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穿越巴颜喀拉山口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重构

澳洲长风,南半球最热网站,数十万图文任君浏览。




加入时间: 2005/10/06
文章: 3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5-10-07 周五, 上午9:43    标题: 穿越巴颜喀拉山口 引用回复

穿越巴颜喀拉山口
2005年9月3日至9月20日,我和夫人乘火车、汽车,从北京出发,日行夜宿,旅游兼考察,沿永定河、过官厅水库,宿集宁、乌海、银川、西宁,到达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然后,穿越巴颜喀拉山口,一路停宿歇武、玛尼干戈、甘孜、康定、成都、广元、宝鸡、西安、太原,经平型关、紫荆关,回到北京。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登上青藏高原,穿越巴颜喀拉山口,对空中南水北调原理,进行实地感受。顺道观览阴山、河套、桌子山、贺兰山等,并在西安洽商有关传统文化游乐项目。听说藏族小孩喜欢糖果和铅笔、圆珠笔,便随身带了一点。

1 、遥望出生地

9月3日8时32分乘1455次列车从北京出发,沿永定河北上,见官厅水库,经宣化、张家口、大同,于当日17时53分(实际时间因列车晚点而顺延)到达集宁。我出生在张家口地区蔚县赵家蓬(目前已划归涿鹿县),幼年在此渡过,这里地处小五台山,因属于军事重地,虽然我曾在张家口地区工作过,却始终没有机会回到出生地。

永定河乃桑乾河的下游,桑乾河流域有着包括山顶洞人在内的极其丰富的远古文化遗存,华夏大地有历史记忆的第一场统一战争(炎帝族与黄帝族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我相信著名的红山文化与此密切相关,而炎帝族的文明起源亦得益于此。有兴趣者可参阅《炎帝从山顶洞走出》、《炎帝是红山文化女神庙的主角》等文。

2 、河套=中华民族的摇篮

9月4日7:37乘2141次列车从集宁出发,经呼和浩特、包头,北望阴山,南临黄河河套(可惜火车上看不到),沿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向日葵。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其实准确地说,河套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摇篮(把地图倒过来看)。

事实上,中国远古众多文明之谜都汇聚黄河河套一带,在数千年前,河套地区水量丰沛,湖泊遍布。其中,黄河前套被称之为黝泽(见《五藏山经?北次一经》),后套被称之为稷泽(见《五藏山经?西次三经》),共工族圣山不周山在河套附近,牛郎织女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由于当年黄河河套地区水量充裕,再加上冬季河道积冰比上下游迟解冻,故而春季凌汛、夏季洪水频频出现,因此这里也就成为洪水传说和大禹治水故事的重要策源地,中国先夏时期的金字塔(两层四方台式)建筑群亦出现在这里。有鉴于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河套学”,在河套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相信会有助于揭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展演进之谜。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书,以及《河套: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牛郎织女隔河望,炎黄恋战七千年》、《寻山(不周山)启事》、《禹迹茫茫何处寻,寻找中国的金字塔》等文。

3 、桌子山=黄帝族的圣山

列车在临河(地名)处从西向东穿越黄河,然后沿黄河东侧向南行,这里的黄河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黄泥汤水。若干年前,黄河水在到达河套时,仍然是清的,过了河套之后才逐渐变浑,可见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扩展到黄河中上游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赫然出现在库布齐沙漠地上。列车南行不久即可遥望到前方的桌子山,列车于当日(9月4日)16:30到乌海。

桌子山海拔214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是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唯一高峰,先民在这里绘制有许多岩画,因山顶有2平方公里的平面,故而得名桌子山。尽管在乌海市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桌子山主峰,可惜当地旅游事业不发达,这样一座迷人的大山,却没有公交汽车可去,而出租车虽然可送至山脚,但是山上并无旅游服务设施,游客自行攀登,不确定因素甚多。

我在《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昆仑出版社)、《追寻远古的信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经典图读山海经》等书,以及《黄帝族圣山昆仑在鄂尔多斯、桌子山的十个理由》等文中指出,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即当年黄帝族的大本营,而桌子山即中华民族远古圣山之一的昆仑山。此行本以为可以很容易就登上桌子山,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山上是否有先民的天文活动遗迹(相传昆仑山上有九井九门,应该与天文观测活动有关)。经与乌海市博物馆馆长交谈之后,得知没有三五天的时间难以上山,因时间紧迫(9月下旬在北京还有活动),只得作罢。

4 、贺兰山=地质山脉双曲线

9月5日17:10乘火车L265次于当日20:10到银川。沿途西望贺兰山,由于距离较远,山势不够雄伟险峻。通常认为,桌子山属于贺兰山的余脉,而贺兰山又属于祁连山的余脉,其实阴山亦可属于祁连山的余脉;也就是说,祁连山、贺兰山、桌子山、阴山构成了一条S曲线。

有趣得是,位于上述地质山脉S曲线之东的秦岭、王屋山、太行山、燕山也构成了一条S曲线,而且大体上与贺兰山S曲线平行。显然,这种双曲线地质山脉构造,应当有着某种共同的成因。或许,这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双重挤压不无关系。或者,华夏大地的深层地壳也存在着若干小板块的漂移。

5 、农田上铺碎石子=空中南水北调原理的实施

9月6日6:56乘火车K43次,于14:57到兰州。列车行至沙头堡一带,满眼望去,尽是沙丘或者半荒漠。在景泰至白银站前后(属于甘肃省),看到当地农民在农田上整整齐齐地铺上一层碎石子。这种农田被称之为砂田,可以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白天升温快,有助于满足瓜果类的热量需求,这是半干旱而又无水源地区农民的创举。

进一步说,碎石子夜间降温快,这样就能够在夜间把露水凝结起来并渗漏到下面的土壤里,因此非常有利于增加农田的墒情。我在上个世纪提出的空中南水北调设想,其科学原理在于,通过人工改变自然地形,有助于促使大气环流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更多的水汽;通过人工改变自然地貌,有助于促使更多的水汽转变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银地区的农民,在农田上铺碎石子,正是通过人工改变地貌的手段,以便将更多的水汽转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

当日在15:43转乘T655次列车,于18:32抵达西宁。沿途与湟水为伍,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祁连山南麓;如今的湟水,泥沙量不亚于黄河,看起来甚至比黄河还“黄”。不过,两侧的山景,红、黄、棕、白、绿层层叠叠,刹是好看。

6 、青海湖畔的沙漠

在西宁(湖泊2661米)停留了三夜两天,为了适应高海拔,减轻高原反应症状,开始服用“复方丹参片”。第一天上午参观佛教圣地之一的塔尔寺(位于湟中县),下午参观西宁著名的东关清真寺(位于市内)。塔尔寺的门票35元,清真寺的门票10元。西宁市的人口密度比北京市小得多,餐饮服务业也算是相当发达,而且空气和气候都不错。

第二天随旅游团去青海湖,路上可望见三圣观。据导游讲,三圣观供奉玄龙大帝和西王母、九天玄女,当地民间称,玄龙大帝与西王母通婚生下炎帝,玄龙大帝与九天玄女通婚生下黄帝。我虽然多年研究远古神话传说,这种说法却也是第一次听到。

沿途看到青海省的一种“阴阳山”现象,即山体阳面无植被,而阴面却植被茂盛;导游解释说是因为青海的紫外线太厉害,因此向阳面的树木难以存活。恐怕这不是唯一的理由,或许还与阳坡的降雨量比阴坡少,而蒸发量又比阴坡大等因素有关。

接着路过日月山,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也是当年文成公主及其庞大随行队伍入藏的重要一站。山上建有日亭和月亭,可惜并无“日”和“月”的特色;山脚建有寺庙,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以及促成这段婚姻的机智谋臣像。

远眺青海湖,就像是高原上的一颗碧蓝的宝石,在蓝天下闪闪发光。不过,青海湖周边的草地已经由牧民分户承包,轻易不让游客进入。游客能够靠近青海湖(实际上是在青海湖的东南角)的地方,则被旅游部门圈了起来,沿湖边建了许多杂乱无章的建筑物,把原本好端端的自然湖泊景观,破坏得没了自然情趣。这些年由于降雨偏少,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了许多,目前只有19米,今年雨水好略有回升。由于青海湖是盐水湖泊,冬季结冰虽然很厚,但是在一二月份会忽然在一夜之间就消融得无影无踪。

但是,令我最吃惊的却是,青海湖畔(我们所在地是青海湖东北角)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沙漠,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地旅游企业已经在这里开展了滑沙游乐项目。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青海湖会变成沙漠里的月牙湖。

7 、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

9月9日早8时,在西宁乘长途汽车,行程500公里,票价65元/人(火车普快500公里票价36元,普快空调车硬座64元),于当日21:30抵达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由于有200多公里正在修路,路况极差,多用了3个小时)。早点只吃了两个煮鸡蛋,据说吃得太饱,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会加重高原反应。车上外来旅游者仅我们一份。

沿途穿越拉鸡山口、鄂拉山口,以及苦海、黑海和三个高原大滩,并可遥望青海省第三高山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山头终年积雪不化。黄河源头及上游的水量,主要来自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孕育并流出的水系。熟悉地形与水资源关系的人都知道,高大的山脉实际上是一种能够把水汽转变为水资源的自然结构。

从天气预报得知,玛多县是青海省最冷的地方,不过此季节也就是加一条秋裤和一件薄毛衣即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玛多还是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县(人口少,畜牧业发达),如今这里似乎并不富裕,县城好象只有一条街,住宿条件不怎么样却收费偏高。

9月10日晨,睡了一觉醒来,除了微微有一点点隐隐约约的头痛之外,并无其他任何不适。原本打算去黄河源头最大的扎陵湖、鄂陵湖看一看,那里距玛多县城约100公里,没有公共交通,只有私人开的越野车,来回车费开价500元(有人悄悄说可以420元),考虑到时间和经费,以及今后还可能有机会参加考察项目或者电视节目制作来到这里,此次就放弃了,改为到黄河源头第一桥。

玛多县城海拔4220米,我和夫人一路上都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这与每个人的先天体质差异有关,我们可能属于氧气转化率高的体质,因此能够适应氧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来的路上,长途车司机说没高原反应就不正常了,下车走几步就该喘气了。结果,下车后,找旅馆,背着包,走了几百米,也没有气喘。玛多县城距岔路口3公里,打车要10元。岔路口距黄河源头第一桥3公里,决定步行去。蓝天白云,牧场牛羊,空气极为清新,忽然两只藏獒(面部有些像人脸,据说生下一窝小狗中,最多只有一只能够成为藏獒,它要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咬死)从远处朝我们吠来,便加快了脚步,藏獒追到公路上,被过往汽车吓住,没有再向前追。

桥很普通,由于是黄河发源至此的第一座公路桥而闻名,黄河水在桥下蜿蜒流过,水相当清澈,水量还算有一点。放眼望去,远山近草,天蓝云低,俨然一派静悄悄的世外桃源。

8 、行政区划与交通布局=枢纽与网格

原先设计的路线是从玛多长途车到玉树,再从玉树乘长途车经囊谦后进入西藏的类乌齐再到昌都,然后根据交通和时间等情况,争取从昌都走川藏南线到拉萨。但是到了玛多县汽车站,才发现与内地县城的汽车站完全不同,实际上玛多汽车站每天只发出一班去西宁的长途车,到玉树方向要到半夜才有过往车;而且,询问了好几个当地人,才知道玉树也没有通往昌都的长途车,因为玉树属于青海省,而昌都属于西藏,两者不通长途车,要去只能拦过路货车。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修改行程路线,穿越巴颜喀拉山口后,在歇武(位于青海省境内靠近四川省的地方)转车入川,经石渠到马尼干戈,再从马尼干戈到昌都。

事实上,这里涉及到行政区划与交通布局问题,以及枢纽式交通布局与网络式交通布局的差异问题。目前我国的交通布局,往往侧重行政区划,偏爱所谓枢纽式的交通格局,从首都到各省市公共交通非常便利,从省府到各州县的公共交通也比较通畅;但是,省府与省府之间、州县与州县之间的公共交通,或者车次少,或者根本就不通车,非常不方便。显然,在这方面我国的交通部门还需要多下一些工夫,而且各级政府之间也需要增加横向沟通意识。

9 、穿越巴颜喀拉山口

9月10日中午12时,在玛多县岔路口,幸运地拦了一辆双排座金杯牌轻型卡车,是在歇武居住的一藏民父子从西宁新买的车,准备回去跑运输,车上还有一藏族老汉,健谈,曾陪同当地活佛去过北京,他们的汉语都说得不错;当即说好价格50元/人,于当日18:30到歇武。

沿途风光非常好,经常看到闪着光亮的湖泊,清澈而又美丽,天瓦蓝瓦蓝的,云洁白得从来没有见过,成群的牛羊散布在草地上。拦货车走的好处是,见到好风景,可以停下车来照相,当然也要看司机是不是忙着赶路。

车开了约两个小时多,便爬上了巴颜喀拉山口,此处海拔4824米,仍然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因此可以好好地欣赏(巴颜喀拉山脉的主峰就在附近,海拔5266米)。由于玛多海拔4220米,因此横亘东西的巴颜喀拉山脉,在这里的地势并不险峻。1992年我在撰写《宇宙的重构》一书时(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曾提出“春风再度玉门关气象工程” (通过人工改变地形地貌,减少大气环流运动的地形阻力,以增加海洋向我国内陆地区的水汽输送量和降雨量),此后我将该原理通俗地称之为“空中南水北调工程”,并在多家报刊和互联网论坛发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空中南水北调方案可行性初探》、《西部开发战略中的地形资源与水资源关系》、《横断山脉大峡谷:中国水资源的命脉》、《空中南水北调的科学原理和战略意义》等文。

这里的关键之一,在于这种人工改变地形地貌的工程量究竟有多大?如果工程量太大,将导致成本剧增,同时还可能造成新的环境破坏,以致不可能实施。从巴颜喀拉山口的地形来看,显然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工程地点,因为这里的山体厚度太厚,而相对高差又比较小。不过,我在路上看到远处的巴颜喀拉山脉,确实有着一处相当宽而且相对高差又比较大的天然缺口,并把它照了下来,可惜不清楚那里的地名。

事实上,黄河源头的水量,主要来自南面的巴颜喀拉山,和北面的阿尼玛卿山;而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的水,又主要来自从孟加拉湾北上的印度洋季风携带的水汽。众所周知,水有水道,风有风路,风的运动取决于风压和风阻;如果能够减少印度洋季风北上的风阻,那么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就可以把更多的水汽输送到长江和黄河的源头,这正是空中南水北调的依据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阻碍印度洋季风北上的阻力地点,并通过人工手段降低该处的风阻,那么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实施空中南水北调工程。显然,这样的事情,需要国家和政府投入相当的科研经费,远非个人力量所能胜任的。

从巴颜喀拉山口继续南行,公路边有一条清水河,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南麓,系雅砻江的上游,属于长江水系。

10 、转场的骑马少女

9月11日8时,不愿意等长途班车,便搭上一辆轻型卡车,行程307公里,车费100元/人,于当日18时抵达玛尼干戈。途径石渠县城、色须寺、扎西卡农贸市场(建筑很有独特风格)、雅砻江上游水库、三叉河、温泉,一路到处可见山泉流水,藏民帐篷周围挂着五彩风旗(象征吉祥),在风中飘荡(象征与神沟通),主帐篷不远处往往还有一顶白色的小帐篷(表明有待嫁的女儿,她可以在这里与慕名前来的男子幽会,适用于地广人稀地区),以及八个一组的白塔和忽远忽近的雪山。

路上迎面遇到转场的藏民,可能是好几家人,上百的牛羊挤在公路上,几头旄牛背上两个筐里坐着小孩。其中有两个骑马的少女,约十四五岁,眼睛清亮而好奇地望着车内的我们,透露着一股飒爽英姿的豪气,比哥仑比亚电视剧《隐秘的激情》里的三个女主角更能感动人。当时就想,如果哪个导演请她们演出,一定会轰动的,正准备拿出相机,她们已经随着转场的队伍加鞭向前,而这一幕却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玛尼干戈(玉隆)虽然只有一条街,却大多都是新盖的藏式装饰的房子,住宿又便宜又好,目前看来发展势头仍然很强劲。这是因为,玛尼干戈位于317国道上,处在青海入川和西藏入川的会合点上,而且南临著名的雀儿山,其主峰海拔6168米,终年积雪不化,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里可以近观玉隆雪山而来的。

11 、甘孜和康定

从玛尼干戈到西藏东部第一大城市昌都还有450公里,没有直达的班车(成都到昌都的卧铺班车中途不允许载客),也拦不到直达的货车,即使到了昌都如果原路返回又于心不甘,加上时间紧迫,只能放弃入藏计划,留待明年再从格尔木进藏,至此开始踏上归程。

玛尼干戈到甘孜95公里,班车要到中午才有,于是打了一辆夏利出租车,车费50元,算起来与班车相差无几,11日11时出发,一路道路较平缓,玉隆雪山一直伴随在右侧,约两个小时到达甘孜城(海拔3393米),这里住宿既方便又便宜,只是餐饮条件简陋一些,电视频道也少,想了解“911事件”几周年的情况,未果。

历史上甘孜是重要的高原物产商品集散地。甘孜城虽然不很大,但是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是一路上所见到的唯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城市,雅砻江从城中穿过,水势滔滔,城外山坡上有寺庙,城中有一座汉仁寺,据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一层大殿有48根柱子,四壁都是壁画,有几名画匠正在重新给壁画上色,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可能是画匠的女儿或孙女,没有上学,送给她几块糖和一支铅笔,鼓励她去上学,从她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求知的渴望。汉仁寺保留着古老的寺庙建筑结构,寺庙屋顶上是土抹的地面,可以清晰地望见玉隆雪山,这里不卖门票,游人可自由参观。

原打算从甘孜乘车一直向东,走318国道经马尔康、汶川(相传是大禹出生地)到成都,但是没有班车,也没有过往货车。有趣得是,甘孜发有到康定的班车(因为甘孜与康定同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为州府),而且同时发出3辆车,车况不算好,所幸人不多。这样就在12日6:30乘长途班车,途经炉霍、道孚、八美地质变质公园、塔公寺、碎石铺满的山、新都桥,上318国道,穿越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属于大雪山山脉),看到高原湖泊已经结有冰纹;此时云雾渐渐升起,很快就将远山遮住,雾越来越浓,能见度仅仅有数十米,车仿佛穿行在云海之中,于当日19:30抵达康定(海拔2615米),行程390公里,车费104元/人。

自从离开歇武,进入四川后,路况大多数不好,当地人都说路况不好的地方,十有八九交通局长都是贪官,这个经验可供纪律检查部门和检察院参考。

自从离开西宁,一路上吃的都不算好,有些拉肚子,好在事先带上了黄连素片。有时候甚至不能及时吃上饭,所幸带了点葡萄糖,吃下去立刻能够补上营养。康定的住宿和餐饮都不错,吃了碗抄手,汤鲜、皮滑、肉美,更妙的是漂着不少白菜叶,这对于高原缺少蔬菜来说太重要了。

康定城出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跑马溜溜的《康定情歌》。其实康定城并不大,位于两侧壁立般高山所夹的峡谷之间,树木茂密,溪水湍湍。城中有一条水量不算小的河,估计属于大渡河支流(我喜欢有河的城市),向南望去就是白雪皑皑的贡嘎山(海拔7556米,属于大雪山山脉)。进入藏区后,夫人迷上了藏族工艺品(项链、手镯、羊皮画、帽子、披肩,以及藏族音乐盘),一路上选购了一些(拿回家后颇受欢迎,全部分光)。

12 、患上了“低原反应”

康定到成都的班车非常方便,票价100元多一点(与车型有关),因此早上不慌不忙向长途汽车站走去。不料路上被人拦住,原来是一辆桑塔纳小汽车要回成都,愿意顺路搭两个人,车费100元/人,大体相当于路上的过路费和油钱;司机是一名藏族中年人,身高一米八以上,相貌堂堂,据他说他的妹妹非常漂亮(现在德国)。一路上见到不少藏族青年男女,长得都比较帅和靓丽,他们的面部结构比汉族人要丰满凸出一些,眼神温顺,气质淳朴,其中不乏精明者。

于是在14日8时从康定出发,经泸定铁索桥、雅安、二郎山隧道(属于邛莱山山脉),当日13时到达成都市武侯祠。没想到的是,我在青藏高原没有患上高原反应,下了青藏高原,到了成都(海拔505米)却感到胸部不适,患上了“低原反应”。道理很简单,青藏高原虽然氧气稀薄,但是没有空气污染,每一个氧分子都能够百分百地得到利用。对比之下,成都平原虽然海拔低,氧气相对充足,但是空气污染严重,已经习惯了青藏高原清洁空气的肺,一下子还真的不能适应污浊的空气。

13 、青羊宫门票5元

由于临时改变行程到成都,事先没有与老朋友联系,时间又紧,只到武侯祠的小吃街、杜甫草堂门口和青羊宫、望江楼转了转。以前来过成都,杜甫草堂很幽静;如今杜甫草堂正在修缮,门票已提高到30元。想当年,杜甫心系穷苦百姓,自己的草庐被风吹掉了顶,还在期盼有广厦千万间,让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杜甫在天之灵,得知自己的草堂被什么人用高门票把穷人拒之门外,恐怕只能是哭笑不得。

青羊宫即古青羊肆、青羊观,相传老子辞周西隐时曾牵青羊过此,又传老子出函谷关,与关令尹喜约定日后于青羊肆相见。青羊宫内混元殿的说明称“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此说不知有何依据,恐怕有误。因为周昭王年代早于周穆王,并且仅在位19年,而老子生活的时间略早于孔子,迟于周昭王有四百多年。

青羊宫是一座道教庙观,主要建筑有灵祖楼、八卦亭、斗母殿、无极殿等等,建筑规模应当算是相对宏伟。其中无极殿又称三清殿,殿内面积900余平方米,共由28根石柱和8根木柱支撑,以供奉两个青铜神羊闻名。其中单角铜羊乃十二属相化身: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

值得一提的是,青羊宫的门票仅为5元,而且园内也没有“想方设法”的收费项目,这与绝大多数的佛教寺庙巧立名目赚“香火”钱,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上,近年佛教寺庙的“揽钱”行为,已经严重地背离了佛教真正的教义。佛教的本义是引导人们摆脱世俗利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但是,如今的佛教寺庙,却在鼓励、诱导人们去追求世俗利益,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保护人们的世俗利益(其中不乏贪官在求佛保佑他们的不义之财和不义之位)。显然,这样的寺庙,实际上已经变成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与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背离的太远了。

望江楼公园位于锦江南岸,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在此建吟诗楼,园内多竹。主要建筑为崇丽阁,建于1886年(清光绪年间),高30米,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阁尖为鎏金宝顶。古代民居多为平房,少有多层建筑,因此寺庙里的高塔、江边的多层楼阁,才能显出气势来。如今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古代的寺塔、楼阁多数不再具有登高远望的作用,被人冷落亦在情理之中,难怪望江楼上的铜铃挂满了蜘蛛网。

不过,望江楼上有一幅对联,没有下联,只有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试对下联:观雪台,观雪来,观雪台前观雪来,雪来万里,雪台万里;又戏对下联:看官场,看官长,看官场里看官长,官场万金,官长万金。

14 、嘉陵江上看到船

9月16日8:25乘N862次列车离开成都,于当日14:15到达广元。嘉陵江从广元市穿过,水很清,江上有船,不少人在江里游泳,真差点也下水横渡嘉陵江。一路上,经过黄河、湟水、雅砻江等大大小小的河流,没有见到一条船,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在游泳,令人怀疑北方已经告别了有船时代。

广元有一处千佛崖,佛窟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紧贴崖壁,仍然有可观之处,由于仅有我们两个游人,此情此景远非人多时可体验。城里还有一处皇泽寺,系武则天的父亲捐资所建。据我考证,“武”姓氏可以追溯到帝禹时代和夏朝,《山海经?五藏山经》系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报告,其中记有帝禹王朝的后宫娘娘名叫武罗,在夏朝初期武氏仍然是著名的家族,详情可参阅《武媚娘基因考》一文。

在三国时期,广元乃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军事策划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原因有二,首先是诸葛亮为了避免阿斗猜疑而不得不带兵在外,其次是蜀道难在不利于蜀国人出蜀,因为从成都平原要翻越秦岭,需要克服上千米的高差,这对于没有机械动力的古代是非常严重的障碍。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总是西北方战胜东南方,其间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然地形存在的海拔高度差,客观上有利于军队(包括大量军需物资)南下,而不利于北上。有兴趣者可参阅《诸葛亮失算于海拔高度》一文。

15 、穿秦岭、太行山回京

9月17日7:10乘6064次列车离开广元,当日19:15到达宝鸡,此段行程主要是看秦岭。一路继续沿着嘉陵江北上,风光不错。沿途许多车站(此车逢站皆停)均为一条靠山街,当地人不分男女都背着背篓,上上下下。途经军师庙站前后,上来若干不肯补票的人,与列车员发生争执,有一女子将列车员抓伤,车上的急救包空空如也,我们随身带的创可贴派上了用场,据说这种现象已经有年头了,恐怕没有人敢在这里投资搞项目。

宝鸡市里新建有炎帝祠,当地人相信这里是炎帝故里。其实,只能说炎帝族曾经在这里生息过,并不能说炎帝族就发祥在这里。根据炎黄交战的古战场在河北省涿鹿、北京市延庆一带,可以推知炎帝族当时的大本营,应该在桑乾河、太行山、燕山、红山一带。详情可参阅《炎帝是红山文化女神庙的主角》等文。

9月18日7时15乘N376次列车,于当日9:25到达西安,有人接车到未央湖公园洽商游乐合作项目。列车行进在秦岭与渭水之间,基本上是一马平川,普通民居,空气不好,无风景可观,农作物几乎都是玉米。西安市火车站前有一趟环形公交车,路经大雁塔、小雁塔等旅游景点,很是方便。西安市人满为患,可能是中秋节的缘故。

9月19日9:46乘2024次列车,于当日22:30到达太原,选择此路线主要是想看汾水和霍山,可惜并没有能看到。这是一趟从重庆开来的过往车,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因此上车都有座。西安火车站的气氛有些紧张,对年轻男子查验身份证。列车向东行,有华山一站,天阴,能见度低,看不大清楚。此后列车转向北,在风陵渡(因黄帝大臣风后葬此而得名)处过黄河大桥进入山西省境内。车行至运城附近,在细雨中停了约一个小时,车内不许开车窗,车上车下都有警察,先说是查“三品”(毒品等),后又说抓抢劫犯,但是始终也没见到抓到什么人,估计是情报有误。这种把全列车人扣住来抓嫌犯的做法,非常不妥。

9月20日7:34乘7096次列车,于当日21:30回到北京南站即永定门火车站。此线路从太原向北,经忻州、原平(西侧是云中山,主峰大石人梁海拔2428米)转向东,在五台山和恒山之间的开阔地间行进,接近平型关时,山势渐起,风光见好,农作物有了一些小米和高粱。此后列车经灵丘、涞源、紫荆关(这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沿拒马河过野三坡、十渡进入北京。原本可以好好地欣赏风景,但是这趟车服务太差,几乎见不到列车员,乘客一个接一个的在车厢里抽烟、吐痰,空气污浊不堪。

16 、玉米+?=盛世

此行有一大感触:地不分南北,只要是农田,十有八九,种的都是玉米。如果把玉米视为外来入侵基因,那么玉米堪称最成功的基因。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主要的因素乃是玉米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耐储存性,从而有效地遏制或缓解了饥荒,人口迅速成倍增加。

汉唐盛世的人口最多为6000万,这是当时农作物品种所能养活人口的极限。对比之下,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达一亿四千三百万;乾隆五十五年,又增至三亿零一百万;道光十五年(1835年),达到四亿零一百七十六万。显然,这不是什么帝王之德,而是农作物品种之功。

我曾撰文《仙人掌可以救中国》,建议通过基因技术,培育一种能够在中国北方沙漠和戈壁生长的仙人掌类植物(要比普通仙人掌耐寒),从而改变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植被和气候。现在看来,中国山地面积非常辽阔,整体植被也不错;问题在于,山上的植被除了生态作用和极为有限的药用食用和木材价值外,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包括油料、饮料、工业原料等)。如果能够通过基因技术,找到一种类似玉米占据农田的高经济价值植物占据山地,那么中国人的盛世便指日可待(目前中国人的温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超级稻;但是超级稻只能种在水田,其作用已接近极限)。

2004年5月15日至6月8日,我们曾去河南、鄂西、湘西、贵州、云南一游,事后写了一篇《晓行夜宿西南游》,文中指出我国存在“青山绿水脏乱居”和“列车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这些问题如今依然存在,看来还要继续说下去。

_________________
重构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重构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