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4093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20022
:
|
|
[极限养生]强肾功(男士必读)
作者:巫朝晖 JEFFI CHAO HUI WU
强肾功,没错!也称升阳功。
我练马步桩越久,就越清楚一个事实:马步桩本质上就是一门极其直接的“养肾功”,也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升阳功”。《黄帝内经·素问》明言:“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云“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无论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还是现代生理学所证明的腰椎—骨盆—下肢链条与肾脏血流的关系,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只要下盘稳,肾气就能升,只要肾气能升,人就能强、能稳、能热、能透。这正是《灵枢·本神》所谓“肾藏精,精舍志”在身体结构上的具体显化。
马步桩为什么能养肾?原因比想象中更具体。肾脏位于腰椎两侧,而腰椎是否放松、中立、稳定,全靠骨盆角度的微调。《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肾气的盛衰直接体现在腰部的状态上。当我进入马步桩,尾闾轻收,胯关微开,脊柱自然拉长,那一瞬间,腰椎的压迫减少,肾区的血流增加,经络学说中所谓“肾经得路、命门得暖”,在现代医学中其实对应着肾脏周围的血液灌注改善。很多人练马步桩一两分钟腰暖,就是这个原因。腰暖不是靠肌肉,是肾区血流开始回升,是命门区域的温度被重新点亮,这正是《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在肾区的具体体现。
我把马步桩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标志非常清楚,正对应着《内经》所述肾气“生、长、化、收、藏”的不同层次。
初级阶段,是“站得住”。这个阶段的马步桩重在筋骨对齐、下肢肌肉被唤醒、呼吸开始加深。初级标准是:大腿不需要很低,脚尖微外开,脚跟稳稳抓地,腹部与腰部能感到轻微发热。时长建议从三分钟起,到十分钟为佳。此阶段的主要效果是“固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所谓固肾,就是让肾气不散,让腰不空,让身体不虚。肾虚的人往往站不住马步桩,站住了,就是在补肾,就是在实践“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基础。
中级阶段,是“站得稳”。此时身体结构开始贯通,胯开、尾闾收、脊柱直、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变慢,越站越暖。中级标准是:大腿高度约在膝与髋的中间位置,腰不塌、肩不紧、脚抓地如根。时长十五到二十五分钟效果最佳。中级阶段的效果是“养肾”。《灵枢·决气》曰:“肾主液,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养肾不仅是让肾气稳固,而是让肾气开始生发,肾气上升到督脉,督脉带动阳气,让全身从下而上出现热流。肾阳一动,身体的很多机能随之恢复:寒气退、四肢暖、精神稳、反应快,这正是“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反向验证。
高级阶段,是“站得透”。这时不再感到腿累,而是全身气机在微微摆动,脚跟沉如大地,头顶轻如云端。高级标准不是腿蹲多低,而是身体越站越静、越站越暖、越站越轻。腿不抖、腰不紧、丹田有轻微鼓动感,呼吸自然拉长到八至十二秒一循环,气息绵长。高级阶段的效果就是“升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升阳并非火大,而是能量自脚而升、自腰而升、自命门而升,直到百会。此阶段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站着站着,突然感觉头顶微热,像有人从上轻轻提住。这是督脉贯通、阳气上升,是最纯粹的“命门火光”,是《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境界在现代的实证。
请参阅:[武学]马步桩一年
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96659
马步桩的高度,也对应不同的养肾效果。高桩适合初学者,三到五分钟即可温暖腰肾,适合气弱、体寒、有基础问题的人。中桩是主力桩,每次十五分钟以上,全身热、腰轻松、脚稳如柱,对养肾最直接。低桩属于高级层次,不是为了练腿,而是为了开胯、沉根、逼出身体最深层的气机。低桩五到十二分钟可显著提升阳气,让脚底、命门、百会形成一条完整的能量轴线,是升阳最明显的阶段。但低桩不可贪久,重在透而非硬撑,正合《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旨。
这一切都是我靠自身验证出来的。我曾经是那种极易腰酸、站久就疲惫的人,但在马步桩百日筑基之后,整个状态完全逆转。腰酸消失、疲惫感消失、站立能力极速提升,甚至连长途跋涉都变得轻松。此次旅途中,我负重近十公斤在挪威布道石无根步徒步五小时二十分,全程没有坐下,只靠途中金鸡独立当作休息。徒步结束后完全不累,第二天凌晨照常起床,一整天又走了近两万步的无根步,依然不觉疲倦。整个北欧之行,每天一至两万步,途中无论在冰川旁、极光下、布道石上、玄武岩前,我都能随时打一趟太极拳剑,连续数周毫无疲态。这些体验让我更确定:马步桩真正改变的是我的能量系统,而不是某几块肌肉,这正是《内经》“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现代诠释。
请参阅:[极限武学]问剑布道石
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97668
现代医学也能解释这种变化。马步桩强化了深层肌群,尤其是腰方肌、多裂肌、臀中肌及骨盆底肌群,它们重新稳定了腰椎,使我过去反复出现的腰酸疲痛得到根治。马步桩加深的腹式呼吸刺激迷走神经,使副交感系统启动,身体恢复能力大幅提升;而长期的等长收缩训练提高线粒体密度,让体能进入“低耗高效”的代谢模式。这与《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阴阳互根理论不谋而合。换句话说,不是我变得能撑,而是身体彻底换了一个运行方式。
对我个人而言,马步桩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练腿”,而在于“回到身体的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肾作为生命根本的地位。根在脚,根在肾,根在腰,根在丹田。肾足则气足,气足则阳升,阳升则身轻,身轻则心稳。很多人追求强度,忽略了马步桩真正的价值——不是为了硬,而是为了暖;不是为了撑,而是为了沉;不是为了累,而是为了让肾气在静中慢慢醒来,这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具体实践。
对我来说,马步桩就是每天最重要的“养肾功”。当我站稳了,腰暖了、肾区热了、顶门开了,那种由内而外升起的力量,会让我瞬间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状态。《黄帝内经》开篇即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有的体力、气力、精神力、行动力,其实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肾气是否在升,阳气是否在走。马步桩,就是我让肾气回家、让阳气上升的最可靠方法,是连接现代生命科学与上古智慧的完美桥梁。
更多练功交流,请点击“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分享链接: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actice/practice.html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