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
|
|
离离芳草满吴宫,
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
石头明月雁声中。
——唐•刘翰:《石头城》
“江南佳丽地,自古帝王州”。自公元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作为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前后长达三百三十三年之久,与北京、西安、洛阳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古都。作为皇权代表的台城正是在六朝的更迭中日新月异,渐成规模,巍峨的宫殿更彰显了六朝文化的绚丽灿烂。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在江岸边建立起军事重镇石头城,城周七里,西面城墙即依据江边的石壁建成,形势险峻。城门在北、东、南三面,城内设有粮仓和武库,在石头城最高处设有烽火台,可以和沿江一千里远的军事防线进行联络,堪称“龙蟠虎踞”,“固若金汤”。而后孙权又在鸡笼山、覆舟山下建立了建业城。
建业城前临秦淮河,后倚玄武湖,城周二十里。城市建筑大体仿照东汉洛阳城,城墙用土堆成,城门却用竹篱编制。建业城中部偏北是孙吴的政治中心宫城,时称后苑城,又称太初宫,内有神龙正殿和临海殿。后主孙皓在位时又在太初宫东面建起了昭明宫,雕梁画柱,重脊飞檐,楼观、土山和水渠多用珠玉装饰,豪华气派,一时称道。作为都城的象征,建业城的中心有一条全长五里的南北大道,称为御道。御道南端就是正南的城门宣阳门,门外正对着秦淮河上的著名浮桥朱雀航。秦淮河上共有二十四座浮桥,河两岸的市区和平民居住区构成了建业城中的繁华和喧嚣,“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始称于兹。
东晋成帝时,在孙吴太初宫东北面苑城旧址上重建宫苑,成为东晋和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禁所在,历称台城。古台城周围4公里,南至珠江路,北到北京路,西至中山路稍西,东到成贤街。皇帝住的宫城称为建康宫,正南的宫城门称为大司马门,也叫章门,是大臣们上奏表章的地方。宫城内有太极殿、清暑殿、御花园等大小建筑三千五百个,淝水之战前又在城南修筑了高入天汉的“入汉楼”。南朝时,台城又大兴土木,宫苑三重。刘宋时修造了正光殿、玉烛殿和紫极殿,齐时修建了芳乐殿和王寿殿,陈朝又在苑中修建了临春阁、结绮阁、望山阁三阁,各高数十丈,木料多用香木。宫城内还建有十几处园圃,规模最大的是东北隅的华林园和覆舟山下的乐游苑,山水池圃,殿堂楼观,竞相辉煌,巧妙精艳,前所未有,而穷奢极欲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萧梁时期,战乱较少,建康的发展犹如幼苗出土后的茁壮奔放。到梁武帝时,建康城内的人口从东晋初的四万户增加到二十八万户,人口超过了一百万。城区的范围西起长江,东到倪塘,南到石子岗(今雨花台),北过蒋山(今紫金山),广达四十里,成为南北朝时全国最大的一座城市。都城周围二十里,形呈四方,内有南、北等四市,城中佛院增至七百余所,香烟缭绕,接天入云;经声梵音,日夜不停,成了粉饰太平的道道烟幕。
无奈好景不长,梁大同十二年(546年),梁武帝手下大将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饿死台城。士族子弟无力应付仓猝而来的事变,台城中原有十余万人,攻陷时只剩下两三千人,金陵也几乎因此而沦为荒城。陈时又重蹈覆辙,骄奢淫逸,折磨得国力衰竭,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9年)隋兵南下,攻克建康,胭脂井中活捉了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主角宠妃张丽华也成了韩擒虎的刀下冤魂。唐人杜牧有《台城曲》纪其事曰:“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江山易主,旧时宫城复见沉沦,唐人张乔的《台城》诗记下了他的见闻:“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多少兴亡事,无限古今愁,唐人刘禹锡在《台城怀古》诗中深寓感慨:“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到了五代十国,杨吴先后三次筑金陵府城,最终铲除了台城的最后遗迹。台城虽已无迹可寻,但却因为唐人韦庄的《台城》诗而名扬天下。后人据此将玄武湖的长堤烟柳和台城联系起来,并将鸡鸣寺北与明长城相接的建康城一段附会为台城,因为这里曾建有台城千佛院,可惜这段城寺也于明洪武十九年筑建后湖城时废置。尽管旧地不可重游,但历代文人墨客到金陵,总忘不了去台城凭吊一番,看一看“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台城柳,留下几多难忘的诗文和深沉的遐思。 |
|
|
返回顶端 |
|
 |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返回顶端 |
|
 |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