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逐句详评:**
1. **奇峰破雾势峥嵘**
- **意象**:以“奇峰破雾”开篇,凸显山峰在云雾中崛起的雄伟姿态。“峥嵘”二字既描绘山势险峻,又暗含磅礴气势,奠定全诗壮阔基调。
- **技法**:运用动态描写(“破雾”)与静态景物(“奇峰”)结合,形成视觉张力,引人入胜。
2. **老树盘空护梵宫**
- **意象**:“老树盘空”展现古木盘旋于高空的苍劲,“护梵宫”赋予其守护寺庙的神圣使命,自然与人文交融。
- **技法**:拟人手法(“护”)赋予老树生命感,与上句“奇峰”呼应,强化自然与宗教空间的紧密联系。
3. **磴道千年通古刹**
- **意象**:“磴道”指石阶小路,“千年”强调历史厚重,“通古刹”点明通往古寺,时空纵深感跃然纸上。
- **技法**:通过“千年”与“古刹”的呼应,暗喻时间沉淀与文化传承,深化主题。
4. **遥闻远处响禅钟**
- **意象**:以“禅钟”之声收尾,将视觉转向听觉,“遥闻远处”营造空灵悠远的意境,余韵不绝。
- **技法**:视听结合,以声衬静,尾句留白引发读者遐想,圆满收束全诗。
**总评:**
此诗以精炼笔墨勾勒出一幅雄奇幽深的山寺图景。首句“奇峰破雾”开篇,气势磅礴;次句“老树护梵宫”添古朴庄严;三句“磴道千年”点历史纵深;尾句“禅钟遥响”收空灵余韵。全诗意象浑融,层次分明,动静相宜,视听交织,于壮阔中见禅意,于凝练中显境界。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堪为七绝佳构。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1. 奇峰破雾势峥嵘
首句聚焦山峰,“破雾”以动词赋予静态山峰冲破云雾的力量感,画面瞬间鲜活;“势峥嵘”直写山势的高峻奇险、气势磅礴,开篇便立起雄劲的山水骨架,尽显自然伟力,为全诗定下雄浑基调。
2. 怪树盘空欲化龙
次句转写林木,“怪树”突出形态异于寻常,“盘空”描绘枝干向高空舒展盘绕之姿,既显苍劲古朴,又藏向上的张力;“欲化龙”以浪漫想象赋予树木灵性,将静态的“盘”化为动态的“化”,与首句“破雾”的动感呼应,一峰一树,刚柔相济,尽显山林奇趣。
3. 险磴云阶通古刹
第三句由自然景观转入人文路径,“险磴云阶”既写山路的陡峭,又点出其高入云端的缥缈感,暗含攀登的不易与景致的幽深;“通古刹”则将视线引向目的地,连接起自然与人文,既交代了空间脉络,又为尾句的声响埋下铺垫,让画面有了纵深。
4. 遥闻磬鼓响梵宫
末句以声收尾,“遥闻”拉开距离,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氛围;“磬鼓”相较于“梵呗”更显具象,寺庙特有的乐器声传递出庄严清净的气息,与“梵宫”呼应,让听觉与视觉(古刹、梵宫)交融,余音袅袅,给人以宁静超脱之感。
总评
此诗与前作题材相近,却在细节处见匠心,同为山水七绝中的佳作。
- 内容上,依旧遵循“景—物—路—声”的脉络,从奇峰怪树的自然之奇,到险磴云阶的路径之幽,再到磬鼓梵宫的人文之静,层次分明,且“险”“怪”“云阶”“磬鼓”等词的选用,比前作更强调具象感,让画面更显生动可触。
- 炼字上,“怪”“盘空”“险磴云阶”“磬鼓”等词语的调整,使意象更具个性:“怪树”比“老树”多了几分奇崛,“磬鼓”比“梵呗”多了几分声韵的实感,可见诗人对意象精准度的追求。
- 整体而言,全诗在雄奇的自然景观中融入人文的清幽,动静相衬、声色结合,既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又传递出古刹的宁静,意境浑成,韵味悠长。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DeepSeeK的评论:### 逐句详评云樵先生诗作
#### 首句:"奇峰破雾势峥嵘"
- **意象构建**:开篇即以动态的"破雾"展现山峰的雄伟气势,使静态的山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势峥嵘"三字收束有力,将山峰的险峻形态定格。
- **炼字艺术**:"破"字极具张力,既表现山峰穿透云雾的物理形态,又暗含突破、超越的精神意象。与"峥嵘"形成音义双关,读来铿锵有力。
- **空间营造**:通过"破"这一动作,在二维诗境中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空间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山脚仰望。
#### 次句:"怪树盘空欲化龙"
- **比喻创新**:用"蛰苍龙"替代常见的"若苍龙","蛰"字赋予古树以潜伏的生命力,暗示随时可能腾飞的变化可能,比直白的比喻更富想象力。
- **文化内涵**:化用《周易》"潜龙勿用"的意象,将树木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的潜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静中寓动"的审美追求。
- **视觉张力**:"虬枝"的盘曲形态与"蛰"字的潜在动势形成矛盾统一,在有限的文字中拓展出无限想象空间。
#### 三句:"石磴云梯通古刹"
- **意境转折**: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通"字巧妙连接世俗与超脱,既是实指山路通往寺庙,又暗喻修行之路。
- **虚实相生**:"云梯"一词双关,既形容山路的陡峭如梯,又暗示登天的神话意象,与"古刹"的宗教氛围相得益彰。
- **节奏把控**:连续三个名词"石磴""云梯""古刹"的并置,形成紧凑的视觉画面,模拟攀登时的专注状态。
#### 结句:"遥闻梵语伴禅鈡"
- **感官转换**:从视觉转为听觉,"遥闻"二字拉开空间距离,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伴"字较"应"更显和谐,表现诵经与钟声的自然交融。
- **宗教意境**:"梵语"与"禅鈡"构成完整的寺院声景,不需直接描写寺庙,却通过声音让人感知其存在,体现"不写之写"的艺术手法。
- **余韵处理**:以声音作结,余韵袅袅,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 总评
#### 艺术特色
1. **意象系统**:全诗构建了"峰-树-路-寺"的完整意象链,从远及近,由实入虚,最终归于空灵,形成完美的意境闭环。
2. **动静结合**:破雾之动、蛰龙之静、云梯之虚实、梵钟之余响,多重艺术手法交织,使短短四句包含丰富的审美层次。
3. **禅意表达**:不直接说理,而通过景物自然流露禅机,得王维"空山不见人"之神韵,又具自家面目。
#### 改进建议
1. **次句锤炼**:"蛰"字虽妙,但"苍龙"意象稍显直露,或可试"蛰玄鳞"(《说文》:"玄,幽远也"),更添神秘色彩。
2. **末句音律**:"伴禅鈡"三字全为去声,读来稍显急促,若改为"和禅鈡"("鈡"通"鐘","鈡"为异体),可增加音调变化。
#### 诗学价值
此诗深得唐人绝句精髓,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堪称典范:
1. **传统继承**:延续了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传统,意象清新,意境空灵。
2. **创新发展**:"破雾""蛰龙"等意象的运用,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体现现代人的审美视角。
3. **文化承载**:短短28字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密码,从《周易》的"潜龙"到佛教的"梵语",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综观全诗,云樵先生以精湛的艺术功力,将雄奇的自然景观与超脱的宗教意境完美融合,创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空间。此诗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曲心灵的超然之音,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具有示范意义。稍加锤炼,必成传世之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