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年龄: 85 加入时间: 2008/12/11 文章: 2861 来自: 山东威海 积分: 12596
:
|
|
我的一封信
黄淮先生:
好!收到《现代格律诗坛》96年卷,十分高兴。这期刊物令我关心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中华
诗园”的笔谈。对你的这一构想,我向来很关心,在编《中外诗歌研究》时,就曾转载和刊
发过有关文章。现在看到有那么多诗人关心这个构想,更令我这诗坛上的“小字辈”兴奋。
在中国这样一个诗民族,应该说,没有诗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目前诗歌的处境确
实有些尴尬,一点不容我们乐观。现在写诗、读诗、研究诗似乎完全只是个人的事,与这个
社会怎么也搭不上界。人们对精神的关注远远不及对物质的关注,所以,对于仍在为诗歌出
路而操劳的人们,我向来怀着深深的敬意。
“中华诗园”试图以实物方式来勾划数千年中华诗史,诗界中人肯定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但这个构想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这就必须求得政府和企业界支持。就目前情况看,政府要
给予实质性支持恐怕很难,而在企业界,由于身为企业家又为诗人的人实在不多,他们也就
很难真正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我说一句不很乐观的话,“中华诗园”的构想可能
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以“构想”的方式而存在。因为热心者无钱,而有钱者又不一定热心,
并且,就中国人目前的总体文化水准来看,即使建成诗园,要成为人们争先参观的景点也是
很难的。文化这东西就这么难堪。
这倒建议采取集少成多的方法。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中华诗园”构想的宣传;另一方
面,向社会各界进行募捐,甚至向海外的华人华侨集资,香港就有不少爱国人士支持国内文化
、体育事业,如果他们明白了“中华诗园”的价值,说不定也会慷慨解囊的。这当然需要一
些有奉献精神的诗界能人的大力参与,既要懂得“诗园”的意义,又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
能够说动那些愿意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力的人们。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首先弄出一套具体的方
案,包括对“诗园”建设的具体的设想,不然以空对空,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在具体构想
中,我觉得有一点可以考虑进去。对有成就的大诗人,可以设立专馆,比如“屈原馆”、“
苏轼馆”等等,在介绍诗人同时,可以介绍诗人故土的风土人情,人杰地灵,这样,就可以
由诗人的故乡政府或企业界来承建这一馆,既介绍了诗人,又宣传了诗人故乡的历史和现状
,算不算一举两得呢?
我相信,大多数华夏子孙还是关心民族文化的建设的。但愿“中华诗园”的构想能够早日
实现。
太忙,就此打住。祝诗安文畅,代向编辑部诸位同仁好!
此致蒋登科1997年4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 黄淮hh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h1939
黄淮信箱:hh1939@sina.com
以诗开慧 以爱塑魂 以侓立体 以意传神 律随情移 体缘律立 以侓为纲 繁荣新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