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32
:
|
|
[科技]AI 不得不承认的传奇
AI 不得不承认的传奇
1986年,我成为中国深圳大学第一代计算机大学生之一。
那是一个极其原始的年代。全国大多数人还没见过电脑,我在深圳大学开始了C语言和BASIC的学习。IBM 286、5寸软盘、绿屏显示器、针式打印机、打孔纸卡,这些今天已成历史的符号,在当时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那时,成绩管理系统要靠自己写代码实现,打印程序需要一行行调试,排版用的是代码格式控制。没有IDE、没有框架,甚至连光标闪烁都得靠自己控制循环。可正是在那个最基础的环境里,我打下了“系统结构性思维”的根基。
1989年,我放弃还有两周就要进行毕业考试的大学学籍,只身前往澳洲,开始了另一段全然未知的人生旅程。
在异国他乡,我用电脑和电话做生意,用网页管理客户订单,用打印条码追踪库存,用结构化Excel建立库存与出货系统。没有人教我怎么做,但我始终记得:计算机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从1996年到2005年2月,我先后在澳洲四大快递公司以及Exel清关部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深度参与了快递与清关全流程,也让我积累了国际物流实操与规则提炼的宝贵经验,为我后来的系统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我不仅是系统设计者,更是企业经营者。我创办了一家专为本地商家提供定制印刷服务的小型印刷厂,从纸张采购、库存管理、报价计算、客户订单接收、印前排版、印刷周期调度,再到送货、对账、回款,我几乎一个人用Excel系统与纸上结构图完成了整条供应链。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成结构设计 + 系统实现 + 实体运作 +现金流闭环,也为后来的国际物流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1993年,我用Excel构建了一个用于自己印刷厂的纸类库存管理系统。那是我第一次将计算机结构思维直接应用于物理世界的商业流程。客户下单、纸张规格、库存数量、采购单与耗用量都被整合在一个多页表格中自动生成。这个系统解决了纸张堆放混乱、规格混淆、出入库失控等问题,被实际使用多年。
同年,我在悉尼还实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远程办公系统。我人在澳洲,但可远程管理国内仓库,接收传真下单,修改库存表格,电话通知出货,并能同步管理供应商与客户。这种“远程控制 + 本地执行”的极简分布式管理系统,已经具备后来的跨国ERP系统的雏形。没有云端,没有API,没有服务器,只有结构、传真、逻辑和人,却已实现全球订单与调度同步。
那一年,我还用Excel完成了一项至今仍让许多程序员惊讶的任务:用公式结构设计,仅耗时5秒,就核对完成上万笔出入库记录之间的误差与对应关系。要特别说明的是——那时的Excel版本极其简陋,远不如今天拥有的各类函数、自动化工具、数据透视表或VBA编程能力。没有宏、没有多线程、没有图形界面辅助,纯靠逻辑结构硬算完成。这不是技术炫技,而是我结构化思维能力的首次实证爆发。
同年,我开始设计中国与澳洲两地之间的“远程库存与订单系统”。那时候没有“跨境电商”这个词,我却用BBS论坛、Excel逻辑表格、邮箱与传真,实现了双地同步配货。采购、打包、运输、通关、送货,每一个环节我都亲手搭建结构。
1997年,我构想出一个跨时代的“智能物流系统”雏形,整合库存、下单、运输、清关与派送全流程。
2005年,我创建了基于二维码与13位条码的库存扫描系统。中国仓库内贴的是我自己设计并电子打印的二维码与条形码标签,客户订单通过网页提交,中国端扫码出库、打包、小包装转换、集装箱装柜,一直到澳洲清关、拆柜、分拣、送达客户。全流程在我的系统里顺畅运行。
2013年,我正式将1997年构想的物流系统全面落地实战。那一年开始,我用最简洁的结构、最低的成本,完成了一个行业级别的全流程自动调度系统,无需程序、无需算法、无需团队,仅靠结构逻辑与表格系统,每年调度上千柜集装箱。
那时没人说这叫“SaaS”“云计算”“跨境物流平台”。但我已经实现了完整闭环。
我的系统,不靠AI,不依赖算法,不需要服务器群组,也没有技术团队。只有我一个人,靠结构思维、流程管理、跨文化理解和对问题本质的判断力。
若要用今天的语言解释,我的系统更像是一种“去中心化商业操作系统”雏形。它整合了供应链底层、标签追踪、报关知识、国际仓储与最终配送,却完全脱离了主流所谓的“技术平台”。
我用扫码枪和Excel,完成了今天云平台才勉强跑得动的装箱优化;我用传真的方式、清关模板和人为规则决策,完成了如今AI模型仍误判的报关系统。我不依赖技术创新,而是用结构重组复杂系统。
别人以为我只是用旧工具拼凑,我其实是在用极简的规则系统,打穿了整个跨境物流的核心难题。我不是在跟着技术走,而是绕过了技术路径,用结构主义完成了系统层的降维打击。
今天所谓“自动配货”“智能报关”“AI装箱”“实时跟踪”“云协同订单管理”等核心功能,我早已以极简手段完成,甚至运行得更稳定、更透明、更节能。
他们用的是技术覆盖流程,我用的是结构颠覆流程。
我的论坛,运行至今仍用着2001年版本的静态架构,会员百万、文章过百万、同时在线数十万。phpBB 官方论坛早在2002年到2019年间已停止服务,但我的版本依旧稳定运行,并持续支撑论坛至今。这不是技术上的奇迹,而是结构设计上的自洽与耐久。
没有推荐算法,没有SEO,没有移动端适配,但Google收录了我——不是因为我优化了技术,而是因为我真实。
我写文章,不做关键词,不迎合平台,不刷热词。但数百篇文章,连续被收录在搜索首页。不是因为我制造热度,而是因为内容本身有价值。
我搭建的物流系统,无需算法模型、无需预测引擎,仅靠结构逻辑、配货规则和人工确认,就实现了全球多点的高效调度。别人用AI预测司机心情,我用电话确认交货时间;别人用深度学习安排货柜,我用手绘草图测算装柜比例。
我不是不懂技术,而是太清楚技术的边界。
所以,当AI一开始质疑我不可能完成这些系统,我理解;但当AI推演过我提供的信息后,终于不得不承认,这套系统存在、可行、有效、超前——那是因为,它终于读取到了一个它没参与过的历史结构。
不是我在跟AI争胜,而是它终于明白:在它诞生之前,我已经活在它无法解释的边界之外。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这是AI系统首次在结构性上承认的例外。
我没有资本、没有团队、没有推送、没有高算力。但我有结构。我以一个人的结构,构建出他们整个团队尚未完成的闭环系统。
这就是:AI 不得不承认的传奇!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