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南京夫子庙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7-12-10 周一, 上午10:28    标题: [原创]南京夫子庙 引用回复

孔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占地2.63万平方米。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成为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前建孔庙,称夫子庙。夫子庙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照壁,红墙一带,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高10米,全长110米,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光阁,西面有一座亭子叫聚星亭,北面则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广场的北侧、大成门前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 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意为人才荟萃,国家所用。大成门是夫子庙的正门,翘角龙脊,每扇门上有45枚泡钉和龙头衔环,典型的王家风范。门前石狮雄踞,两旁有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走边门。门内两侧分列刻于南齐、宋、元时期的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院内植有银杏八棵,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着孔子的青铜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为全国最大。甬道两旁分班侍立着子路等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像高1.80米,气度轩昂。
端庄肃穆的大成殿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上双龙戏珠,殿上的56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两侧有颜回、曾参、孔伋、孟轲等四位“亚圣”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壁画, 用翡翠、玛瑙、鸡血石、黄金镶嵌而成,名“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的200多位工匠耗时三年才雕制完成。
出大成殿,到学宫。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学宫有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门匾,主要建筑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按照孔庙的规制,全国各地的学宫正堂都叫“明伦堂”,而南京的夫子庙却别其一格。据说南宋末年学宫建成时,请状元文天祥题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矢志忠君为国,倡导士人首重“明德”,遂将“明伦堂”改为“明德堂”。
出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用,到了明朝,这里是乡试、会试的考试场所,清朝时,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鼎盛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有号舍20644间,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闱”和“北闱”。仅清一代,在这里共举行科考112科,从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其中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明清两代名人中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龢、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身于此。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很重要历史古迹。“明远楼” 是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结构建筑,四四方方,面面皆窗,它是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院内最高的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登临四望,秦淮风月,历历在目。楼内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写尽当年士人应试时的诚恐诚惶,高中后的欣喜若狂。
走出夫子庙,心中总萦绕着那么一种疑问:读书需要清静和幽雅,古时有“孟母三迁”,唐时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讲究“无丝竹之乱耳”,缘何把孔庙和学宫修建在喧嚣的秦淮河畔、旖旎的风月场中?或许秦淮河畔古来多繁华,学宫选址只是为了方便豪门望族,那只能怨怪主事者的趋炎附势;或许秦淮河畔,原本就是文人墨客的集散地,无行文人的招花引蝶衍生了那些烟花柳巷,世风日下的感慨就决非危言耸听。《桃花扇》中描写的那一群晚明的风流文士,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东林党人杨涟、顾宪成、高攀龙“批鳞捋须,百折不回,取次拜杖阙下,血肉狼籍,而甘之如饴”的气节,也没有了“风声雨声读书声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他们一方面以道德、名节相标榜,虽然也针砭时弊,激扬文字,为的却是追名逐利;另一方面却征歌逐妓,追欢买笑,最终表现出沉湎声色犬马的堕落本色。在异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伙政治上的投机者迅速分化瓦解、分崩离析:张岱、余怀等人遁迹江湖,还算是不仕二朝的忠贞和骨气;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竟然拒不了诱惑,耐不住寂寞,丧尽气节,腆事新朝。只有吴应箕、陈子龙等少数复社中坚选择了武装抗清。世风如此,后人有“桃花扇底亡南朝”之讥,真的是振聋发愦啊。 

夫子庙小吃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设置了不少水榭酒楼。明清以降,每逢开科秋闱,考生云集,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成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金窟”。名噪天下的夫子庙小吃也在灯影浆声中日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神韵,与“秦淮八艳”相映照,推出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采”。
小吃还是正餐,点心而非果腹,原本就是一种闲暇中的享受。夫子庙的小吃特别诱人,“秦淮风采”演绎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夫子庙的小吃,“色、香、味、形、具”式式精湛,要模样有模样,要滋味有滋味,更有一种让人感受诗一般遐思和联想的情趣,让人馋涎欲滴。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白花花,如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甜滋滋,咸味味,酸渍渍,辣乎乎,似磊落人生,百味俱全。荤素果菜,随心所欲,春夏秋冬,各领风骚。春天有荠菜烧饼、菜肉包子、四喜元宵;夏天有千层油糕、开花馒头、刨凉粉;秋天有蟹黄烧卖、萝卜丝饼、鸡鸭血汤;冬天则有五仁馒头、水晶包子、豆腐脑。老牌的淮扬风味有口皆碑:有绵软味透、鲜嫩可口的干丝;咸甜适中、油而不腻的包子;香气扑鼻、余味浓郁的黄桥烧饼,香辣扑鼻的豆腐脑,人见人爱的的“什色点心”,每笼十件、五个品种,荤素兼备,甜咸宜人。夫子庙的特色还在于灵活生动的经营方式,不仅有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张灯结彩的“老淮扬”,鳞次栉比排列着的是香气四溢、现做现吃的小吃摊,灯光下的动人笑靥,民歌式的招徕吆喝,为沉浸在灯影浆声中的迷幻秦淮带来了温馨和欢乐。
走进集秦淮小吃之大成的“晚晴楼”,扑面而来的有如催开“德树万树梨花开”的和煦春风。清雅幽丽的江南丝竹,描绘出风清月朗、小桥流水的水乡神韵。一只只青瓷带盖荷盏端放在彩绘的瓷碟上,更使人感受明清时期的茶馆风味。也许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进餐自有一套进餐的程序。入座伊始先泡茶,主随客便,各取所需。有的喜爱广东式的药膳,人参、枸杞、红枣不一而足;但更多的偏爱清香扑鼻的“碧螺春”,在悠悠的丝竹声中神往太湖三山的青山碧浪、闲云野鹤。一边品茗,开胃的小吃先上了桌面:先是冰糖葫芦,一串五个山楂,红艳艳的,山楂上面开了口,寓意“笑口常开”,口子里分别嵌着青梅、红枣、核仁、花生,酸甜脆腻香五味俱全。接着是每人三个小盅——说盅而不说碗,实在是因为碗口只有酒盅那么大,高度又比酒盅低,兴许是小吃的特点是小,小到连容器也要配套——一盅茄汁虾球、一盅清蒸鸡脯和一碟凉拌洋花萝卜。正菜六道,取“六六大顺”之意,每道小吃风味可口,而且名目也别出心裁。第一道是五香蛋、状元豆,状元豆实即五香豆,实乃为讨会考诸生的欢心设计的吉利口彩。可是数量不多,只有区区的几颗,同道中人便学着孔乙已:“不多,不多,多乎者?不多也”地聒噪个不停。第二道是油炸萝卜丝饼配豆腐脑,饼是焦黄松脆,嚼着满口生香;白花花的豆腐花又烫又嫩,点点茸茸的虾米、榨菜、木耳、香葱飞花点翠,开了食欲,饱了眼福。第三道是什锦菜包配如意烩卤干。如意,即豆芽,因其形似古人手执的玉如意而附会,色似形如,让人感到一种温馨的祝福。卤干用松软程度介于油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的一种特制豆制品烹煮,久炖入味,十分鲜美。第四道全是秦淮河的特产,香螺、酒酿。尽管千百年来秦淮河流淌着胭脂水,但秦淮河的香螺却保存着自身的恬淡、清纯和幽香,那螺壳更似旧时文人墨客诗文中的蜗居,特别惹想房的人联想。第五道是牛肉锅贴配琼云上席。琼云上席用鸡丝、木耳、香菇、笋丝,放在小汽锅中蒸出,一揭盖,木耳、香菇等浮在上面,如片片琼云。最后一道是细沙包配糖藕粥。莲藕多孔,寓意“路路通”。这些点心,每份都只有一点点,就象孩提时代“办家家”,勾起的那份童趣,那份欢乐,让人欣喜,让人陶醉,让人久久萦怀。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7-12-11 周二, 上午11:50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7-12-11 周二, 下午2:41    标题: 引用回复

目光览过夫子庙,秦淮风姿依旧在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文章时间: 2007-12-11 周二, 下午11:23    标题: 引用回复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值得一读,谢谢sunmg让我们一饱眼福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塔双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408635663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