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隱逸詩人陶淵明(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下午3:46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隱逸詩人陶淵明(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隱逸詩人陶淵明
張 航/編著
























陶淵明(章翠英作)
【中國歷史人物系列 】─隱士篇
【風雲人物 】「但使願無違」的陶淵明

作者﹕宇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紀元12月19日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少年時期的陶淵明,對國家社會胸懷大志,曾自許『猛志逸四海』。但他身處亂世卻有志不得伸,只做過幾個小官,在作官時期,他常勉勵自己守“真”守“道”,期望自己的言行合乎一個聖人的標準。就在他擔任彭澤令的期間,因不願戴冠束帶迎接官品不佳的督郵,『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的陶淵明,選擇掛冠解印而歸回田園。
當時他寫了『歸去來辭』一文以見其志,序文中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在『飢凍』和『違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擇。這意味著妻兒將和他一起挨餓,意味著沒錢買他最愛的酒……..。他甚至在飢餓的驅使下向人乞食!一代文豪蘇東坡讀到他的《乞食》詩也不禁為他感到悲痛!
但是在這種令人難以想像的磨難中,他卻始終無怨無悔、安貧守道,他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自我期許,不為自己的艱難處境擔憂。可見淵明對自己是瞭解透徹的;與其在渾濁的溪流中隨之浮沈,心中無法寧靜,不如跳出這渾水,給自己的靈魂自由。對他而言,『違己』甚於『飢凍』。於是,為了做一個尊貴的『人』,他捨棄世俗的虛名,選擇隱居務農,回到山林的懷抱,回歸生命中真實的自己。
可見,現實生活的苦難並不會挫折一個有智慧與決心的人。陶淵明的勇氣令人佩服,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熱切地想尋求生命的價值與自由,一般人很難在利益當前做出抉擇。身處亂世,舉世皆濁,陶淵明能不同流合污,不賣靈魂,尊重己志,選擇掛冠求去以無愧我心。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陶淵明
楔子 生平梗概 代表著作 軼事 評價
1.楔子:
  他的詩宛如一陣起自芬芳的山谷,又拂入桃花源的自在之風,在充滿壓迫剝削,爾虞我詐的東晉社會,訴唱著著珍貴而動人的率真。《歸去來辭》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的舒嘯,不知震醒了多少為名利沈浮閤眼的奴隸,他的詩,又多麼像一盅寒冬的暖菊茶,喚醒了無數人心中,早被凍僵的真意。
  請看------五柳先生的主人,陶淵明。 
回第一頁

2.生平梗概:
  四、五世紀之間,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陶淵明。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於晉哀帝興寧三年(三六五),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享年六十三歲,他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而大部份時間是在東晉王朝中度過的。那是個政治極為黑暗、腐朽的年代。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還衰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和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一類的官。外祖父孟嘉是東晉名士。陶淵明的祖父和父親並不是承襲陶侃爵位的嫡嗣;淵明七、八歲時,其父便已去世,因此,他從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貧困之中。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陶淵明很小就喜愛讀書,對儒家經典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讀書的範圍,除了儒家的經典,再就是兩晉時代盛行的(老子)、(莊子),還有大量的先秦至漢魏的史學、文學著作,廣泛地接觸了古代文化遺產。
  陶淵明年輕時,頗具「大濟蒼生」(《感士不遇賦》)的宏偉抱負,希望有一番作為。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至晉安帝義熙元年(四0五),在這十三年中,陶淵明曾先後擔任過祭酒、參軍、縣令等官職。他性格正直耿介,與官場的腐朽風氣格格不入,幾次都是辭官而去。最後一次從彭澤令任上辭職,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活。從這時起,他精神上感到極大的解脫,真正走上了「躬耕」的道路。
  歸田之初,陶淵明和家人都參與了耕作,還有一個僮僕幫忙,溫飽也不成問題,心情是愉快的。義熙四年(四0八)六月,他家被一場大火焚毀一空,一家人袛好寄居船上。義熙六年(四一0),他把家遷往南村,理由是這裡有一些好鄰居。有農民,也有一些隱居潯陽的文人和參軍、主簿、縣令之類的小官。
  陶淵明在南村繼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但家境大不如前,常常是終年辛勞,難以糊口。在出仕和歸隱的問題上陶淵明曾產生過一些矛盾,由於他對當時現實腐敗的政治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毅然堅持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態度,義熙末年,他又一次拒絕了朝廷聘他為著作郎的徵召。
  陶淵明的晚年,貧病交加,身體愈來愈衰老,宋元嘉四年十一月與世長辭。
  親友們用儉樸的儀式安葬了他,認為他具有「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顏延之《陶徵士誄序》),為他立諡號「靖節徵士」。 
回第一頁

3.代表著作:
歸去來兮辭並序
  辭是一種抒情賦。「歸去來兮」就是歸去,敘述詩人辭官歸田的心情和樂趣。「來」「兮」都是語助詞,強調了作者擺脫仕途羈絆的堅決態度和田園生活的安適喜悅之情。辭序署明作於「乙巳歲十一月」,即晉安帝義熙元年(四O五),陶淵明四十一歲辭彭澤令歸田之初所作。
  《宋書.陶潛傳》和梁蕭統《陶淵明傳》都說他不願束帶見督郵,「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去職。陶淵明從二十九歲初仕到這次歸田,十三年間斷斷續續做了一些小官,他飽嚐了仕途的艱辛和痛苦,看透了官場的腐朽和黑暗,為了「口腹」不得不出仕,但「矯厲」、「違己」又與本性相乖。歸田,這是他經過長期的思考而作出的最後抉擇,這次歸田後他再沒有涉足官場,這作品也就成了他終生不仕的宣言。
  作者敘述歸途和初歸的情景及對未來田園生活的遐想,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他筆下的景和物,菊花、孤松、無心出岫的雲、倦飛知還的鳥,無不賦予了與自己個性相一致的性格和情操。全篇文字優美、音節和諧、感情真摯。它以高度的藝術成就,也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也反映了樂天安命的思想,對後人產生過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戊申歲是晉安帝義熙四年(四0八),詩人四十四歲。這年六月,他在上京的住宅被火燒毀,一家袛得住在門前水塘的船上。在初秋之夜,詩人回顧起自己貞剛耿直,生不逄時的遭遇,並懷慕上古淳樸之世人們所過的那種幸福生活,反映了他之所以退隱,絕非消極避世,而是出於對當時統治者的不滿和失望。
 
移居二首
  晉安帝義熙四年(四0八)六月,陶淵明舊宅遭受火災。過了兩年,即義熙六年(四一0)年遷居南村,這兩首詩是他遷入新居後不久寫的,時年四十六歲。兩首詩都是寫他遷居後同鄰人友好交往的愉快生活。
 
形影神三首並序
  這是三首富有哲理的詩篇。形指肉體,影指人影,神指精神、靈魂。東晉時社會動亂,宗教神學氾濫。陶淵明的這組詩,顯然是針對慧遠的神不滅論寫的,當是義熙九年(四一三)或稍後的作品。
  這組詩通過形、影、神三個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形象和它們的生動對話,集中地反映了詩人對宇宙的見解,堅持了形神俱滅的唯物主義思想,是一篇向宗教神學反擊的宣言書。從序和形影神的對話中,我們也可以窺見詩人內心的苦悶和順應自然的人生觀。
 
飲酒並序
  《飲酒》詩共二十首。寫於陶淵明辭彭澤令歸田後一年。所謂「終死歸田里」表明了作者歸田的決心。歸田不久才會寫田父勸他再仕(第九首,見選詩四)。組詩一方面表述他決心歸隱,一方面又感嘆壯志未酬,殊無建樹和世道頹敗,這種矛盾正符合這個時期詩人的思想邏輯。
  作者以飲酒為題,寫飲酒,意不在酒,寫醉酒,未必真醉,他是借酒、借醉酒抒情詠志。組詩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達自己固窮字節、不與世俗沉浮和歸耕田園的決心。我們透過他對大自然和閑適生活的贊美,不難窺見他絕非超然物外。詩中對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污濁,含蓄地進行了諷刺和抨擊,這正道出了促使他歸田的原因。
 
乞食
  此詩所寫的未必是實事,但它與《有會而作》同檥反映了作者極度饑餒的狀況,當同是晚年的作品。餓得要討飯,或遇遺贈,想到不久人世,祗得陰間圖報,充滿了窮愁潦倒的悲憤心情。
 
五柳先生傳
  蕭統《陶淵明傳》說:「淵明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可見這是一篇自傳性散文。文章記敘五柳先生安貧樂道、抱樸守真、不汲汲追求榮華富貴的率真性格,反映了他在晉宋換代之後不仕新朝的思想情操。本文為陶淵明晚年的作品。
 
桃花源詩並序
  這篇作品是陶淵明晚年所作。這時陶淵明棄官鄉居已經十多年,他在作品裡描繪了一幅沒有戰亂,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平等自由以及社會風氣淳厚.人際關係友好和睦的農村樂園的生活圖景,通過它來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同也表達對混亂的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否定。作者寫桃花源的情形真切動人,這與他長期生活在農村中間有密切關係。
  《桃花源詩並記》是陶淵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很高的地位。
回第一頁

4.軼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人們就稱呼他為「陶令」,或者為「陶彭澤」。實際上,他在彭澤縣只做了八十多天的縣令,就辭官歸田。陶淵明為什麼要棄官呢?據說,郡裡的督郵(代表太守督察縣鄉的官)來縣裡檢查公務。縣衙有一個小官吏,老於世故,知道這件事馬虎不得,就勸說陶淵明好好準備接待,「束帶見之」。不料,陶淵明卻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折腰向鄉里小兒!」這意思是說:我怎麼能為了微薄的五斗米俸祿,就向這些官僚卑躬屈膝。當天,他就辭職歸田。這時候,他己經是四十一歲了。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出來做官,一直在農村過著力耕自給的田園生活,直到六十三歲去世。
回第一頁

5.評價:
  陶淵明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作田園詩的詩人,開創了田園詩派。他的田園詩特色,在於詩中有濃厚的田園生活的氣息,散發著五穀和桑麻的芬芳,洋溢著勞動的歡悅和艱辛。為中國古典詩歌擴大了描寫對象和表現題材,把無數詩人引入了一個新的創作天地。陶淵明的詩歌,不論在語言、意境、表現的藝術手法上,成就都是卓越的。特別是他寫了大量的五言詩,衝擊了當時詩壇上表現出虛無玄想的玄言詩,使詩歌重新回到清新自然的境地,窒息的詩壇,盪漾起勃勃的生機。
  更為重要的是陶淵明在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尚品德,不同流合污的氣節,甘於貧賤的情操,結後人樹立了榜樣。有人就曾經這樣說過:讀了陶淵明的詩,能給人一種力量,可以抗拒濁流,砥礪品?,使「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宋代蘇軾將陶詩抄錄自勉,在晚年尤覺「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僅此數例,可以窺見詩人影響後人之巨大了。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