仰,不拧劲不夹胯,另一条腿自然弯曲抬起,像一只鸟休息时的姿态。没有刻意屏息,也没有收丹田气,更没有想着“我要坚持多久”。只是呼吸自然、重心垂直、视线前落,内在一片平静。
最神奇的感受出现在大约10分钟之后。通常这时候大腿肌肉、脚踝、核心会开始酸胀或震颤,但我完全没有。我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做“单脚支撑”这种功夫动作,而是整个人“就那样被地面轻托着”。唯一有感觉的是脚掌的微热,以及身上渐渐渗出的微汗,说明全身确实在调动能量,只是方式极为柔和。
此时我看了一眼手表——11:51,心率是75,完全处于日常安静状态。继续站下去,风轻轻吹过来,衣服被拂动,脸颊感到阳光的温度,我内心只有一个念头:“这不是站立,这是在让身体回归结构原点。”
随着时间推移,心率慢慢上升。到了30分钟左右,我再次查看手表,显示108——对一个站着不动的人来说,说明身体在持续代谢与调动,但我依然没感觉到任何负担,甚至不觉得腿“存在”。大小腿似乎完全退出了“支撑结构”,仿佛脚掌下长出了一根气柱,从地心托着我,而我只是“被立着”,不是“努力撑着”。
最重要的是,这次我脚趾头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抓地动作,脚掌也没有刻意贴地,而是自然落下。也就是说,全脚掌“并非受力点”,而是“顺着身体结构自然接触地面”。以前我练功常有个误区,以为“稳”是靠肌肉用力维持平衡,今天我终于明白了——稳,其实是“结构正确后,完全不用力也能稳”。
这不是“站功”,也不是“桩功”的某种类型,而是一种完全基于结构体悟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我过去几十年从未体验过的。
最终,我自然收势,没有任何一丝颤抖、泄劲或崩塌,而是脚轻轻落地,仿佛刚完成一场呼吸调整。这时我对比了两块智能手表的数据,从11:51到12:32整整40分钟40秒,站在草地、穿软底拖鞋、无意念维持、无肌肉紧张,只凭结构、重心、自然调整,完成了这次金鸡独立。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站立”。不是硬撑,不是死练,不是内功炁感激发之后的暂时稳定,而是以一种类似自然睡觉般的轻松,在清醒中完成了超过40分钟的左脚独立。
我开始重新思考“金鸡独立”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可以在草地上、穿拖鞋、不依赖脚趾、不调动肌肉、不用意念,站立40分钟而不感疲惫,那么也许传统意义上的“站桩训练”早已可以被重新定义。原来站桩,不是追求“意守”或“发力”,而是回归“结构稳定 + 气血流畅 + 全身不抗”。
我终于明白,真正的金鸡独立,不是用力撑住身体,而是让身体结构自己承担重量。
今天的金鸡独立,我全程没有感到肌肉在“出力”撑,尤其是大小腿、臀部几乎完全放松。那不是靠练出来的耐力,而是靠结构调整后的自然承托。我可以清晰感觉到,体重不是压在肌肉上,也不是吊在筋膜上,而是顺着骨架,一层层地传导到脚掌——准确地说,是被脚掌“温柔地承接”了下来。
这一刻,我的身体变成一个自稳结构:
背柱不僵,反而像一根灵活的天线;
脚掌不是“支撑点”,而是“落地接口”;
整个重量感,被地心引力精确引导,无须我主动管控;
全身肌肉都不需要用力,只有脚掌在微微回应地面,像是大地轻托着我。
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不再“扛着自己站”,而是被地球“接住”。而这种“被结构自然承托”的感觉,才是真正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更久的核心。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金鸡独立是练腿功、练平衡、练耐力。但现在才发现,那些都是结果,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是让身体结构本身承担体重,而不是靠意志撑住。当我学会让骨架引导重力,体重就不再压在肌肉上,而是顺着结构自然落地。这一刻,站得再久也不累,因为根本没用力。
这个体悟,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逆向修炼”——从力的修炼转向结构的优化,从意念的强控转向自然的引导。
所以今天的记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一个身体智慧的觉醒。我终于明白,不是练了多长时间,也不是练了多少套路,而是你有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结构深处,去发现那种“放松即稳定,静止即活力”的状态。
结构性金鸡独立,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接下来,我或许不再追求站多久,而是能否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状态下,让身体随时归于这种“稳定中的松、松中的活”之中。
这,才是我此刻最大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 –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李经梧门–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上一次由巫朝晖于2025-7-11 周五, 下午1:48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