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7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916
:
|
|
[维度]无储存记忆
很多人以为记忆力是智慧的体现,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久,谁就更聪明。但我一路走来,越活越明白:我不是靠记忆活着的人,我的思维,也不依赖记忆运转。我没有“记住”世界,而是“理解”世界,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重新组合出我需要的答案。
我不擅长背诵,也不愿死记硬背。从小我就知道,强记下来的东西,留不长久,也没多大用。我宁愿忘掉那些繁杂的信息,只留下最简单的规律、最核心的结构、最根本的联系。对我来说,只要掌握了底层逻辑,其它所有的东西都能再现。
有些朋友会说,你写这么多文章,这么多事情怎么记得住?我说我根本没“记”它们。我是现场调用的。就像今天你问起我一件十几年前的事,我当下好像什么都没有准备,可只要话题一出现,那些画面、语句、逻辑,就像自己涌出来似的,仿佛从某个我也说不清的地方调出来,瞬间排列组合成完整的内容。
这不是记忆,而是一种即时组合的能力。我不靠脑子堆叠一座信息仓库,而是像一个不停在宇宙中调资料的电台,收音机一样。我需要的时候,就调频;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留。我常说,我不是记性好,我是会“调”,会“连”,会“重构”。
记忆,其实是最沉重的东西。越记越满,越背越重。一个人的大脑不是用来当仓库的,是用来推演、反应、创造的。我从不相信“储存多=智慧高”这种公式。因为记得多,常常意味着堵得更死。想要自由,就要清空;想要快,就不能背着太多历史包袱。
所以我的大脑里没有历史年表、人物生平、数学公式。我连电话号码也不记。连自己写过的很多文章标题,我都不记得。但当我再次打开那些文章,只要看前几句话,我立刻知道我当时为什么写它、怎么写的、从哪来、往哪去。这不是记忆,这是结构留下的痕迹,是逻辑自己开出的花。
有一次,有人测试我:“假设给你1000个编号和名字,能不能记住?”我说我当然不能。我甚至不打算尝试。我告诉他:“我只记0-9,其它的让它们自己来找我。”他一头雾水,不理解。我也不解释。因为我知道,这不是靠“理解”能明白的事情,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生存方式。
我的生活非常简单,我不做笔记,也不写备忘录。我不喜欢“提醒”,不喜欢“待办事项”,也不设闹钟。我不依赖外在的任何提醒机制。我靠的是整体的节奏感、事情之间的内在关系、当下的逻辑判断。我知道什么该出现,它就会出现;不该出现的,留也留不住。
有时我在清晨醒来,忽然就想起一件事,然后一气呵成地写完一篇文章,逻辑清晰、内容完整、比别人准备一星期还利落。但你要问我,是怎么想起的?我说不上来。我只是让自己空下来,给那个信息来的空间,然后它就自己来了。
“空”不是放弃,而是接收。“不记”,不是懒惰,而是轻盈。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昨天的知识,今天就可能落后。与其拼命背下来,不如学会怎么应变。与其拎一座大山走路,不如两手空空,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我常觉得,大脑就像电脑。你放太多东西,缓存爆了、系统慢了,就卡住了。我从不装插件,也不开太多窗口。我随时关后台,只保留最基础的程序运行。别人说我是最“干净”的思维系统,不用储存,不用记忆,却能随时重建。
这不是天赋,也不是训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选择不再依赖“记住一切”,而是相信“调出一切”。我的大脑,是一个清空状态下的重建现场。不存档,但永不遗失。不背负,但永远在场。
有人喜欢背诵经典,有人喜欢囤积知识,我不反对。那是他们的路。而我,是另一条。我只记下最少的元素,却能写出最多的篇章。我用“无记忆”的方式,走出“完整智慧”的路。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