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
|
|
史學絕唱司馬遷
張 航/編著
史學絕唱的作者──司馬遷
楔子
中國自遠古以來
即有記載歷史的官吏,
但中國史學的大發展,
則起自《史記》的問世而開始,
一部史學鉅著的背後
必然有一位偉大的歷史工作者
─ 1 ─
司馬遷
以其豐厚的學問及其
親身訪談耆老造就了
《史記》在中國史學上無可動搖的地位。
生平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7),字子長,
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出身史學世家,
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
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
先後拜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
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
繼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
又隨漢武帝到泰山、長城、
河北、遼西等地出遊,增長見識。
任太史令期間,飽覽朝廷藏書,
並開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的遺願。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
李陵投降匈奴,
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
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
司馬遷受此大辱,憤不慾生,
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決心「隱忍苟活」,發憤寫作,
終於完成了偉大的歷史名著《史記》。
《史記》記載了上起軒轅黃帝,
下至漢武帝時當代史事,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
不論在史學上還是在文學上都有其巨大的價值,
故被稱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以他的《史記》,
實現了「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 2 ─
成一家之言。」的理想。
約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一四五年),
卒於漢武帝後元二年(西元前八七年)。
司馬遷祖先於周時世典周史,
其父司馬談
於漢武帝建元、元封之間,
位至太史公。
司馬遷在十歲之前,
大致都在其出生地龍門,
自幼,
其父並督促其誦讀尚書、春秋、
左傳、國語。
後隨其父至京就職,
故得以向當時的古文大師
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
及向今文大師
董仲舒學習公羊春秋,
為學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十歲的遊歷天下,
是開拓司馬遷其視野及
胸襟的重要大事。
從二十歲起,
司馬遷到各地遊歷,
如〈五帝本紀〉中云:余嘗西至空桐,北過逐鹿,
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
也曾到齊國都城臨淄和
魯國的都城曲阜,
參觀了當年孔子、
孟子講學的地方。
─ 3 ─
對於書中的古蹟或
它人說的古蹟都一定要長途跋涉,
親臨其境,
端詳個仔細。
並且會訪問當地的耆老,
打聽當年的情況。
元封元年,
漢武帝封禪泰山,
司馬談留滯於周南(今陜西省東部),
不得參與,憤慨而卒,
臨死前交待司馬遷言:『今漢興,海內一統,
明主賢君死義之士,
余為太史而弗論載,
廢天下之史文,
於甚懼焉,汝其念哉』,
要司馬遷為該時代著史完成遺志。
司馬談死後,
遷於元封三年繼為太史令,
開始撰述《史記》,
就國家所藏的歷史資料,
作初步的閱讀纂集的工作,
歷時四年才著手撰寫。
後因遭李陵之禍,
身受腐刑,
但仍隱忍茍活,
於獄中兩年仍持續撰寫《史記》,
出獄後,
任中書令,
至征和二年,又歷時六年,
《史記》始完成,
於遷死後,
漢宣帝之時,
─ 4 ─
由遷之孫傳布其書,乃大行於世。
代表著作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魏晉以後,始稱《史記》。
史記一書,
有一百三十篇,凡十二本紀,十表,八書,
三十 世家,七十列傳。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本紀,十二篇,
記載帝王事跡,
有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 紀、周本紀、秦本紀、
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后本紀、文帝本紀、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等。
表,以時間繫事件,
從夏商周三代寫到漢興以來的將相名臣,
以列表的形式記載大事及其重要的人物,
用以補充,在史記中重人物的撰寫上的不足。
書,一一陳述歷史上的學術、制度等,
從禮制到工商業,
即記載重要的典章制度、
天文地理、社會經濟生活。
世家,記載諸侯和孔子、
陳勝等特殊重要人物的事跡。
列傳,記載著名人物的事跡,
開創紀傳體體例。
且其中更記載邊遠地區
其他民族的山川、地域、
風俗、人物,如〈匈奴列傳〉〈南越列傳〉。
《史記》一書,
─ 5 ─
包函學術、歷史、
文化、社會經濟等,
可說是 一部史學的鉅著,
加以其文采優美,
述事生動,
也可說是文學的良作。
《史記》一書
開創史學的新體例─紀傳體,
為後世正史寫作的體例。
軼事
司馬遷一生對《史記》的撰寫,
其所花費的心力可想而知,
其對著書的堅持也可從一事看出
司馬遷受腐刑。
司馬遷之受腐刑,起於李陵降匈奴,
李陵為名將李廣之孫,善射、愛士卒,
嘗將八百騎,身入匈奴二千餘里。
天漢二年將步卒五千人,
涉單于庭,
出居延北千里,
單于以兵八萬騎圍擊,
兵既盡,士卒死者過半,
且戰且卻,連鬥八日,
食乏而求救兵,
救兵不到,遂降匈奴。
武帝聞訊,怒不可遏,
下令誅殺李陵一家,
眾大臣皆畏禍而無人為之辯論,
唯遷慷慨陳辭,
觸怒武帝下令處腐刑,
─ 6 ─
身受腐刑,對司馬遷而言,
其心、身都受到相當嚴重的傷害,
雖一度有自殺的念頭,
但心繫《史記》的寫作,
仍忍辱負重於獄中持續寫作,
直至平反,
武帝重任其為中書令。
故史記此一史學上偉大作品的誕生,
司馬遷其人本身的毅力是不可或缺的。
評價
《史記》一書,
可說是司馬遷嘔心瀝血之作,
其近二十年的閱讀、
搜羅史料及執筆撰寫,
歷時又近二十年。
四十年的歲月耗於一書之中,
《史記》之卓越,由然可知。
然《史記》之作,
可說是司馬遷其思想精華之結晶,
所謂『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正可以說明《史記》
其在中國史學地位之無可動搖的精神所在。
─ 7 ─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