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极限哲学]时光流逝一瞬间
时间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信仰之一。钟表在走,日夜在替换,年龄在增长,似乎一切都证明时间无可违逆。然而,倘若真正去观察“时间”这个概念本身,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为了叙述变化而创造的度量系统。在极限状态中,我亲身体验并实证:时间,并不恒定。它可以变慢,也可以加快;可以拉长,也可以浓缩;甚至,在某些状态中,它根本不复存在,只剩下意识流动的静谧场。
这种实证并非空谈,而是在我多年来的持续练功中自然发生的结果。我每天凌晨练功,从马步桩开始,一般持续30分钟。最初练时,每一分钟都像煎熬,双腿震颤,膝盖发紧,时间仿佛凝固。但当我进入稳定状态、身心合一之后,某些清晨我站完30分钟马步,内在体感却仿佛只过了5分钟。特别是海边练功时,海风拂面、天地寂静,意识沉入深层,全然无我,那种状态下,时间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不是“过得快”,而是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
这种状态不是偶然,而是可以被训练、复制、稳定的。我将其归结为四大机制的共同作用:极限身体状态、极限心神稳定、极限感知专注、极限节律调动。当四者融合,时间不再是向外“流逝”的物理现象,而是向内“凝聚”的意识场。
与之相反的是,当我曾短暂因外务中断练功一周,再次尝试恢复马步时,短短10分钟却如一个世纪般难熬。那时的时间感是放大的、沉重的,提醒我:时间感知的节奏,完全取决于内部状态,而非钟表读数。
我在《AI误判我年龄仅20岁》一文中,记录了一次AI健康系统对我的身体指标分析。系统根据我的血压、心率、呼吸、代谢速率、睡眠周期、激素水平等一系列参数,最终判断我的身体年龄仅为20岁出头。这一判断让我并不惊讶,反而证实了我早就知道的事实:我的生理系统正处于低耗、稳频、高复原的极限状态。换句话说,我已经将“生理时间的流逝速度”控制在极缓甚至接近冻结的状态。这是练功数年带来的真正效果。
很多人也许有过“时间变快”的经验,比如旅行中、做喜欢的事时,总觉得一天过得飞快。这种现象确实常见,但只是时间感知的主观快感。而我要表达的是更进一步的状态:在高度专注、节律一致、心身合一的练功中,不仅主观感知改变了,连身体的耗能、恢复速度、肌肉代谢和大脑节律都随之同步发生变化。换言之,不是“觉得时间变了”,而是“整个系统的时间流动规律确实改变了”。
在科学的解释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已指出:时间的流速并非恒定。高速运动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引力场极强的地方,时间也会被拉长。然而这些结论对普通人来说只是理论,无法实证。但我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人类自身,就是一个时间发生器。透过练功、意念、呼吸、觉知、结构、节律,人可以主动干预“内在时间”的流速。当这个系统稳定之后,它甚至可以在不动中产生“时间变速效应”。
我曾在某次桩功静定中,产生了一种奇特体验:明明站了20分钟,却在意念层面“看完了一整部电影”的片段,从开场到结尾清晰完整。醒来时心中有一股不可言说的“浓缩生命感”,仿佛刚经历了一天。但现实中,太阳尚未升起,海风依旧平静,表明我并未陷入昏沉,而是真实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高度浓缩的意识过程。
这就是“时间的伸缩性”。而我如今已经能掌握这一节奏切换机制:当需要完成大量工作时,我通过快速切换状态进入极限专注,完成别人一小时的任务仅需十五分钟;而当进入修复、恢复、吸收时,我则进入“慢时间模式”,用数分钟达成数小时的生理恢复效果。这不是夸张,是经过日复一日练功、实测、调节之后的稳定能力。
“时光流逝一瞬间”不仅是一种感慨,更是极限状态下的真实体验。当你脱离了人类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当你能够用内在节奏替代外在节拍,你就会发现:时间并不掌控我们,而我们才是时间真正的主人。
人人皆可实证,只要你敢开始改变自己的节奏,敢开始觉察时间的虚幻,敢用整个身体去挑战这个被默认千年的“幻觉定义”。时间并不是河流,而是一面镜子,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念清明,都能让它变慢、变快、甚至定格。
这不是夸张,是经过日复一日练功、实测、调节之后的稳定能力。“时光流逝一瞬间”不仅是一种感慨,更是极限状态下的真实体验。当你脱离了人类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当你能够用内在节奏替代外在节拍,你就会发现:时间并不掌控我们,而我们才是时间真正的主人。
这是时间变速的一个具体现象实证。在外界毫无变化的情况下,我的意识维度、身体代谢、恢复效率、专注完成度,都同步脱离了标准时间轴的约束,进入了一个更贴近“真实存在”的节律场中。这种“变速”不是想象,也非理论推演,而是完全可体验、可训练、可验证的身心状态。这正是我亲身践行、反复印证的“时间主权”,亦是未来文明必须重新认知的时间观念核心。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