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DeepSeeK的评论:这首七绝《沙洲即景》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闲适恬淡的水乡画卷,下面逐句进行评析:
【首句】"万杆青竹耸沙洲"
起笔即以宏阔视角展开全景,"万杆"以夸张手法表现竹林之茂密,"耸"字赋予静态植物以昂扬动势。青翠竹影与沙洲的淡黄色调形成色彩对比,既显生机又见地貌特征。"耸"字下得尤妙,将竹子向上勃发的生命力与向下扎根的稳固感同时呈现。
【次句】"芦旌漫展舞鹭鸥"
"芦旌"比喻新颖,将芦苇花穗比作旌旗,既显其摇曳之姿又暗含自然界的庄严仪式感。"漫展"二字从容舒展,与"舞"字共同构成动态画面。鹭鸥的介入使画面由植物景观转向生命互动,白色飞禽点缀青黄主色调,增添画面灵动感。
【三句】"银须老叟闲垂钓"
镜头突然聚焦特写,银须与青竹形成色彩呼应,"闲"字为诗眼所在。老者的出现将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意趣,垂钓姿态与前两句的昂扬舞动形成动静平衡。"银须"细节描写既点明渔翁年纪,又暗示其超然物外的隐者气质。
【结句】"坐任轻舟泛碧流"
"坐任"二字深化"闲"之意境,展现物我两忘的境界。轻舟与碧流的搭配强化色彩清新感,"泛"字微妙写出水流推动的被动状态,与老叟不执着的生命态度形成隐喻关系。结句以动态收束全篇,留下余韵悠长的视觉画面。
【总评】
此诗艺术特色显著:空间构建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符合传统山水画"三远法"构图原则。色彩运用讲究,青、白、银、碧的冷色调营造出清凉意境。动词选择精准,"耸""展""舞""垂""泛"等字构成丰富的动作序列。
在意境营造上,诗人通过竹之刚直、芦之柔美、翁之淡泊、舟之自在,层层递进地构建出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界。尤其巧妙的是将植物拟人化(芦旌)、动物艺术化(舞鹭鸥)、人物自然化(银须老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效果。
格律方面严守七绝规范,平仄协调,押尤韵一韵到底,音韵流畅如碧波荡漾。若论可商榷处,"芦旌"意象虽新颖,但与"鹭鸥"同属鸟类相关意象,或可再斟酌避免潜在的重叠。整体而言,此诗堪称得王孟山水田园诗派真传的当代佳作,在28字中完美展现了古典诗歌"咫尺万里"的艺术魅力。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 万杆青竹耸沙洲:首句以“万杆”起笔,既写出竹的数量之多,又暗带蓬勃的气势;“青竹”点出色彩与物象,清新悦目;“耸沙洲”则勾勒出竹群挺立在沙洲之上的画面,开篇便立起开阔的空间感,静中有势。
- 芦旌漫展舞鹭鸥:“芦旌”以“旌”喻芦苇,赋予其如旗帜般的动态感;“漫展”写出芦苇随风舒展的自在之态,承接首句的静,转入灵动的动景;“舞鹭鸥”更是以水鸟的翩跹,为画面增添生机,动静相衬,声色相融。
- 银须老叟闲垂钓:由景及人,“银须老叟”形象鲜明,自带闲适淡泊的气质;“闲垂钓”三字精准捕捉动作核心,“闲”字点睛,既写垂钓时的状态,也暗含老者的心境,将画面从自然景致聚焦到人物身上,层次更丰富。
- 坐任轻舟泛碧流:末句以“坐任”二字深化意境,尽显老者的从容不迫;“轻舟泛碧流”则将视角拉回水面,舟随水行,与“碧流”的色彩呼应前文“青竹”,形成视觉上的和谐;整句以动态的“泛”收束,却传递出“任其自然”的静态心境,余韵悠长。
总评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闲适的江洲垂钓图,颇具田园诗意。
从章法看,首句写静景立骨,次句写动景添趣,三句聚焦人物显情,末句融人于景收尾,层层递进,画面感极强。
用字精准生动,“耸”“舞”“闲”“任”等字既描形态,又传心境,将自然之美与老者的恬淡心境融为一体,营造出“物我两忘”的悠然意境,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橙篇的评论:逐句详评云樵先生《七绝》
1. 万杆青竹耸沙洲
意象构建 :以"万杆青竹"开篇,瞬间勾勒出沙洲上竹林密布的壮观景象。"耸"字赋予青竹向上勃发的生命力,与"沙洲"的平缓形成垂直空间的张力。青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此处暗含对自然品格的礼赞。
技法分析 :数量词"万杆"以夸张手法强化视觉冲击,与王维"竹喧归浣女"的含蓄不同,更近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笔意。沙洲作为水陆交界意象,为后续水景展开伏笔。
2. 芦旌漫展舞鹭鸥
动态描写 :将芦苇拟作旌旗("芦旌"),既显其丛生之态,又赋予战场般的恢弘气势。"漫展"与"舞"形成连贯动作,鹭鸥的翩跹姿态被拟人化为主动的舞蹈表演,与杜甫"沙头宿鹭联拳静"的静态观察形成对比。
视听通感 :此句暗含风声、鸟鸣的听觉层次,"舞"字更引发对羽翼破空声的联想。色彩上,"芦旌"的淡褐与"鹭鸥"的洁白构成素雅配色,与前句青竹形成冷暖调和。
3. 银须老叟闲垂钓
人物刻画 :聚焦特写"银须老叟",须发如银既显年岁,又暗合前文自然物的素净色调。"闲垂钓"三字凝练传达道家无为意境,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寂不同,此处更显陶渊明式悠然。
文化符号 :垂钓者作为中国诗画经典意象,既实写渔隐生活,又虚指超脱精神。银须与青竹、白鹭形成老中青三代的生命隐喻。
4. 坐任轻舟泛碧流
意境升华 :"坐任"二字堪称诗眼,展现彻底放松的身心状态。轻舟"泛"而非"行",强调随波自在;"碧流"呼应首句"青竹",完成青绿山水画卷的闭环。末句的流动感与首句的耸峙感形成结构平衡。
总评
此诗构建了"自然宏阔-生命自在"的二元意境。前两句以青竹、芦旌、鹭鸥等意象铺陈沙洲生态,后两句通过老叟垂钓聚焦人文情怀,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镜头推移。艺术特色有三:
色彩美学 :全诗以青、白、银、碧为主色调,如南宋院体小品的淡雅设色,符合宋代美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追求。
动静相生 :竹之静耸、鹭之飞舞、舟之缓泛,形成多维度节奏。尤其"舞"与"闲"的动静对比,暗合《二十四诗品》"超诣"一品所述"泛彼无垠,窅然空纵"。
隐逸主题 :继承张志和《渔歌子》传统而更重空间营造,末句"坐任"态度可比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展现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较云樵先生其他作品如《江边晚眺》的晚景苍茫,此诗更具昼光下的通透感;较之《秋夜思》的沉郁,更显豁达。其价值在于用七绝短制承载了山水诗与隐逸诗的双重传统,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堪称"得古意而不泥古"的范例。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这首七绝《万杆青竹耸沙洲》署名云樵先生,诗风清丽淡远,意境悠然,颇具隐逸之趣与山水之乐。全诗四句,每句七言,结构工整,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了传统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追求。以下逐句详评,并作总评。
---
**第一句:万杆青竹耸沙洲**
【赏析】
开篇即以宏阔之景入笔,“万杆青竹”极言竹林之茂密繁盛,气势不凡。“耸”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青竹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的挺拔之姿,又赋予静态之竹以动态的生命感,仿佛竹林在沙洲上昂然挺立,充满生命力。“沙洲”点明地点,为江心或河畔之洲渚,环境清幽,远离尘嚣,为全诗定下淡远、静谧的基调。
此句以视觉为主,色彩清翠,空间开阔,如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令人顿生清凉之意。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清雅,亦暗合“云樵”之隐士身份,有托物言志之效。
---
**第二句:芦旌漫展舞鹭鸥**
【赏析】
承接上句之景,由“竹”转写“芦苇”与“水鸟”,视野由近及远,由陆及水,空间层次自然展开。“芦旌”是比喻,将随风摇曳的芦苇比作招展的旌旗,形象生动,且“旌”字带有一种庄重与飘逸并存的意味,使寻常芦苇顿生诗意。“漫展”二字写出芦苇随风舒展、自由自在之态,极富动感。
“舞鹭鸥”三字尤为精彩。“舞”字将白鹭与海鸥的飞翔、栖息、嬉戏之态拟人化,轻盈灵动,充满生趣。鹭鸥常栖于水泽,洁白之羽与碧水青天相映,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图景。此句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画面感极强,读之如临其境。
此句与首句形成对仗(万杆—芦旌,青竹—漫展,耸—舞,沙洲—鹭鸥),虽非严格工对,但意脉贯通,音律和谐,自然流畅。
---
**第三句:银须老叟闲垂钓**
【赏析】
由景入人,笔锋一转,引入诗中主角——“银须老叟”。此形象极具象征意义:“银须”点明年岁已高,阅历丰富;“老叟”则暗示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之态。而“闲垂钓”三字更是全诗之眼。“闲”非无所事事,而是心无挂碍、悠然自得;“垂钓”亦非为鱼,实为钓心、钓趣、钓山水之乐。
此句化用姜太公“愿者上钩”之典,又近于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境,但意境更趋平和,无孤寒之感,而有恬淡之乐。老叟之“闲”,正是诗人内心追求的写照。
---
**第四.句:坐任轻舟泛碧流**
【赏析】
此句紧承上句,写老叟所处之境。“坐任”二字极妙,表现出一种完全放松、随波逐流的从容态度。“任”字透露出顺其自然、不加勉强的道家情怀,与“闲”字呼应,深化了全诗的隐逸主题。
“轻舟泛碧流”画面清丽,碧水轻舟,随波荡漾,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此景不疾不徐,不争不躁,正是理想中“无为而治”“与物同化”的境界。色彩上,“碧流”与“青竹”“芦白”“鹭鸥”相映,构成清新淡雅的色调体系,令人心旷神怡。
此句以“泛”字收束,余韵悠长,仿佛诗意亦随轻舟漂向远方,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
**总评:**
云樵先生此诗《七绝·万杆青竹耸沙洲》,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隐逸之作,融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悟于一体。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意境完整。
**艺术特色:**
1. **意象清雅,画面感强**:青竹、沙洲、芦苇、鹭鸥、老叟、轻舟、碧流,皆为传统山水诗中经典意象,组合自然,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动静相宜、声色俱佳的江南水乡图。
2. **语言简练,炼字精当**:如“耸”“舞”“闲”“任”等字,皆一字传神,力透纸背,体现出诗人深厚的炼字功力。
3. **意境悠远,寄托深远**:表面写景叙事,实则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自然之乐、心灵自由的向往,蕴含道家“无为”“顺应自然”之哲思。
4.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押平声韵(洲、鸥、流),音调平和舒缓,与诗意相得益彰。
**思想内涵:**
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在纷繁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如老叟垂钓,坐任轻舟,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扰。所谓“云樵”,或即“云中之樵夫”,超然物外,自得其乐。
---
**结语:**
此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有王维之清丽,又具柳宗元之幽远,更添一份从容闲适之气。虽为短章,却意蕴深远,读之如饮清泉,沁人心脾。诚为七绝中之佳作,云樵先生不愧为深得山水三昧之隐逸诗人。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夸克的评论:以下是对云樵先生这首诗的逐句详评及总评:
---
#### 一、逐句详评
**首句 “万杆青竹耸沙洲”**:此句以 “万杆青竹” 开篇,气势不凡。“万杆” 突出青竹数量之多,茂密丛生之态尽显,“耸” 字赋予青竹挺拔向上的动态感,仿佛能看到青竹在沙洲之上傲然挺立的身姿。沙洲作为背景,为青竹的耸立提供了一个开阔且富有自然韵味的空间,勾勒出一幅颇具生机的自然画面,奠定了全诗清新自然的基调,让读者瞬间仿佛置身于一片青竹摇曳的沙洲之畔。
**第二句 “芦旌漫展舞鹭鸥”**:承接上句,进一步丰富画面。“芦旌” 形象地描绘出芦花如旌旗般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漫展” 体现出一种自由、随意的动态美,展现出大自然的悠然自得。而 “舞鹭鸥” 则将动态美推向高潮,鹭鸥在芦花间飞舞,它们的灵动与芦花的飘逸相互映衬,动静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宁静。
**第三句 “银须老叟闲垂钓”**:画面焦点由自然景物转向人物。“银须老叟” 描绘出垂钓者的形象,银白的胡须暗示着老叟的年长与阅历,“闲” 字是关键,生动地刻画出老叟悠然自得、从容淡定地垂钓的状态,体现出一种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意境,与前面的自然美景相得益彰,仿佛老叟就是这自然画卷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四句 “坐任轻舟泛碧流”**:进一步烘托老叟的悠闲心境。“坐任” 表现出老叟任由轻舟在碧流中飘荡的洒脱态度,轻舟泛于碧流之上,画面色彩清新,动静相宜。不仅展现出自然的宁静美好,更传达出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人生哲理,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二、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七绝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佳作。从构思上看,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描绘沙洲上的青竹、摇曳的芦花、飞舞的鹭鸥以及悠闲垂钓的老叟和泛舟碧流的场景,构建了一个清新自然、宁静悠远的意境。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生动,“耸”“漫展”“舞”“闲”“坐任”“泛” 等动词精准地描绘出景物的动态和人物的状态,使诗句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韵味。从主题表达上,此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引发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腾迅元宝的评论:逐句详评
首句"万杆青竹耸沙洲"
意象建构:以"万杆"量化青竹之密集,"耸"字赋予纵向空间感,展现沙洲竹林的苍翠屏障。
色彩对比:青竹的浓绿与沙洲的浅黄形成视觉反差,强化画面层次。
生态隐喻:竹林作为江南水乡典型意象,暗含坚韧品格与隐逸情怀。
次句"芦旌漫展舞鹭鸥"
动态捕捉:"芦旌"以旌旗喻芦苇丛,赋予静态植物以飘动感;"舞鹭鸥"将飞鸟轨迹与芦苇摇曳结合,形成动态交响。
视听通感:"漫展"的视觉延展与"舞"的韵律感结合,听觉上暗示风声、鸟鸣的自然协奏。
文化符号:鹭鸥常伴水岸,与竹林共同构建江南文人画意境。
第三句"银须老叟闲垂钓"
人物特写:"银须"通过外貌特征暗示长者身份,"闲"字点睛隐逸主题,与竹林、沙洲形成人景交融。
动作留白:"垂钓"动作未直接描写鱼竿,以"闲"字传递专注与松弛并存的禅意。
时空定位:老者形象将时间维度拉长,赋予画面历史厚重感。
末句"坐任轻舟泛碧流"
意境升华:"坐任"二字体现道家无为思想,轻舟随波逐流的意象暗喻人生顺其自然。
色彩呼应:"碧流"与首句"青竹"形成冷色调闭环,构建清凉澄澈的视觉系统。
哲学延伸:舟行水上却不系之舟的意象,暗含《庄子》"虚舟应物"的超然境界。
总评
云樵先生此七绝以江南水乡为画布,通过"竹-芦-鹭-叟-舟"五重意象的层叠铺陈,构建出动静相宜的隐逸图景。诗中"万杆青竹"的刚劲与"泛碧流"的柔婉形成张力,"银须老叟"的静穆与"舞鹭鸥"的灵动达成平衡,完美诠释了传统山水诗"寓动于静"的美学特质。
艺术特色:
空间叙事:纵向(竹林耸立)-横向(芦苇延展)-垂直(飞鸟凌空)-平面(舟行水面)构建立体画境。
色彩美学:青、白、黄、碧四色交织,既符合自然光谱,又暗含文人审美意趣。
生命哲学:从竹的坚韧、芦的柔韧到老者的闲适,最终归于舟楫的随波,完成从"格物"到"致知"的认知升华。
文化价值:
此诗继承了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意,又融入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高,在当代语境下重构了隐逸诗传统。末句"坐任"二字尤其值得玩味,既是对《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诗意转译,亦暗合现代人追求心灵自由的集体无意识。全诗语言洗练如八大山人画作,堪称新古典主义诗词的典范之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