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晚钟声中的漩口古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塔双江的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文章时间: 2008-1-09 周三, 下午9:54    标题: 晚钟声中的漩口古镇 引用回复

晚钟声中的漩口古镇 (散文)

塔双江

一踏进漩口古镇,感受到的是那份沉甸甸的厚重历史。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清秀婉约,却有一番川西北高原小镇的朴实乡野风味。曲折的古巷里,老人安然地坐在门口,旁边摆上一小木方凳,上面放上一杯陶瓷制作的蓝花茶杯,茶杯里盛满热气腾腾的“漩口花茶”,嘴里叼上一支旱烟,年轻小伙与姑娘手挽着手在古朴悠长的街道上穿梭往来,一堵青砖班驳的老墙和一座百余年古塔----回澜塔,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漩口人,每看见一次都激动不已,我仿佛徜徉在了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古镇在2005年才能够全部实现整体搬迁,但随处都可见到这里居民搬迁的痕迹。
在羌历年放假的四天里,我从数百公里之遥的马尔康回到了离别半个多月的漩口。每天我都要在漩口街上逗留半天,随便咋看,还是看不够。也许,我这辈子是离不开漩口了。无论在异土他乡,还是在已工作两年之久的报社。每当提起家乡,我总是自豪万分。同事们经常笑话我,说不到三句话就有“漩口”二字。说实话,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树叶都还要归根哩。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岷江与寿江交汇处的漩口,被誉为“阿坝州门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漩口就是建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筏木码头。公元316年,便隶属蜀都临邛县,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古镇处在岷江中上游腹地深处,不属兵家争夺之地,因此避免了历代王朝的许多重重战火,始终保持了古镇的那份完好。但解放后,但在历经“十年浩劫”时,精妙绝伦的街道两边,那铺满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和中间石匠利用石板精心雕刻的龙凤呈祥图毁于一旦。就是盖在排水沟上面的石板,也失去往日的泄洪功能,更谈不上饮用沟内之水了。即使如此,漩口小镇的古色古香却没有得到多少改变。然而,这个汶川地区境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将在紫坪铺大坝建成畜水之后将完全被淹没。
漩口古镇小得可怜,我走遍了古镇两条街,也花不了半个小时。用“一灯照全城,四门可通话;堂上打板子,户户听闻声。”来形容漩口古镇绝对不过份。的确如此,若漩口广东街放鞭炮,则居住在漩口东街头的居民也随便听得见。这也难怪,抗战胜利那年,乡长姚筱珊在广益小学的一声鸣锣:“日本人断线了”。顿时,全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百姓扶老携幼倾城而出,舞龙灯、放鞭炮、童子军游行,那用竹编纸糊的五光十色的提灯、拉灯,盏盏相会,犹如一条条巨龙,那载歌载舞庆祝胜利的场面,至今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记忆犹新。漩口古镇虽然很小,但川西地区很多小镇是无法比拟的。漩口古镇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举世无双的地下三尺街与地地道道的川西典型的民居建筑,但镇内却杂居着许多藏、羌、回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这里的各族居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语言、服饰、建筑、饮食、文化都无任何差别。外地人是根本看不出来的,也不相信这里居住着如此多的少数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似的。过去这里的交通、信息、通讯不发达,又是灌县(今都江堰)、汶川县交界的死角。也许,这就是古镇风格能沿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穿过解放桥,走进广东街,那过去雕梁画栋、飞檐翘宇、流金溢彩、气势恢宏的广益小学和姚家祠堂,早已被今天的现代化建筑漩口小学和漩口人民医院所取代,而坐落在漩口东街头的川主庙更是销声匿迹。漫步于广东街,昔日广东街姚大家族的辉煌,如今也烟消云散。据说广东街姚家的先人系广东人,于清乾隆初年来到漩口。清末民初,姚家的后代姚宝姗曾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以后又在灌县设立“信义字号”,在成都也相继成立了“松太”、“信义”及“华夏”等公司,成为了震惊西山的木商巨子。许多年以来,整整一条街都是姚家人的,素有“姚家一条街”的说法。我猜想,这大概就是广东街的来历吧。
来到漩口镇政府背后,那坐北朝南,由处士姚廷贞先生在清朝道光二十四年捐资修建的回澜塔,仍巍然屹立在风中,和漩口人民医院门口的一对破损石柱一起默默地注视着这古镇的兴衰存亡。据说,两年后百余年回澜塔将搬迁到按照浓郁嘉绒藏区建筑风格建设的新漩口镇水田坪村。届时,新漩口镇又将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果说长长的解放大桥是一首悠远流长的山歌,那么横跨在岷江两岸的群益吊桥则是一首耐人回味的古诗。20多年前,群益桥以钢绳、木板以及在桥两端修筑桥头堡的风格出现,它与当年红军长征抢夺的泸定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不少外地人到漩口。都以为踏上了泸定桥哩。然而,这一切都将在两年之后失去踪迹。
休完羌历年假的那天清早,我乘上了回马尔康的公共汽车。当公共汽车快要驶上解放大桥时,我又忍不住朝过去曾走过无数次的那一道道石梯望去,石梯下两旁的居民仍晾着一些衣物,有的衣物正对着寿江和岷江。古镇在薄薄的晨雾中,散发着清晨独有的气息,而古镇在四周的薄雾中,始终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然而,我们终究是要走的,过了广东街,漩口古镇渐渐地隐成了一团黑点,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待若干时日后,浩浩荡荡的岷江就会在此暂停,我们所看过的,所听过的,所住过的,也将永远永远深没于紫坪铺水库的水底。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塔双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408635663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塔双江的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