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风流宛在平山堂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8-11-07 周五, 下午6:17    标题: [原创]风流宛在平山堂 引用回复

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令人顿时想起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尽管他心胸怀大志,抱负不凡,但终因直言敢谏,屡屡得罪权贵,仕途跌宕起落,分外的崎岖坎坷。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公忠体国,积极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由于各方的阻挠,不到二年,新政归于失败。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黜,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而后不久,又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欧公向来不以人的进退去留为怀,范仲淹倡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是他的处世准则。宠辱不惊,寄情山水成了他官宦生涯的另一面。

寄情山水,并不是沉湎酒色,颓唐沉沦,荒废政事,更不是韬晦蛰居,欺世盗名,以退求进,他只是兢兢业业地主政牧民,普施教化,与民同乐,克守臣职。在滁州,他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环滁皆山”的琅琊风景便因为欧文的洋洋洒洒而风靡海内,向慕之众踊跃塞道。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凭江枕山的蜀岗,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乃筑平山堂作讲学、游宴之所,一阙《朝中措》勾勒出扬州的风流行藏:“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公的高风亮节,深得时人赞许,后人称颂。后来当过扬州太守的苏东坡专程来到老师居住过的“平山堂”游览。感慨系之,乃作《西江月》一首赞曰:“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在文学上深聆欧公教诲的一代名臣王安石,尽管在政见上与欧公落落难合,甚至为了实施《青苗法》而将欧公贬谪出京,但在凭吊平山堂时也抑止不住内心的钦敬:“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山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把游平山堂同登岘山观羊祜“堕泪碑”相提并论,足见欧公的风范感人之深。难怪清代知府伊秉绶在题平山堂联时要大为感慨:“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流风。”平山堂留下了欧公遗迹,道德文章冠古今的欧公却为平山堂造就了千载声名。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重新修茸。清代咸丰年间,山堂毁于兵火,乃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重建。因为平山堂名播海内,历史上人们便习惯地将这里的名胜古迹,包括唐大明寺遗址、西园、天下第五泉、谷林堂等统称平山堂。

平山堂确是个幽静所在,也是个驰目骋怀的好地方。门外建了石棚,棚上爬满藤蔓,走入时一片荫凉。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堂前有石砌平台,名为行春台。台前围以栏杆,栏下为一深池,池内修竹千竿,绿荫苒苒,因风摇曳。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似与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于此,似乎是把盛唐诗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名句变成了一幅画图,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堂上有一幅徐仁山集句题平山堂联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风景这里独好。宋代苏门六君子之一的秦观有诗赞美:“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而同时的叶梦得则直称“壮丽为淮阳第一”。平山堂颇多前人匾联,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所题的“风流宛在”一匾,书法流畅,“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字却多了一点,虽然都是异体字,用在这里却仿佛因风而流动所致,别寓情趣。堂北檐挂着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堂前朱漆红柱上有清代太守伊秉绶所作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上联以山喻人,再现当年高朋满座,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则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名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被誉为为平山堂楹联之冠。此外如朱公纯题平山堂联云“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正是当年溶溶月色入牖,荧荧烛光映窗,煦煦和风传出琅琅书声,远山近水江融入欢声笑语的所见所闻;梁章钜题平山堂联“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则直抒敬仰之情,斯人斯景,千古风流。

谷林堂

平山堂北有谷林堂,随山势高出阶,系苏东坡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rh )由颖州徙知扬州时,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而建.堂成之日,苏东坡赋诗《谷林堂》:“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苏诗援引了古诗“下窥幽谷底,窈窕一何深。鱼动起重渊,鸟惊奋高林”的赞美和惊叹,堂名“谷林”取自苏诗“深谷下窈窕,高林和扶疏”一句,深寓着苏东坡对老师的敬重和仰慕,师生之谊令人感同身受。

谷林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中悬“谷林堂”匾,相传它是苏东坡读书之处。堂前花坛上有老梅、天竹数株,庭中古松挺拔过檐,景物清幽,一幅凌霜斗雪的岁寒三友图,更彰显欧公傲世风骨。谷林堂北是欧阳祠,又名六一祠,为欧阳修的后人、清时的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重建于光绪五年,并祀苏东坡。祠阔5间,前有回廊,方梁方柱,挑槽飞角。词壁上嵌有根据清宫藏本摹刻的欧阳修像,由于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关系,远看白须,近看黑须,神态肃穆,气度轩昂。为了刻好这幅画像,据说当年用重金聘用了扬州最著名的石刻名匠朱静斋。朱静斋当时年事已高,自思几十年间虽然名驰大江南北,却从未在家乡扬州留下过得意之作,于是便欣然应聘。呕心沥血,殚精竭智,化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刻成了这幅留名后世的“神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时名满天下。为了说服雇主让这幅画像永驻扬州,朱静斋甚至放弃了酬金。尽管这只是一种传闻,但雇主之狡,巨匠之诚,已跃然低面。只可惜画像在“文革”中也劫数难逃,寺僧为了防止石刻被砸,用石灰覆盖表面,虽然石刻保住了,但画像的修复已难再现当年的风采,令人唏欷叹息。寺祠中悬有“六一居士”匾额,原为欧阳正墉书题。祠中有欧氏族人欧阳利见的对联:“山与堂平,千古高风传太守;我生公后,二分明月梦扬州”,毕尽仰慕牵念之情,而清代扬州文人汪懋林步欧阳修原韵所作的一阙《朝中措》更能表达后人的心仪和爱戴:“平山旧址已成空,清磬暮云中。当日烟花夜月,而今禾黍秋风。 山川无价,文章有主,我辈清钟。再种堂前杨柳,新词重和坡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刘剡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11/10
文章: 1317
来自: 中国神农架
积分: 8910


文章时间: 2008-11-09 周日, 上午12:49    标题: 引用回复

再种堂前杨柳,新词重和坡翁
_________________
《澳洲彩虹鹦》——获澳洲国家元首贺信高度评价的季刊征稿中(每天在本论坛选稿)
《森林文学》( 接受网上投稿)
snjlzy@163.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25940509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