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澳洲月圆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7/04/23 文章: 43 来自: 墨尔本 积分: 40
:
|
|
KY在中文学校结业典礼那天送了我一棵盘桃。在礼品卡上她写道:
“您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敬仰的老师……我买这份礼物时,老板娘说这盘桃叫‘桃李满天下’,意思是有很多杰出的学生……老师,希望每当您看见这盘桃都会想起我们这群‘优秀’的学生们,并因此感到安慰。”
16岁的KY生于澳大利亚,长于一个广东话家庭背景,在过去两届维多利亚州中文学校校际普通话竞赛中连续获奖。作为她的辅导老师我有一百条理由感到安慰。
岂止安慰,还颇为得意呢。
有趣的是,象我这样一个人竟然那样地圆了自己的老师梦!
七岁入小学,是梦的缘起。一块小黑板,两个玩伴,在我的西关老家,老师学生地儿戏起来。
十八岁,已经有两年“知青”工龄。日复一日地修补地球,偶尔混一份抄写墙报的优差,闲时跟伙伴们恶作剧取乐。某天,竟然被抽调去农场子弟学校当教师。乐的是,从此汗水不用由头顶顺着拿锄头的胳膊流到指尖再眼巴巴看着它滴落大地,其实心里虚得尽发慌。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停了课,再回校没几天就升中。这等角色,不经培训上教坛,根本就是误人子弟。
凭着七岁时的体验,我还是挺卖力地进入了角色。本来就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干脆玩到一起,互动起来。还幸运地遇上一位臭味相投的前辈何老师,我干脆把手风琴拉回农场宿舍,天天傍晚拽着人家二重唱。伴着落霞,把一本[外国名歌二百首]能唱的全给唱了。鬼使神差般混了三个月,因为回城进修的原因,教书生涯无疾而终。
认真地展开另一段教书生涯,是一九八八年初,移居墨尔本两个月后,在本地一家周末中文学校。认真的原因有三:首先,这三小时的收入足以维持我一周伙食。其次,对比其他两份体力活兼职,它是唯一运用知识糊口并且薪水最高的工作。除此以外,它还给了我这个当时仅仅能用英语完整说一句“Sorry, I can’t speak English (对不起,我不会说英语)”的前文学工作者一个平衡点,让我感到自己在文化上还不至于被连根拔掉。
有个情景至今想起来依然心惊肉跳。一天代课,假模假样向学生布置作业。谁知那群在澳洲土生土长的香港娃娃拉长声音齐声回应“O-key!O-key!”我完全束手无策,还以为他们在起哄呢。且不知,原来这就是咱英盲们最爱说的OK!
对英文的无知让我倍觉窝囊。四肢健全,智力正常,某些方面还略显出色,却体验着类似聋,盲,哑般的残障,是种难以言表的沮丧。第一次给比尔和安东尼两个热衷于普通话的西人上课,我们一同做的事并不是教和学,竟是忙着各查各的字典,搜索枯肠去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和理解对方说的话!
设身处地想想,假如我要学别的什么语言,是决不会把学费交给一个连跟自己沟通都成问题的所谓老师的。可是,我和这两个西人的“友好合作关系”超过十年。在他们的支持下, 我戏剧性地从一个中年英盲到荣誉学士到研究生,艰辛但快活地过渡了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职业转型。
澳洲人的宽容,尊重和信任让我的小人之心无地自容,让我心存感激并深深影响了日后的待人接物。
虽然至今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师训练,教书还是成了我的第二职业。除了在周末中文学校任职,我还曾经为准备外语高考(中文科)的香港孩子恶补普通话;帮出生海外并与西人联姻的华裔为寻根做语言准备;到大学给中国干部进修班讲课……不管平时干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行当,周末总有半天属于教育。在从事过的所有职业中,它的连续工龄最长,而且还在继续。
想来想去,如果不是命中的因缘,会是什么呢?
|
|
|
返回顶端 |
|
 |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1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704
:
|
|
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竟然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不得不说这是命运、机缘、因缘、文化的完美组合。
难怪现在澳洲越来越多澳洲人和本土出生的华裔能说中国话、会写中文,多亏了你们这些默默在弘扬中华文化的无名英雄。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陈氏、吴氏太极正脉传承人
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
|
|
返回顶端 |
|
 |
中尉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5 文章: 1758 来自: 深圳 南山 积分: 9030
:
|
|
返回顶端 |
|
 |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难怪现在澳洲越来越多澳洲人和本土出生的华裔能说中国话、会写中文,多亏了你们这些默默在弘扬中华文化的无名英雄。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