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柴福善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11 文章: 113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264
:
|
|
崇圣三塔映大理
柴福善
我最早得知大理,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蝴蝶泉,也不是茶马古道,而是天南海北所见的黑白纹饰的大理石。当我置身其境,才知这石不过一方物产,真正能够代表大理历史文化,并成为其标志的,是崇圣三塔。
三塔依苍山向洱海,巍然于天地之间。千寻塔居中,另二小塔相伴左右。大塔近七十米之高,喻千寻虽显夸张,却不为过。小塔越四十米之矮,屈居大塔之下,不矮也矮了。看去,大塔方形,典型唐代密檐建筑风格。小塔八角,虽也密檐,却锥形轮廓,又具宋代风韵了。不是唐人意识超前,造出宋代之物,三塔实非一时所建,大塔建于南诏国时,小塔建于大理国时。作为地方政权,唐王朝册封南诏,时在中晚唐;大理继南诏而立国,已北宋年间,前后相隔数百载春秋了。这里尽管是边陲僻地,但非蛮荒之地,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相互影响与交流,由三塔可见一斑。
看惯了中原古塔,一般为奇数,最高十三层。而三塔却不然,大塔十六层,小塔十层,竟为偶数,迥异于中原。在大理,其实不止三塔,类似较为普遍。偶数属阴,这里崇拜女性,崇拜女神,崇拜佛母,如距此不远的剑川石钟山石窟,就雕刻着“阿姎白”,即女性生殖器,附近州县青年男女,尤其妇女多来此朝拜。所以,塔级建作偶数,或许是一种民族文化在塔中的具体物化了。
塔本为佛教之物,佛教起源于印度,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寺院最早就以塔为中心,四周建造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为主,塔便移于寺外了。而功能也由埋藏舍利,发展为登高远眺、了望敌情、导航引渡、装点河山。三塔既然建于唐宋时期,也必然位于庙门之外。那庙即名崇圣寺,号称三阁七楼九殿,八百余间屋舍。尤其大理国时,佛教盛行,家家设佛堂,人人手念珠,处处香烟缭绕,梵音不绝,誉作“庙香之国”,以至九位国王不念江山,纵使缘由不一,总之摘去王冠,住持崇圣寺。至于是否都青灯黄卷,潜心参佛,也就无需究探,反正禅位为僧是实。
因此,崇圣寺实非寻常之寺,鼎盛一方也就很自然了,故有“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圣一寺”之说。其宏大格局,明时仍在,“天下奇胜无不游”的徐霞客,欣然至此,目睹“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壮,……楼中有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楼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其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其左右回廊诸像亦甚整,而廊倾不能蔽焉”。而今我来,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所见钟楼、观音殿等,也为近年重建,而非旧物了。问导游,道是大多毁于清末战火。话里留有余地,言外之意,未全毁于战火。也是,如徐霞客所说的雨珠观音,就毁于“文革”浩劫。我们现在应该有能力复建,而且正在着手。我想,既然已毁,也就大可不必大殿小宇一一复建,不免太劳民伤财,不如择其重点,复建一二,留些遗址,让人凭吊过去,从而愈加珍惜今日,岂不更好?
这是浅见陋闻,不足以听。沧桑之下,竟三塔独存,实为不幸之幸了。千余年来,数十次地震天灾与人为祸患,三塔历经磨难。明正德年间地震,大理古城大部倒塌,千寻塔也“拆裂几颓,旬日后复合如故”。民国初年更大地震,城乡屋舍几夷为平地,千寻塔晃了几晃,也只震落塔刹而已,塔身安然无恙,堪称奇迹了。终归经不得风雨蚕食,三塔不仅龙钟,而且垂垂老矣!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修三塔,再现昔日风貌。塔内竟发现众多宝物,其中一大鹏金翅鸟,银质,因镏金而金光灿灿,因镶宝珠又熠熠生辉了。金翅鸟昂首展翅,立于莲花座上,就佛教而言,此鸟为“天龙八部”之一,相传住在须弥山下,以龙蛇为食。明李元阳著《云南通志》,也曾记述,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看来大理过去水患频仍,百姓朴素之心,冀以金鹏降龙治水了。
三塔前,明人所书“永镇山川”四字仍在,苍劲雄浑。而今人,依样铸就大鹏金翅鸟,雄峙大理街头。古人今人,想必心心相印,皆为祈求天下安康了。毫无疑问,一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若真正实现安康,还需天下人共同努力与奋斗,毕竟天下是天下人的。
早闻悉大理多风,深知决不会因我来而风稍歇。况且时已初冬,塔旁徐霞客眼中的参天高松已荡然无存,代之以后人植种的其它树木,我不曾细观是何树种,笼统地但见叶黄而未落。正当我凝神眺望古塔,一阵清凉且拂不落帽的风不失时机地吹来,纷纷黄叶便豪壮地告别枝头,漫天翻飞。记起唐人“落叶满长安”诗句,借用于此情此景,说“落叶满大理”,倒觉恰到好处。我就在这“恰好”中,离别了三塔。
回首的刹那,忽然想起徐霞客,当年只说“钟楼后为正殿”,却未写正殿供奉什么,不经意间疏忽了么?纵观从南诏大理国时代直至现在,观音始终为当地所顶礼膜拜,大理白族干脆将观音奉作本主神,甚至虔诚地称之为“观音老爹”。我便想,这堂堂崇圣寺,大概供奉的就是观音吧,所谓崇圣,即崇拜观音之意了。
我走马观花,也是一时之念,实属臆断,对与不对,霞客在天莫嗔才是。 |
|
|
返回顶端 |
|
 |
彭三县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11/03 文章: 7702 来自: 河南省南阳 积分: 29373
:
|
|
先提再读学! _________________ 为人总根于心,创作总根于情。 |
|
|
返回顶端 |
|
 |
杜鹃
银牌版主,屈指可数!
加入时间: 2005/09/25 文章: 12123 来自: 澳洲雪梨 积分: 64730
:
|
|
返回顶端 |
|
 |
沉淀自己
会员等级:2
加入时间: 2007/03/29 文章: 87
积分: 170
:
|
|
问候老师!在新华拜读过您的文章。再欣赏简洁凝练的如诗美文! |
|
|
返回顶端 |
|
 |
斯厚人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5/12 文章: 5625 来自: 中国佛山市 积分: 24793
:
|
|
风趣的文风给游记带来了很好的阅读效果,见作者的阅历和功底。问好! _________________ 春天的阳光是我送给你的一束鲜花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我随柴福善老师精彩的文笔畅游“崇圣三塔映大理”,大长见识。谢谢您。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布者文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7/08/24 文章: 6
积分: 15
:
|
|
三塔前,明人所书“永镇山川”四字仍在,苍劲雄浑。而今人,依样铸就大鹏金翅鸟,雄峙大理街头。古人今人,想必心心相印,皆为祈求天下安康了。毫无疑问,一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若真正实现安康,还需天下人共同努力与奋斗,毕竟天下是天下人的。 _________________ 布者文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