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海外逸士
会员等级:7
加入时间: 2005/11/08 文章: 1956 来自: America 积分: 10755
:
|
|
《平仄论》
夫诗者自诗经而下无平仄之律。其始于初唐而盛于中唐。至宋则入于词。至明清而韵律益严。盖明清之人才下李杜远甚﹐不能立意措辞﹐创千古传诵之新句﹐而专其神于平仄韵律﹐不亦舍本逐末乎﹖或其意在桑榆﹐亦未可知。唐宋之前﹐诗不言平仄而名句代出。至明清拘于韵律而诗多索然矣。平仄之于诗词仅能美其音韵。然魏晋之诗不可谓不佳。是可知﹐诗之好歹不在平仄耳。故孟子曰﹕“不以辞害文﹐不以文害志。”移之于诗词则毋以平仄害辞﹐毋以辞害文﹐毋以文害意。立意为上﹐文次之﹐辞又次之﹐平仄则于其末耳。况方今语体盛行﹐吟诗填词者万无一人﹐更欲藉严律而阻新学者﹐则诗词将无传焉。可不虑哉。余观夫诗律代有鼎革﹐何今之不可变耶﹖且屈子创楚骚之别体﹐李杜开盛唐之诗宗﹐故今之骚人墨客亦须树一代之新风﹐庶不负苍天生渠等于斯时斯地耳。诗律之变非空中之筑楼阁﹐须有所凭而有所本也。承旧而创新乃当今之务。泥古而不化者谬也。字之平仄能合律者固佳﹐不合者不必强之﹐切勿以辞就律﹐致诗义生涩﹐莫知所云﹐令人费神。然诗词之鼎革不可弃其韵味﹐是为诗词耳。如其韵味酷似新诗民歌﹐何不直书「新诗民歌」为﹖古人曰﹕「过犹不及」。难在得其正也。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31
积分: 25781
:
|
|
此篇与寸草观点一致
按平水韵合平仄今语读之又不和谐实是自我折腾
我的习作就是仿制
寸草与先生有许多共同语言
似不存在代沟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登志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12/31 文章: 664 来自: 重庆 积分: 3102
:
|
|
返回顶端 |
|
 |
邵彦豪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116 来自: 河南焦作 积分: 494
:
|
|
返回顶端 |
|
 |
海外逸士
会员等级:7
加入时间: 2005/11/08 文章: 1956 来自: America 积分: 10755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学习,盛赞先生字墨高超.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