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转帖]記 憶 的 珠 片在 閃 光/ 李 景 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8-10-30 周四, 上午7:25    标题: [转帖]記 憶 的 珠 片在 閃 光/ 李 景 麟 引用回复

記 憶 的 珠 片在 閃 光

──試談有關文化話題




李 景 麟




前些日子報端有關文化的問題熱了一陣子,人們關注起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來了。談起中國文化,其基礎的奠定,只少要上溯到先秦諸子時代。

面對悠遠的歲月,浩瀚之典藏,實難掘深拓展,只能盡力而為。單就先秦諸子而言,筆者也只奢望以綿薄之力,讓人多少了解祖邦曾有過的文化繁榮,和歆享先哲創造之精神文明。據說有的人,把反傳統文化當為時髦,甚至不自量力地動輒對傳統文化大加撻伐;雖然我深感學養太淺,對中國文化無能傳其精粹達其要義而著急,然而傳統文化是趨於永恆的東西,是任何人都絕不能結束和取代的!

先秦諸子的代表,當推荀子。自然,要從荀子談起了。然而,現手頭有可稽的材料甚少,諸如《荀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孫卿新書》等,幸身邊尚有點資料,亦尚祈留在腦際的記憶珠片閃光…..

略談如次,如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亦足矣了。



讀《荀子》給我的印象,荀子倒像是位政治家。他既不屬於儒家,也非法家;而應是揉合儒、法之說融為其獨特之論成一體,成為一種政治學說,亦即要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安定的國家。有人就如此說過:「周秦人之所謂‘道’無慮皆為君道而發,……亦無非古者君人南面之術耳。」荀子尤然,更屬首當其衝者。

過去人們只偏重荀子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倫理思想;而往往忽略了他之經濟思想、法律思想和軍事思想。孰不知這一切思想都是為了進一步論證及說明其政治思想服務的:亦即在於闡述怎樣治理國家、怎樣統一天下。就是今天來看,也是難能可貴的,和具有強烈之現實意義。

對此,只想單談一點,即荀子政治思想的理論根據:「性惡論」。

童年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遵祖訓家教,並以己之良善和包容來測度世人的惻隱之心,我曾深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然而,隨入世漸深,經歷滄桑,我就產生懷疑了,尤其得知荀子的政治思想依據是「性惡論」時,便深信無異了。

請看,荀子曰:「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嫉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慾、有好聲色焉」。然否?捫心自問吧!不過,不可等閒視之!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任其發展,就「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所以荀子認為「人之性惡明矣」!──亦即世道混亂,天下不治,就是由於人的惡之本性任其發展而沒有受到遏止,更無被「化性起偽」使然。故對小到社團團結,大至治國安邦,首當其衝必需端正人性!毋庸諱言,每人要對自己的惡之本性進行整治,進行「化性起偽」的革命吧。



一提「革命」兩字,有人就心感餘悸猶存,甚至想起文革來。實則不必,只要我們遵祖訓為之就是了。

荀子認為要用「師法之化,禮儀之道」來矯正人的惡之本性。簡言之「修身」,亦即治理人性,端正人性的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看來荀子與孔、孟不同,甚至相去甚遠。他之主張不像孔孟僅強調「仁心」「 善性」來完善人的「不忍人之心」,而成就人的「內聖」;而是強調「禮」,以「禮」的規範之禮法制度,對人的修身養性的絕對作用:「禮者,所以正身耶」,「無禮,何以正身」?於是,我們可以理解,荀子的以其「性惡論」作為依據,強調對人的修身之道,即以你我的行動都能按照禮的規定做為最高準則,比孔孟的修身強調要有自覺性,而荀子的要求則更具有強制性了。因「禮」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此乃《荀子》始終貫徹著之「隆禮」主張。

你看荀子云:「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慾,慾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無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儀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慾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慾,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筆者不想逐字逐句做訓詁,簡言其要旨:所謂「禮」即按著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的規定,奠定一種社會秩序之法度。



有了法度,統治階級即可按此專政,百姓也據其而為之。如果兩者皆良性互動,亦即都遵守「禮」──「人 道 之 極」,要「法 禮 而 行」,何不國泰民安?於是,「隆禮貴義者,其國治」。否則,「簡禮賤義者,其國亂」──天下則因「不從者亂;不從者危;不眾者亡」也!

筆者對現今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殘奧會及神九上天…..看到了舉國上下蔚為壯觀的「從禮」、「法禮」、「隆禮」、「學禮」的景象 和 產生的巨變:社會的穏定和進步及繁榮與富強。



怎樣把「學 禮」堅持下去呢?因為「禮」是「法 之 大分」、「類 之 綱紀」,故人必須學「禮」:學「禮」人則為人,否則與獸無疑!對「禮」不但要學,同時還要「思索以通之」,做到身體力行──「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去實踐。當然,這種實踐不是跟人亦步亦趨,而是要因人而異。《荀子》中就有《君道》、《臣道》、《致士》、《君子》、《儒效》諸篇,也就是分門別類對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學「禮」、思「禮」、依「禮」而行。若然,國家必定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強調「隆禮」,再加上「重法」,則是一柄雙刃劍。

當然,「禮義者,治之始也」,然而「禮者,政之輓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看來,絕不能只溫、良、恭,撿、讓,僅僅有禮是不行的,還要必須實行嚴刑重罰!囿於人性的本惡,惟禮法結合,才使國家「合乎文理,歸於治。」因「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儀以化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故必舉「治之經,禮與罰」雙刃劍,才所向披靡,達到「其賞行」〈如今之對好人好事,奧運會冠軍金牌得主〉,「其罰威」〈對當代那幫貪贓枉法之貪官污吏〉、「法令行,風俗美」的大好局面,向世界展示中國二十世紀最亮麗的風景線。



最重要一點,使我想起荀子的「制 天 命 而 用 之」。也即對 於「隆禮」、「重法」的關鍵,乃取決於大寫的人。讀《荀子》的現實意義,亦正是在此。雖天有人不能扭轉的規律,然而人能知「天」,然可以利用、改造、控制「天」。於是,取絕對因素的是人「與物畜而制之」復「制天而用之」。




對於「節用裕民」、「強本抑末」、「開源節流」、「化性起偽」、「寓教於樂」、「行」高於「知」的經濟、教育、文藝、知行觀等,不像宋明時代理學家指責的有「悖於聖」,有鑑於篇幅,待再詳議了。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