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杨十八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8 文章: 1465 来自: 中国·贵州·安顺 积分: 8957
:
|
|
年是什么?
年是一只怪兽,到了岁底就跑出来吃人,于是,人们警醒地用爆竹驱逐着它,当它终于被赶跑了,人们互相庆祝,又“过”了一“年”。
这是个遥远的传说。遥远得让我们说不清楚“年”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不是孙悟空,也不是蜘蛛侠,像大众一样,我们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七十二变。放我们在遥远的从前,我们一样会被奇怪而恐怖的“年”惊吓着。
于是,我们仗着火把,把一根一根的竹竿烧燃,让竹子在燃烧中同样奇怪而恐怖的爆炸声将“年”远远地阻在村外。
直到春节到来。
找不到“年”的根:为什么一岁只出一次?为什么每次都在岁末?
春夏秋冬,那么长的季节,难道它一岁就吃一次,一次就管一岁?
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年的奇怪行踪,它跟岁慢慢变成了一个意义:一年就是一岁,一岁就是一年。
从此,人们总是在腊月的最后一天,辞别旧岁,迎来新年。
在灯火辉煌的节日盛典里,到处充满着喜庆的味道,吉祥的话语,吉祥的笑声,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会珍惜这难得的时节。
爆竹声声除旧岁。
爆竹,爆炸中的竹子,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只是,当火药成功的发明了,爆竹的分贝,已经注定了要被淘汰。
如果说一堆篝火就可以吓走年,那么,在这个攻击性强大的武器之前,年又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爆炸跟火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难怪,火跟除夕有着紧密的联系。
爆竹跟火总是要前进的,除了声音,还有色彩,凡是涉及到人的感觉的方方面面,都会在人性化的设计里慢慢推动向前:比如焰火,比如烟花……
梅花朵朵迎新春。
每一个年头年尾,都会在立春的前后出现。立春,中国传统的节日,正月,中国传统的历法。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可以骄傲地回首了,发现我们有着很多错误的过去。
是的,汉字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根本,除夕将成为大众的假日。
没有文化的底蕴了,我们留着汉字做什么?
没有民族的文化了,我们留着历史做什么?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
这是一副很传统的对联。就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样,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从雪野的北国,到花香的南疆。
谁写了第一副对联呢?真的是孟昶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们的第一副对联?
但是,谁写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得以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了下来。
在祖国的诗歌海洋里,那些美丽的字眼是如何慢慢地调整位置,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诗人骚客的面前?谁又在为这一次次的更新欢呼?
毫无疑问,对联如今已经成了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笑傲着一个世界的文字。
对联贴在门枋上,门上呢?
都说“门当户对”,也许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门是两扇的门,户是一扇的门,在我们传统的老房子中,只有堂屋才看着两扇门:大门。
上大门是要看日子时辰的,还要请木匠师傅敬神敬菩萨,只听他口中念念一词,最后说上一句: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
是啊,这门就有门神了,门神是谁?首当其冲的是钟馗,然后为神荼、郁垒,“总把新桃换旧符”换的就是这二位了,桃木因此也就可以辟邪了!
不过,在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之后,门神又多出了秦叔宝尉迟恭。
那些骄傲的门神!手中拿着锐利的武器,睁着大眼,让妖魔鬼怪一见就吓掉了魂吧!
我在偏僻的山村人家,只贴了“秦军”、“胡帅”字样,也一样有效,不知算不算鸟惊之弓。
红色是喜庆色,当然也是过年常见的颜色,除了少数还在守孝的人家,那么多的对联,全是红底黑字。最有趣味的文字纠纷也出现了,比如某某人家因为不识字被写对联的人耍了,把贴牛圈门的贴到耳门上,把贴窗户的贴到后门等等。那年,镇上的一家对联一贴出就热闹非凡,很多人就来找麻烦了,原来,他家的对联写的是:左邻右舍狗杂种;对门当户烂私儿。
那些年,家里的对联总是二叔写的,我们就负责去贴。神龛上有一句:金玉满堂。算是“土中生白玉;地里产黄金”的横批,二叔解释说“金黄色的玉米挂满堂屋”成了一句搞笑的经典。风簸上贴“玉米常流”当然也就无论如何赶不上“五谷丰登”了。
如今的对联花样百出了,特别是那些很赚了些钱的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也很快学会了打春节牌,把一些常见的对联用衬着公司包装的大红纸张印刷了,作为送人的礼品,虽然不如当年我们家的对联能够准确地写照,却省去了很多的麻烦,而且,印刷的纸张、质量都要好得多了。几个毛笔字不错的朋友,也常常抓住过年的机会,用对联赚了一把。
现在想来,那些年的文化生活真的还是太贫乏了,当然,最根源的是物质生活的贫乏。母亲说了一句代代相传的话:“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就是物质贫乏的证据。
当只有过年才可以吃白米饭的时候,过年就是最让人期盼的盛大节日了,不仅可以吃白米饭,还可以吃到很多平时不可能吃到的好吃的,过年,小孩子又怎么知道大人的烦恼呢?
房前屋后是要打扫干净的,那些草还要用锄头铲起来,再倒到比较远的地方,这样一来,倒也真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了。
等到我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字以后,年画成了最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从那里知道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并学会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去推敲这个故事在汉朝以后,因为已经有了纸张。同样,也从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里认识了“薛”字。
从传统的故事里,看明白了更多的传统;
从现实的生活了,看清楚了更多的生活。
母亲心疼地呵着我被鞭炮炸伤的手指,问,疼吗?说,疼,问,还放吗?我心里想放,但是,口里却答应说,不放了。
我心疼地呵着孩子被鞭炮炸伤的手指,问,疼吗?说,疼,问,还放吗?说,放!但是,我无法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城市文明的发展,鞭炮成了一个尴尬的角色:禁了,又放了,放了,又限了。
没有了鞭炮,年味渐渐地淡了下去;
有了鞭炮,年味又渐渐浓了起来。
让人欲罢不能的鞭炮,让人欲罢不能的年。 _________________ 西秀——造化钟神秀:六百年屯堡故地,公园省里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两个村寨,两种风情,一片山头,一种风景
杨十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yang18 |
|
|
返回顶端 |
|
 |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