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投稿)]停顿时光的读书风景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社会百态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姚则强

会员等级:1



年龄: 42
加入时间: 2009/01/09
文章: 10
来自: 新浪博客
积分: 20


文章时间: 2009-1-15 周四, 上午11:43    标题: [原创(投稿)]停顿时光的读书风景 引用回复

停顿时光的读书风景
文/姚则强

我们的社会跑得快了,车也跑得快了,日子却越过越紧。时光可以停顿么?实在是个难题。然而,心灵的时光也许还能稍作停留吧。北岛说“生活”是什么,是一张巨大无形的“网”。而我们这些人就是网里头的挣扎着的鱼。我想,生活除了看起来像一张网以外,还有一种相当好的概括,生活=X(可能)。这看上去是消极的,宿命的。诗人当然知道在“网”里头那么多的未知数。这不是我的发明。食指也曾走入这张网,并在多如牛毛的“可能”中,甚至在灾难面前坚毅的写下“相信未来”。这是一份心灵的期许,更是多少读书人的祈望,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读书这个活计真有读书人说的那么好吗?你可以有你的疑虑,但很多人对此深信不已。他们甚至相信,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巨大的阅读史,只有在不断的阅读的建构中才有我们的历史,才有我们的人生,甚至才有梦想印迹的遗留。
印象和记忆靠写作这种古老的技艺得以固定下来,阅读则是对印象的重新演绎与再现。阅读不仅可以依靠文字、图像,同时也可以依赖个人心中难以再现的回忆和印象,就像骆驼在反刍一样,阅读时便是在咀嚼别样的人生/生命的况味。读书和写作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说写作是人们与时光做抗争的手段,那么,读书就是这种抗争的纪念或者说缅怀。
在很多读书人看来,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三日”不读书便觉口臭,或如陶潜读书“不求甚解”。文人痴书者古往今来不胜枚举,究其根由,我想,这就好像女孩子逛街买衣服或看电影电视的感受相当。记得有一个学生和我说过,说他去开元寺见过一个修为很高的僧人,到了他的房间,看到那真是一屋子的书,便随口问他“您怎么有这么多书?这些书买来都看吗?”僧人的回答是,有时随手就买来的,积久了就多,再就是买回来不一定看,有时只是因为喜欢看到有这本书,想拥有,但不一定去品读。我的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他跑来问我,老师,你那么多书有没有看的?我说不全看,有些是供查阅的,再说看也分成好几种,怎么看也有学问。他又问,你是不是有时会想只是想拥有这本书,但买回来又搁一边?会的,我回答说。他一脸释然;然后给我说了上面那个故事。我说,这很正常,僧人讲的都是老实话。文人的书,有的真的仅供玩味,或观赏,不一定非得拿来做学问。这样说来,一本装祯美妙与一本写得气韵生动的书可以拥有同样的功用,那就是让拥有书的人赏心悦目,乐于此种拥有。我想,作为物的用途以及价值,这就已经达到了。
在阅读以外,有一种安详的姿态属于作者,那就是沉默。在沉默的时候,便有一个巨大而无限的心灵,在不断萌发可能并被不断充满。我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时,咀嚼着他所感受的人生滋味,其实又大多由现实而至心灵,痛苦如一个腐烂的苹果,发黄发臭。然而,他的所以感动我们,或者,让人有某种对生的反思,大约是在他的某种坦然泰然的心态所致。当一个人在面临死亡,并且孤独无助、寂寞落魄的时候,仍然给与别人以某种生的鼓励和激励,并以一己的生的大感悟来劝诫人们去善待生活和生命,这或许就是史铁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遗书体”诗学的价值和所在。一个人的活,或者当然也是一个过程的印迹而已,但中间的冷暖喜悲,却又使这一路的过程能在某种坐标系式的空间内丰满一个人在另一群(或单个)人意识世界的关照,以一生的宏观视角为切入。
生活或已如一颗子弹,将在一旁行走的你击中。梦则常常走到边缘的地方,在一己狭小的内在世界里悄悄的沉浮,没有一丝显现的可能,除了在梦里。是的,在梦里。或许,史铁生已经证明了他对生的体验,而且真诚的告诉我们。史铁生的意义,在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在注定残缺的人世,他把心灵活得很健全,并以健全的心灵来抚慰生命的残缺。也许,在最后走的时候,他能笑着。因为那要走要前往的地方,如鲁迅说的“无地”,或者真能将健全的心灵化为天空和海洋的一部分,于是生命个体的存在、追求成为求取同类记忆中的某种份额的占有。
然而,读书还有一种相当重要的存在方式,那就是寻求心灵的相遇。相遇,在时光中寻找灵魂的安顿。只有这种时光的遇见,才能让你感到生命、生活的存在,而不是虚无。生命有一种根本的孤独——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曾开口说话;我终于把自己禁闭在孤独中,而我投身于工作就像被果肉裹住的核一样。”显然,阅读令我们的心灵时光产生了停顿,并在停顿的时光中去领略阅读的风景。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太需要寻找自我心灵安顿的栖息地。工作太繁忙,生活和心理的压力太大,而阅读让人心得以有踏实感,在阅读的时光停顿中去感受生命本该有的风景。北大的陈平原教授早前来潮州做过“读书·风景”的讲演,列举了古今中外多种读书的“风景”,听后更是豁然开朗。读书可以游目,可以骋怀,可以遣兴,可以寄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是对读书最高的评价了。同样是北大教授的钱理群就有一本讲稿《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书名直接用了“相遇”,并且在书中多次提及钱老阅读鲁迅——与鲁迅一种心灵相遇的阅读体验。“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是通过文革才体验到鲁迅,文革之前都读不懂鲁迅,经过那场灾难,进入绝望的境地,这才找到了鲁迅,与他相遇。”“最近一次与鲁迅相遇,却是在这次大病中,也是有了一种绝望的生命体验。这门课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次相遇的生命记录。”
遇见,该与不该都已不重要,然而有了这样的记忆,忘却变得徒劳。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向上帝借来的一段时光,在刚花费的时光中,是记忆牢牢地牵扯着时光的尾巴,来不及选择,于是遗留下喜怒哀乐和酸甜苦涩……因为这样,生命也变得丰满,因为有遇见,生命才得以有了明证。
在这样的时光中,阅读同时就是在面对自己、面对最深切的灵魂死角。张爱玲的《爱》,用极简短的文字叙述了一个“爱”的故事,并就加上了张爱玲式的对“爱”的诠释,这个诠释交代的便是“在时光中的相遇”,恰好用于形容读书。“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就没有别的话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姚则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85320719
张棣

会员等级:2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37
加入时间: 2008/12/30
文章: 84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市
积分: 206


文章时间: 2009-2-21 周六, 下午6:36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张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897904726
刘云云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5/10/06
文章: 1598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市
积分: 9441


文章时间: 2009-3-06 周五, 上午9:43    标题: 引用回复

说得在理,有深度,拜读了!
_________________
刘云云
http://www.sydao.net/Corpus/39/Index.aspx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云云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573651153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社会百态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