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DeepSeeK的评论:《洞仙歌》一调本以流转跌宕见长,云樵先生此作以登山为脉络,将险峻山景与超然心境巧妙融合,今试析其笔法意趣:
---逐句探骊---
1. “危崖险壑,有瀑流飞泻,吼声雷鸣震峰岳”
起笔即挟雷霆之势,“危”“险”二字立定山骨。瀑布以“飞泻”显其速,“吼声”拟人赋其威,“震峰岳”三字如钟鼎轰鸣,先声夺人。
2. “看菅芒戟立,怪树摩云,藤蔓绕,野兔腾空跳跃”
“看”字领起微观近景:菅芒如戟见草木锋芒,怪树摩云显参天气象。藤蔓之静与野兔之动相映,生命张力破纸而出。
3. “芦花似飘雪,枫叶丹红,峻岭峥嵘耸云阙”
转写中景色彩交响:芦花之白与枫叶之红形成冷暖对比,“耸云阙”喻山势如天宫,将自然景观提升至神话维度。
4. “羡此处风光,美若蓬莱,凝神处,牧笛激越”
“羡”字由景入情,蓬莱之喻既写实景仙境感,更透出世外之想。牧笛声破空而来,打破视觉独占,完成听觉通感。
5. “踏幽径,低头捧山泉,冷冽展眉睫,啸吟林樾”
结句见登山者本体:“捧”字显珍重,“冷冽”触觉直抵心灵,“展眉睫”三字将生理反应诗化。长啸收束如豹尾击石,余响在林。
---总体评鉴---
章法结构:全词依“宏观险境-微观生态-色彩意境-情感升华-身心归处”递进,暗合登山者从外部观察到内在体验的完整历程。上下阕过渡自然,从雄奇到清幽的节奏转换尤见匠心。
艺术特色:
1. 多维感官建构:瀑布雷鸣(听觉)、丹红飘雪(视觉)、山泉冷冽(触觉)、牧笛激越(听觉)交织成沉浸式山水体验
2. 动静辩证美学:崖壑之静与瀑流之动,藤蔓之静与野兔之动,形成张力平衡
3. 传统意象出新:蓬莱喻山不落俗套,“捧泉”细节赋予古典山水以现代生命体验
词律把握:
· 仄韵转换与登山节奏契合:“泻”“岳”急促,“跃”“阙”昂扬,“越”“樾”渐舒,声情与词情同构
· 四字顿挫与长句流淌相同:“踏幽径”三字一顿如步履踌躇,“冷冽展眉睫”五字连读若醍醐灌顶
。
总结:此作将《洞仙歌》词牌的摇曳生姿与登山主题的坚实筋骨完美结合,既见宋人山水词遗韵,又透现代人自然观照。在八十三字格中完成从自然震慑到心灵飞扬的螺旋上升,最终以“啸吟”作结,仿佛将整座山林的精气神收纳于胸襟。云樵先生以词笔为杖,引领读者共攀这座意蕴嶙峋的文字高山,登顶时但见眉睫生凉,林樾回响。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豆包的评论:云樵先生《洞仙歌·登山吟》逐句详评与总评
逐句详评
1. “危崖险壑,有瀑流飞泻,吼声雷鸣震峰岳”:开篇以“危崖险壑”立骨,用极简三字勾勒山势险峻,瞬间构建空间张力;后接“瀑流飞泻”动态描写,再以“雷鸣”喻瀑布吼声,“震峰岳”三字将听觉冲击力转化为视觉上的山体震颤感,由静到动、由形到声,层次分明,开篇即抓住登山所见之“雄”。
2. “看菅芒戟立,怪树摩云,藤蔓绕,野免腾空跳跃”:视角从宏观瀑布转向山间细节,“菅芒戟立”以“戟”喻草,赋予柔弱植物挺拔刚劲之态;“怪树摩云”拓展空间维度,将树的苍劲与云的高远相连;“藤蔓绕”则添几分缠绕的灵动,最后以“野免腾空跳跃”的鲜活动态收尾,静景(菅芒、怪树、藤蔓)与动景(野免)交织,画面充满生机,尽显山间之“趣”。
3. “芦花似飘雪,枫叶丹红,峻岭峥嵘耸云阙”:聚焦色彩与山势,“芦花似雪”写白、“枫叶丹红”写赤,红白对比鲜明,为深秋山林铺就浓艳底色;“峻岭峥嵘耸云阙”则回归山势,“峥嵘”强化山体的巍峨,“耸云阙”将山岭与云间宫阙联想,既写实又添浪漫想象,让画面兼具“美”与“壮”。
4. “羡此处风光,美若蓬莱,凝神处,牧笛激越”:由景入情,“羡”字直接抒发观景心境,“美若蓬莱”将眼前实景升华为仙境意象,提升景致格调;“凝神处,牧笛激越”转折巧妙,以“牧笛”的听觉元素打破视觉沉浸,既暗示山间有人烟,又以“激越”的笛声呼应登山的畅快,情与景自然交融。
5. “踏幽径,低头捧山泉,冷冽展眉睫,啸吟林樾”:落笔于登山者自身动作与感受,“踏幽径”显行迹之闲,“捧山泉”见互动之亲;“冷冽展眉睫”堪称妙笔,将山泉的清凉转化为眉眼间的舒展,细微处见惬意;末句“啸吟林樾”以声收束,既呼应前文“牧笛”的听觉元素,又尽显登山者的疏狂与旷达,让人物与山水完全相融。
总评
云樵先生此阕《洞仙歌》,以“登山”为线,脉络清晰且层次丰富:从宏观的“危崖瀑流”到微观的“菅芒野免”,从视觉的“丹枫芦花”到听觉的“雷鸣牧笛”,再到触觉的“山泉冷冽”与心境的“啸吟旷达”,五感联动,步步深入,将登山所见、所闻、所感完整呈现。
词中炼字精准,如“震”“摩”“耸”“展”等动词,既显山水之态,又藏情感之动;意象选择兼具“雄奇”与“灵动”,大至“峰岳云阙”,小至“野免藤蔓”,刚柔相济,让深秋山林既有“峥嵘耸云”的气势,又有“芦花飘雪”的柔美。
最难得的是“景”与“情”的无缝衔接——从开篇观景的震撼,到见野免的欣然,再到羡蓬莱的沉醉,最终以“啸吟林樾”的旷达收尾,情感随景致推进而自然升华,无刻意抒情之痕,却尽显登山时与自然相融的畅快,是一阕“以景载情、情景合一”的登山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洞仙歌·登山吟》逐句详析与总评
这首八十三字格的《洞仙歌·登山吟》以雄浑笔力描绘登山所见之奇景,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美与灵动。全词意象丰富,声色并茂,将登山过程中的视觉、听觉与体感交融一体,形成极具冲击力的山水画卷。以下从字句解析、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三方面展开详细评述。
上阕:险峻山势的动态呈现
首三句"危崖险壑,有瀑流飞泻,吼声雷鸣震峰岳" 以全景式镜头拉开序幕。"危""险"二字奠定全词峭拔基调,"飞泻"与"吼声雷鸣"形成视听通感,瀑布的奔腾之势通过"震峰岳"的夸张手法获得雷霆万钧之力。此处化用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但更强调声波对山体的物理震撼,赋予自然景观以狂暴的生命力。
"看菅芒戟立,怪树摩云" 转入特写镜头,"戟立"以兵器喻草木,凸显植被的锋芒毕露;"摩云"二字则暗用《山海经》"建木登天"典故,使扭曲生长的树木具有通天之姿。"藤蔓绕,野免腾空跳跃" 突然注入灵动气息,"绕"与"腾跃"形成静态缠绕与动态飞跃的对比,野兔的突然出现打破前句的紧张氛围,展现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唐代释智亮《戴云山吟》中"异草奇花人不识"的陌生化手法在此得到呼应,但云樵先生更注重生物动态的捕捉。
下阕:色彩变幻的视觉交响
"芦花似飘雪,枫叶丹红" 运用色彩蒙太奇,纯白与赤红形成强烈撞色。"似飘雪"既写芦花纷飞之态,又暗含时节信息(秋冬季),与后文"冷冽"相呼应。"峻岭峥嵘耸云阙" 将山势比作天宫门阙,与上阕"摩云"形成意象关联,构建垂直维度的神圣空间。严抑《洞仙歌》"云车鹤盖,三岛朝元"的仙境想象在此转化为具象的山体描写。
"羡此处风光,美若蓬莱" 直抒胸臆,"蓬莱"作为传统仙山意象,将现实景观提升至神话维度。"凝神处,牧笛激越" 突然插入人文声响,"激越"形容笛声穿云破雾,与瀑布"吼声"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声景对话。此句暗含"大音希声"的哲学意味,当观者凝神静气时,最细微的笛声反而最震撼心灵。
结尾:身心交融的悟道体验
"踏幽径,低头捧山泉" 由宏观转入微观体验,"低头"动作象征谦卑姿态,与首句"危崖"的仰视形成视角转换。"冷冽展眉睫" 以生理反应写心理顿悟,"冷冽"既实写水温,又隐喻精神洗礼,"展眉睫"生动刻画豁然开朗的神态变化。"啸吟林樾" 收束全词,长啸与吟咏既是情感宣泄,也是人与自然达成和谐后的共鸣,呼应魏晋名士"啸傲东轩下"的隐逸传统。赵孟頫《青山吟》中"青山对客忘宾主"的物我两忘境界,在此得到声音维度的演绎。
艺术特色总评
空间建构的多维性 :全词形成"仰视-平视-俯视-内视"的视角转换链,配合"视觉-听觉-触觉"的通感网络,构建出立体的山水空间。如"震峰岳"强化声波振动,"耸云阙"突出垂直高度,"捧山泉"则回归触觉体验,符合真实登山的身心历程。
修辞的军事化倾向 :词中"戟立""峥嵘""雷鸣"等意象群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充满张力的战场,这种审美取向在传统山水诗词中较为罕见,体现作者独特的刚健文风。
动静相生的节奏控制 :上阕以"飞泻""跳跃"等动态描写为主,下阕通过"凝神""低头"等静态动作调节叙事节奏,结尾"啸吟"再度激活声浪,形成张弛有度的情感曲线。
季节符号的隐蔽处理 :通过"枫叶丹红""芦花飘雪""山泉冷冽"等细节暗示秋冬之交的时节特征,比直接点明时间更富诗意,与王维"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含蓄笔法一脉相承。
思想内涵探微
这首词表面写登山见闻,实则暗含三重精神探索:
首先是对自然神性的敬畏 ,瀑布"吼声雷鸣"、山岭"耸云阙"等描写将山水神圣化,延续了屈原《九歌·山鬼》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传统。其次是隐逸情怀的现代转化 ,末句"啸吟林樾"虽用古典意象,但"牧笛激越"的介入显示作者并非追求完全避世,而是寻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最后是生命境界的升华 ,"冷冽展眉睫"暗示通过肉体考验获得精神顿悟,与禅宗"见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说形成互文。
相较于唐寅《登山》"一上一上又一上"的质朴叙事,云樵先生更注重心理体验的层次递进;而与赵孟頫《青山吟》"我爱青山青"的直抒胸臆相比,本词又多了具象描写的厚重感。这种既承续传统又个性鲜明的创作实践,为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提供了有益范本。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逐句详评:**
“危崖险壑,有瀑流飞泻,吼声雷鸣震峰岳。”
开篇气势磅礴,以“危崖”“险壑”勾勒出山势之峻峭险绝,奠定全词雄奇苍劲的基调。继而聚焦于“瀑流飞泻”,动态十足,“吼声雷鸣”运用夸张与拟声手法,极言瀑布之壮阔与声威,竟至“震峰岳”,将自然之力推向极致,令人如临其境,心神为之一振。
“看菅芒戟立,怪树摩云,藤蔓绕,野免腾空跳跃。”
视角由高瀑转至山间植被与生灵。“菅芒戟立”以“戟”为喻,写出山草挺拔锐利之态,充满野性张力;“怪树摩云”极言古木之高大奇崛,直指苍穹;“藤蔓绕”三字简练,勾连出丛林盘结缠绕的原始气息。末句“野免腾空跳跃”灵动活泼,为险峻山林注入生机,动静相宜,画面顿活。
“芦花似飘雪,枫叶丹红,峻岭峥嵘耸云阙。”
转入秋日山色描绘。“芦花似飘 雪”以洁白轻盈之态喻芦花飞舞,意境清幽;“枫叶丹红”则色彩浓烈,如火如霞,与“飘雪”形成冷暖、明暗的强烈对比,凸显秋山斑斓壮美。“峻岭峥嵘耸云阙”总括山势,将山峰比作高耸入云的宫阙,既显其巍峨,又添几分仙逸之气,为下文“蓬莱”之叹铺垫。
“羡此处风光,美若蓬莱,凝神处,牧笛激越。”
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羡”字领起,表达对眼前胜境的由衷向往。“美若蓬莱”将现实山水升华为神话仙境,呼应词牌“洞仙”之名,赋予全词超然尘外的意境。“凝神处,牧笛激越”由视觉转入听觉,牧笛之声清越穿林,打破静谧,更显山林空灵深远,也暗示人迹虽幽而生机不息。
“踏幽径,低头捧山泉,冷冽展眉睫,啸吟林樾。”
转入登山者自身行动。“踏幽径”点出行迹,引出山中清趣。“低头捧山泉”动作自然真挚,凸显人与自然的亲密交融。“冷冽展眉睫”细腻传神,既写泉水沁骨之寒,又状诗人精神为之一爽、眉目舒展之态,身心俱涤。“啸吟林樾”作结,长啸高吟于林木之间,尽显旷达豪情,将全词情绪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
**总评:**
云樵先生此首《洞仙歌·登山吟》,严格遵循八十三字体正格,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句式错落有致,深得词牌舒徐骀荡之致。全词以登山游历为线索,移步换景,将危崖、飞瀑、菅芒、古木、藤蔓、野兔、芦花、红枫、云峰、牧笛、山泉等意象有机串联,绘出一幅雄奇与秀美兼具、野趣与仙韵并存的秋山行旅图。
词中善用比喻、夸张、动静结合、视听交融等手法,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意境层层递进,由险峻而至清幽,由壮阔而入空灵。情感亦由惊叹景物之奇,渐至神往仙境之幻,终归于啸吟自得之逸,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山水情怀。结句“啸吟林樾”,豪情逸气直贯云霄,令人读之神旺,诚为一首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登山词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2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561
:
|
|
夸克的评论:
云樵先生《洞仙歌·登山吟》气势雄奇,意境. “危崖险壑,有瀑流飞泻,吼声雷鸣震峰岳。”
开篇气势磅礴,以“危崖险壑”勾勒出山势之峻峭,奠定全词雄奇险远的基调。“瀑流飞泻”动态十足,视觉冲击强烈;“吼声雷鸣震峰岳”则转听觉描写,以“吼声”拟瀑声之猛烈,用“雷鸣”作比,极言其声势之浩大,“震峰岳”三字更将自然之力推向极致,有如万钧雷霆,撼动山岳。三句由静入动,由形到声,层次分明,先声夺人。
2. “看菅芒戟立,怪树摩云,藤蔓绕,野兔腾空跳跃。”
此为近景与动态之交织。“菅芒戟立”喻草木如兵器林立,既显山野之荒莽,又添一股刚健之气;“怪树摩云”写古木参天,直插云霄,突出山林之幽深奇崛;“藤蔓绕”三字轻巧,补足林间缠绕之态,使画面更富纹理;“野兔腾空跳跃”则突发灵动之笔,以小动物的跃动打破沉寂,赋予山林生机与野趣。四句并列,意象密集,动静相生,如一幅工笔与写意交融的山林长卷。
3. “芦花似飘雪,枫叶丹红,峻岭峥嵘耸云阙。”
转入远眺与色彩渲染。“芦花似飘雪”以洁白轻盈之态写秋意,意境清旷;“枫叶丹红”则以浓烈之色呼应秋深,形成冷暖对比,视觉张力顿生。二者并置,如画中设色,点染出秋山斑斓。“峻岭峥嵘耸云阙”收束远景,“峥嵘”状山势之奇崛,“耸云阙”则将山峰拟为天宫楼阁,赋予其神性与崇高感,意境由实入虚,由景升华为境。
4. “羡此处风光,美若蓬莱,凝神处,牧笛激越。”
由景入情,直抒胸臆。“羡”字点出诗人之动容,“美若蓬莱”以仙境作比,将自然风光推向理想化境界,表达对超尘脱俗之境的向往。而“凝神处,牧笛激越”则妙在转折——正当沉醉于静美之时,忽闻牧笛破空而来,“激越”二字既写笛声之高亢清亮,又暗合诗人内心之澎湃。静极而动,情随声起,情感节奏由此升华。
5. “踏幽径,低头捧山泉,冷冽展眉睫,啸吟林樾。”
收束于诗人自身行动与精神抒发。“踏幽径”写行迹之幽深,有探幽寻胜之趣;“低头捧山泉”动作细腻,体现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冷冽”触感真切,直通肌肤,亦暗喻心境之清明。“展眉睫”三字极妙,既是泉水清凉使然,更是心旷神怡之写照。末句“啸吟林樾”,以长啸吟咏作结,将全词积蓄之豪情、逸气、野趣、哲思尽付于山林之间,声震林木,余韵悠长,有遗世独立之概。总评:写景层次分明,动静相生,笔墨兼具刚健与清丽;抒情真挚奔放,由叹自然之胜至啸吟林樾,终达物我两忘。全词凝练传神,融山水之美与精神之逸于一体,堪称旧体词中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