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下午6:45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張 航/編著




















 
 
李清照 (1084-1155)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是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淒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歐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捲西風 人比黃花瘦
 
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纔下眉頭 卻上心頭
她的後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奏急促,情調淒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撚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最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唳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中華俊彥






中國文學史上,
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產物,
我們大家都會隨口說出:
唐詩、宋詞、元曲。 唐、宋、元三代,
取傑出的一位女作家,
便是李清照,
自號匢安居士,
生於北未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

李清照(公元1084-約1151年)﹕南宋女詞人。
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
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
早期生活優裕,
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
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
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闢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 1 ─
並能詩,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時詠史,
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清照以一婦人,
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
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雲雲。
明誠自愧勿如。
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
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
”正易安作也。
李易安詞,獨闢門徑,居然可觀,
其源自淮海、大晟,
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
“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
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她在詞壇獲得極高的榮譽。
四庫全書提要云: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及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
固不能不保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此外,
有人把她和李太白、李後主(煜)並舉,
稱為詞家三李。

詞家 三李之說,
自來詞人大多數是承認的,
李清照在詞這方面的造詣,
袛此一說,也可作證明了。
─ 2 ─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
她出生於貴族底書香之家,
父親李格非,
曾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
是一個很風雅的官員。

擔宋史本傳說,
李格非工於詞章,文字活潑,
敘述傳情生動清洵,
而且有些出世的傾向,
生平祗慕陶淵明一流人。

可惜他的作品失傳,
我們已無緣見到了。
李清照的成為一代詞人,
除得力於家學之外,
她有一個好丈夫,也極 為重要。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德甫),
對考古學極下功夫,
以『金 石錄』一書名滿天下。

李清照是參加工作的,
這本書,集先秦及漢唐
器石刻等加以考詮,
全書共三十卷,
花去他們夫婦很長的時間。

有一年的重九,
李清照填了一闋『醉花陰』詞,
寄給丈夫——趙明誠
接到這闋詞,窮三日夜之力,
填了十五闋,
把妻子的那一闋也抄雜在裏面,
不標明作者,
拿去給內行朋友們品評,
那一闋最好。
他的朋友們細細地研看了幾遍,
─ 3 ─
然後指下面那闋: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 花瘦。』

朋友們不但說這闋最好,
而且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三句為名句。
這正是李清照所作,
趙明誠自此之後,
對妻子便甘拜下風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讀到這些詞句,
記一個少女甜蜜的婚姻與戀愛,
記一個少婦的相思與牽掛,
記一個女人的亡夫之痛,家國之悲。  
當書籤飄落,我們的心湖都起了漣漪,
當我們細讀她一首又一首的詞,
或許,一些最真的,最被壓抑的情感,
將會佔上眉頭,
也佔上我們防衛森嚴的心頭。





─ 4 ─


李清照代表著作

如夢令.春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里。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 5 ─


武陵春.春曉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
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 6 ─
永遇樂.元宵
落日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
染柳 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軼事:
《恩愛夫妻相唱和》李清照十八歲時,與正在太學裡讀書的趙明誠成了親。後來,趙明誠在萊州、淄州等地做了幾年地方官。 在這時間裡,李清照的生活是非常美滿的,家裡吃穿不愁,夫妻倆的感情融洽,志趣愛好也很相投。趙明誠酷愛收藏文物、字畫。李清照受丈夫影響,也十分熱衷於這件事。日積月累,他們所收藏的東西越來越多,以至家裡到處都是字晝、書籍和出土文物。他們對這些東西共同研討,分頭整理,從中得到了許多樂趣。據說,他們常在飯後喝茶時,做這樣的遊戲:即一個人說出古書上的一件事,另一個則要答出這件事記載在哪一部書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說對了就算勝利,可以先喝茶,說錯了就算失敗,就得後喝茶。  此外,他們夫婦又都愛好詩詞,時常相互唱和。有一次,趙明誠離家在外,李清照很是想念,就寫了一首《醉花陰》詞,寄給丈夫。趙明誠看罷,讚嘆不已,自愧不及妻子,但又不甘示弱。於是,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地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竟一連作了十五首詞。他把這十五首詞連同李清照的那首詞混放在一起,送給他的朋友看。友人細細品味後,說:「有三句寫得最為絕妙。」趙明誠急忙追問:「是哪三句?」友人說:「是『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正是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所寫的三句。
─ 7 ─

李清照評價:
  李清照的情感,一種是女性的,反映在詞裏是清麗、活潑、纏綿、委柔婉,這在幼年和婚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點絳唇」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 」,寫出了少女時代的嬌羞:「減字木蘭花」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郎教比並看」,活是一幅新婚少婦向她丈夫撒嬌的自畫相。生命的最大快樂是愛,當明誠離開她時,這個不堪寂寞的少婦,不免黯然神傷,顧影自憐,寫出了像「醉花陰」、「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這一類悽豔纏綿的作品,風格極近秦觀,卻又罩上婉約一派的色彩。   四十七歲後,她的生活,陷入悲劇的命運之中,極目破碎的山洞,悵望淪陷的故里,悼念死去的丈夫,不禁百感交集。她的風格,又由清麗婉約一變而為悽愴沈痛,近於蘇辛豪放一派。「感懷詩」的「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武陵春」詞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情激越,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的奔放,已不似純粹女性的作風了。  清照的求知慾很強烈,由於學習的努力,胸懷的瀟灑,理想的高超,這些內在的因素反映在詞裏,自然空靈悠遠,博大崇高,形成獨立自足的小天地,如「攤破浣溪沙」的「枕上詩篇閒處好,門前風雨晚來佳。終日向人多蘊藉,木犀花」,寫詩人面對著枕上的詩篇和眼前的景物,娓娓地傾訴自己的情感,清遠閒適,又如「漁家傲」的「天接雲濤連海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這般神祕的氣氛,詼詭的描寫,使你感到意境無比的靈寄,出於詩人超乎尋常的想像,不就是屈原的「天問」嗎?憑豐富的想像力,把靈魂提升到最聖潔、崇高的領域,這種作風,南唐二主以後,只有東坡、稼軒才有此本領。  清照不僅善於運詞,最難得的是憑她卓越的天才,自造新詞,自立新意,建立了一種迴環頓挫婀娜多姿的詞體。如「聲聲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連下了十四個疊字,真是如珠走盤,古今所無。調名「聲聲慢」,她便將這些疊字雙聲連成一氣來象徵聲聲慢,造成蕭瑟寂寞的氣氛,暗示自己的情感。此外,她善於運用人人能懂的白話,配合美妙的音律,寫出內心微妙的情緒,用得特別新奇,富有文學的創造性。
─ 8 ─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之詞選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 9 ─



如夢令酒興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春晚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誰伴明月獨坐?我金影兒兩個。
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悽惶的我!
點絳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几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 10 ─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小院閉窗春己深,重簾未捲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鑪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入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 11 ─
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罏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綠雲鬢上飛金雀,悉眉翠歛春煙薄。
香閣掩芙蓉,畫屏山幾重。
窗寒天欲曙,猶結同心苣。
啼粉污羅衣,問郎何日歸?
采桑子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挼殘蕊,更撫餘香,更得些時。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 12 ─
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鴃。
清平樂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棲鴉歸後,莫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麤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熱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 13 ─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
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 14 ─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月照梨花
帝里春晚,重開深院,
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
恨綿綿!多情自是沾惹,難拚捨!
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夢斷漏悄,愁濃酒惱;
寶枕生寒,翠屏向曉。門外誰掃殘紅?
夜來風。玉簫聲斷人何處?春又去,
忍把歸期負?此情此恨,此際擬託行雲,問東君。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 1 5─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几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臨江仙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几許之句,予酷愛之。
─ 16 ─
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時。
蝶戀花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 17 ─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音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云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捲。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行香子七夕
─ 18 ─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淒淒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 19 ─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跡掃難留。
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殘梅
芳草池塘,綠陰庭院,晚晴寒透窗紗。
玉鉤金鎖,管是客來目沙。
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酴醾已盡,猶賴有梨花。
當年,曾勝賞,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龍嬌馬流水輕車。
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殘花,
如今也,不成懷抱,得似舊時哪!
(□:原缺字)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 20 ─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几枝先近日邊勻,
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 21 ─

壺中天慢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几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 22 ─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
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酉縻﹞。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洒、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几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冥﹞初秀。
愛景欲挂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冑。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
─ 23 ─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生查子
年年至鏡臺,梅蕊宮妝困。今歲不歸來,怕見江南信。
酒從別後疏,淚向愁中盡。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
瑞鷓鴣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
居上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浪淘沙
素約小腰身,一耐傷春,疏梅影下冕妝新。
裊裊婷婷何樣以?一縷青雲。
歌巧動朱唇,字字嬌嗔,桃花深徑通津。
悵望瑤臺清夜月,還照歸輪。
品令
零落殘紅,恰渾以臙脂色。
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
寂寞幽閨,坐對小園嫩綠。
登臨未足,悵遊子歸期促。
他年魂夢千里,猶到城陰溪曲。
應有凌波,時為故人凝目。
急雨驚秋曉,今歲較秋風早。
一觴一詠,更篢莫負,晚風殘照。
可惜蓮花已謝,蓮房尚小。
汀蘋岸草,怎稱得人情好?
有些言語,也待醉折,荷花向道。
道與荷花,人比去年總老!
青玉案
征鞍不見邯戰路,莫便匆匆歸去,秋風蕭條何以度?
明窗小酌,暗燈清話,最好流連處。
相蓬各自傷遲暮,猶把新詞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
如今憔悴,但餘雙淚,一以黃梅雨。

李清照
楔子 生平梗概 代表著作 軼事 評價
1.楔子:
  記憶中,曾在泛黃的書籤上讀到這些詞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讀到這些詞句,在泛黃的書籤上,書籤夾在一本宋朝的日記裏,記一個少女甜蜜的婚姻與戀愛,記一個少婦的相思與牽掛,記一個女人的亡夫之痛,家國之悲。
  當書籤飄落,我們的心湖都起了漣漪,當我們細讀她一首又一首的詞,或許,一些最真的,最被壓抑的情感,將會佔上眉頭,也佔上我們防衛森嚴的心頭。
回第一頁

2.生平梗概: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生於北宋神宗元豐田年-一O八一)。卒年不詳。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她出生於貴族底書香之家,父親李格非,曾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一個很風雅的官員。清照的母親王氏,是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狀元,家學淵源,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德父),對考古學極下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山東諸誠人。他和清照同年,他們是二十歲結婚的。那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雖係宰相之子,但無   習氣,他們結婚之後,閨房之樂,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
  趙明誠在婚後曾做幾個地方的長吏,曾知萊淄兩州(山東)及湖州太守(浙江。但未到任),他家原相當富有,而明誠數服官,收入當亦可觀。但趙明誠把錢都用在搜集金石書畫這方面去了。編著及刻印『金石錄』一書,大約耗掉了他們財產的大半。由於服官,趙明誠和妻子分別的時候便時常有,他們是恩愛的,清照在和丈夫分別後,相思不已,她曾寫過不少詞給丈夫。
  李清照在年輕時,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強,汴京卻還在歌舞昇平之中,當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後,中原局面日非,他們夫婦在山東無法安居了。建炎元年,他們流亡到南京。他們由山東入蘇北,渡江到金陵。這時,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趙明誠是有官守的,他一到金陵,便向政府報到,後來,高宗委他為湖州太守。這次流亡,對趙明誠的健康是有著損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李清照守著他,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心情的低沈,當然可想而知,這樣拖到建炎三年,趙明誠一病不起。享年祇四十九歲。湖州太守,也迄未到任。
  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而且,就在趙明誠死的那一年,江南局面也起了大變,金兀朮引大兵南侵,於建炎三年有月攻南京,清照又倉皇走上流亡之途。她由南京到杭州,年底杭州又陷,清照渡錢塘江入浙東避難。李清照浙東走了不少地方,她到紹興、金華、到寧波,又到溫州等地,後來臨安(杭州)光復,她才回到臨安居住。
  對於南朝的政治,清照是憤懣的、不平的-南渡君臣,昏瞶而少進取心,和汴京時並無本質的差異。她看在眼裏,發而為詩。由於她對時政的不平,自然也得罪不少人,於是,人們便造出一些謠言來詆譭她,說她在投老之年,改嫁一個品德敗壞的男人,這謠言還說出那男人的姓名為張汝舟。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悽苦,其居住的地區也很流動,大致在金華的時間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均是名人,她自已,也負一時重譽。但她的暮年是孤獨的,南渡君臣,在紹興之後已逐漸安定下來,大家在山明水麗的臨安享樂,我們的女詞人行吟雙溪,不與當時的權貴同調。
  她是被南渡的權貴們遺忘了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書中亦無可考,據一般推斷,她大約活了六十歲。
回第一頁

3.代表著作:
如夢令.春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首惜春的詞。女主人原希望以沉醉、濃睡來排遣春的情懷,當侍女捲起簾兒時,還抱一線希望,試問一聲,正如王了翁所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蓼園詞選》)。這首小令的基本手法是通過極其精煉的細緻入微形成鮮明的對照。「知否?知否?」兩句是這首詞格律上的要求,但是詞人寫來十分自然,貼切地表現了女主人婉惜的微慍的心情,可謂渾然天成。「綠肥紅瘦」語新意雋,膾炙人口。
 
  一剪梅.別愁
  全詞移情入景,通過各種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詞人的思念之情。上闋寫詞人獨自泛舟,面對紅荷香殘的秋色,陣陣涼意,透露了詩人心境的寂寞惆悵。仰望長空,雁字一行,表現詞人對傳書鴻雁的殷切期望。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與開頭相呼應,又暗寓年華易逝,使身處異地的情人同為憂愁,詞人藉流水將兩人的相思之情連在一起。最後,通過詞中人臉部表情的剎那變化,將內心深處無形和無法抑制的情思傳神地表達出來。
 
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題又作《九日》或《重九》。首兩句寫白天的愁悶漫長,「佳節又重陽」三句寫夜晚的孤獨寂寞,「東籬」兩句寫黃昏後獨酌的幽苦。無論什麼「賞心樂事」,都不能使詞人舒心,這就顯示出離別愁苦之深重。在層層渲染後,詞人正面點出相思銷魂蕩魄之苦。「莫道」三句描繪形象生動,言情蘊藉,深情苦調,為千古名句。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釣。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也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名作。全詞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情思婦-詞人的自我形象。開頭五句便描繪出一個事事慵懶的閨中少婦,以「冷」、「翻」、「慵」、「任」幾個字將週圍的景物都染上無情無緒的精神色彩。接著倒敘離別的情景,「欲說還休」真實地表現了離別時的複雜心緒。詞人輕輕點出離懷別苦後,又以側筆寫「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筆法婉轉曲折,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下闋放筆寫別離,「休休」以重言加重語氣,「這回去也」表明分別已非一次,「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苦語痛極。「武陵人遠, 鎖秦樓」,從離人雙方著筆,心上人的遠離與詞人的寂寞恰成對照,從而轉入抒情主人公痴情痴態的描摹,以無情流水的同情,含蓄地表現詞人深沉的相思之情。
 
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里。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這首詞的抒情方法很別致:通過牛郎織女的離情別恨,來抒寫人間情侶的離愁相思。「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描寫了人間七夕的夜景,接著用一句「正人間天上愁濃」,把人間天上的離愁聯繫起來,並詳寫了牛郎織女每年一次的七夕相會。詞人感嘆相逢之艱難,想象牛郎織女難以窮盡的離情別恨,擔憂風雨會給他們的相會帶來障礙。這首詞,詞人從靜謐的人間七夕想到風雨不定的天上七夕,抓住七夕這一難得相會的時刻來寫別恨,是精美巧妙的構思。
 
武陵春.春曉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作於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避亂金華時。第一句截取「風住塵香」的場面表現春盡,眼前的景色與詞人的厄運相似,美好的春色被惡風掃蕩無餘,幸福的生活被戰亂全部斷送。第二句含蓄地表現了女詞人情緒的惡劣。三四句則是縱筆直抒胸臆,以極其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自己悲苦的心情。景物依舊,人事全非,這是一切愁苦的緣由,因此以「事事休」來表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接著又以「欲語淚先流」這一外部形象來表現無法傾訴的內心痛楚。
  下闋宕開,寫泛舟春遊的打算,然後又轉到「愁」。「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將無形的愁化為有分量的形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全詞「欲」、「先」、「聞說」、「也擬」、「祇恐」幾個虛字用得極好,將事物間的關係,詞人思想感情的轉折變化,十分準確而又傳神地表現出來。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
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是悼念亡夫之作。通過日常生活中觸景生情的描寫,發抒悲涼悽苦的感情。香斷爐寒與情懷如水,情景交融。梅花初放的景色,本應使人喜悅,但詞人卻用「驚破」、「多少春恨意」來發抒感情。「驚破」二字用得很妙,表面上是寫驚破梅心,梅花初綻,實際上詞人被輕快的笛聲驚醒,笛聲勾起她對往事的回憶。
  本詞抒情有層次,哀情由淡而濃。從「無佳思」到「情懷如水」,到「春恨意」,到「千行淚」,到「腸斷與誰同倚」則是痛極之語,但是下面詞人將斷腸的感情及時收住,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收束全篇,其孤苦悽涼可想而知。所以,末三句不僅回到詠梅這一題材上來,而且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永遇樂.元宵
落日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
染柳 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本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臨安,在元宵節時所寫。一二句是描萶傍晚景象,四五句進一步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渲染春意。「落日鎔金,暮雲合壁」的傍晚景色,已經暗示出夜晚必然晴朗,但詞人卻以「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相接,意在言外,值得再三玩味。
  全詞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人內心的痛楚,從今日元宵的淡淡哀怨,到回憶中州盛日的歡樂生活,再回到眼前的憔悴、悽愴之情令人悲絕。詞中以小見大,以個人今昔境遇之異,與傷時憂國之感交織在一起,強烈地表現了對故國和舊日生活的懷念。一百多年後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誦此詞,為之涕下。
  本詞工緻而不雕琢,如「落日鎔金,暮雲合壁」、「染柳 濃,吹梅笛怨」,精煉簡潔,通俗而不淺陋。又如「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自然順暢,詞意深沉含蓄,婉而不露。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戚。開頭三句,有層次表現詞人尋求、失望,因而悽悽慘慘戚戚的心情。突兀的開頭,使詞人的愁情第一次迸發出來,接著是比較平緩婉曲的藉景抒情,以晚風、淡酒、歸雁、黃花、梧桐、細雨,抒發種種愁情,到「獨自怎生得黑」,感情漸趨強烈,最後一句則是將無邊無際的愁情推向高峰,為全詞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
  本詞在語言上的成就歷來為論者所贊賞。首先表現在疊字的運用上,開頭三句全為疊字,卻毫無雕琢的痕跡,自然妥貼地表現了詞中的情和景,因此這首詞被譽為是「情景婉絕」的「絕唱」。其次是口語的運用,如「最難將息」、「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淺俗之語入詞,發清新之思,令人嘆絕。
 
  《金石錄》後序
  一般書序,多諛詞,或書論書,談與著作有關的事,又字比較平實乏味。李清照這篇後序卻寫得不同尋常。除開頭至「可謂多矣」,交代作者、卷數、內容並對該書作出評價等必須的文字外,用大部分的篇幅,敘寫金石書畫的收集與散佚的過程,並通過這一敘述,鋪寫了自己的家世、經歷,抒發了遭罹變故後的悲痛情懷。所以,這篇後序不僅有自傳的性質,而且反映了當時動亂苦難的時代,是研究李清照生平的重要資料。
回第一頁

4.軼事:
  《恩愛夫妻相唱和》李清照十八歲時,與正在太學裡讀書的趙明誠成了親。後來,趙明誠在萊州、淄州等地做了幾年地方官。
在這時間裡,李清照的生活是非常美滿的,家裡吃穿不愁,夫妻倆的感情融洽,志趣愛好也很相投。趙明誠酷愛收藏文物、字畫。李清照受丈夫影響,也十分熱衷於這件事。日積月累,他們所收藏的東西越來越,以至家裡到處都是字晝、書籍和出土文物。他們對這些東西共同研討,分頭整理,從中得到了許多樂趣。據說,他們常在飯後喝茶時,做這樣的遊戲:即一個人說出古書上的一件事,另一個則要答出這件事記載在哪一部書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說對了就算勝利,可以先喝茶,說錯了就算失敗,就得後喝茶。
  此外,他們夫婦又都愛好詩詞,時常相互唱和。有一次,趙明誠離家在外,李清照很是想念,就寫了一首《醉花陰》詞,寄給丈夫。趙明誠看罷,讚嘆不已,自愧不及妻子,但又不甘示弱。於是,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地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竟一連作了十五首詞。他把這十五首詞連同李清照的那首詞混放在一起,送給他的朋友看。友人細細品味後,說:「有三句寫得最為絕妙。」趙明誠急忙追問:「是哪三句?」友人說:「是『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正是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所寫的三句。
回第一頁

5.評價:
  李清照的情感,一種是女性的,反映在詞裏是清麗、活潑、纏綿、委柔婉,這在幼年和婚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點絳唇」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 」,寫出了少女時代的嬌羞:「減字木蘭花」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郎教比並看」,活是一幅新婚少婦向她丈夫撒嬌的自畫相。生命的最大快樂是愛,當明誠離開她時,這個不堪寂寞的少婦,不免黯然神傷,顧影自憐,寫出了像「醉花陰」、「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這一類悽豔纏綿的作品,風格極近秦觀,卻又罩上婉約一派的色彩。
  四十七歲後,她的生活,陷入悲劇的命運之中,極目破碎的山洞,悵望淪陷的故里,悼念死去的丈夫,不禁百感交集。她的風格,又由清麗婉約一變而為悽愴沈痛,近於蘇辛豪放一派。「感懷詩」的「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武陵春」詞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情激越,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的奔放,已不似純粹女性的作風了。
  清照的求知慾很強烈,由於學習的努力,胸懷的瀟灑,理想的高超,這些內在的因素反映在詞裏,自然空靈悠遠,博大崇高,形成獨立自足的小天地,如「攤破浣溪沙」的「枕上詩篇閒處好,門前風雨晚來佳。終日向人多蘊藉,木犀花」,寫詩人面對著枕上的詩篇和眼前的景物,娓娓地傾訴自己的情感,清遠閒適,又如「漁家傲」的「天接雲濤連海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這般神祕的氣氛,詼詭的描寫,使你感到意境無比的靈寄,出於詩人超乎尋常的想像,不就是屈原的「天問」嗎?憑豐富的想像力,把靈魂提升到最聖潔、崇高的領域,這種作風,南唐二主以後,只有東坡、稼軒才有此本領。
  清照不僅善於運詞,最難得的是憑她卓越的天才,自造新詞,自立新意,建立了一種迴環頓挫婀娜多姿的詞體。如「聲聲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連下了十四個疊字,真是如珠走盤,古今所無。調名「聲聲慢」,她便將這些疊字雙聲連成一氣來象徵聲聲慢,造成蕭瑟寂寞的氣氛,暗示自己的情感。此外,她善於運用人人能懂的白話,配合美妙的音律,寫出內心微妙的情緒,用得特別新奇,富有文學的創造性。





宋朝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
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一代才女李清照

作者﹕文/秉竹  圖/淑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紀元2月27日訊】
貴族世家 一代才女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生於北宋神宗元豐四年(一○八四----?),是歷史上一位卓越的女性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她最大的成就在於詩詞,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曾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一位能文的官員。清照的母親王氏,是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狀元,家學淵源。因此生長在貴族書香世家的李清照,自幼天資聰穎,小小年紀不到十一歲的她,詩文已被父輩晁補之等人所稱賞,她的作品更是傳遍了鄉里,博得了許多的好評。
李清照非常喜歡閱讀,因此學問淵博。她經常手不釋卷,不論是書桌上及枕頭上,到處都是書,每天沈醉于書本之中,所作詩詞文章出類拔萃。她不僅能做詩、詞、散文、駢文且工於書法、繪畫。她在詞壇獲得極高的榮譽。四庫全書提要云:『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保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閨房之樂 樂在治學
李清照成為一代詞人,除得力于家學之外,她有一個好丈夫,也極為重要。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德甫),對考古學下了極大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趙明誠是山東諸誠人,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趙明誠和李清照同年,他們是二十歲結婚的。那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雖父親貴為宰相,但無不良習氣,他們結婚之後,閨房之樂,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
他們夫婦每夜以點完一支蠟燭為限,有時整理書籍,加以題籤,有時相互批評前代書畫彝鼎。工作中經常作某種競賽。譬如:某ㄧ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如果誰說對,便是勝利者,失敗者要煮茶奉茶,這種賭賽有時會把茶水傾倒於懷中,然後彼此相互大笑而更衣,這是別有風趣的閨中樂事。
有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闋『醉花陰』詞,寄給丈夫。趙明誠接到這闋詞,窮三日夜之力,填了十五闋,把妻子的那一闋也抄雜在裏面,不標明作者,拿去給內行朋友們品評,哪一闋最好。朋友們仔細推敲,然後指下面那闋:『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昨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朋友們不但說這闋最好,而且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為名句。這正是李清照所作,趙明誠自此之後,對妻子便甘拜下風了。
趙明誠在婚後曾做幾個地方的長吏,曾知萊淄兩州(山東)及湖州太守(浙江。但未到任),他家原相當富有,而明誠服官職,收入亦相當可觀。但趙明誠把錢都用在搜集金石書畫。編著及刻印『金石錄』一書,大約耗掉了他們財產的大半。由於服官,趙明誠和妻子經常兩地相思,她曾寫過不少詞給丈夫。
顛沛流離 喪夫失所
李清照在年輕時,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強,汴京卻還在歌舞昇平之中,當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後,中原局面日非,他們夫婦在山東無法安居了。建炎元年,他們流亡到南京。他們由山東入蘇北,渡江到金陵。這時,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趙明誠是有官守的,他一到金陵,便向政府報到,後來,高宗委他為湖州太守。多次流亡,對趙明誠的健康威脅甚大,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李清照看守他、照料他,放眼四周,觸目所及,山河變異,心情的低沈與愁苦,難以言表,建炎三年,趙明誠一病不起。享年只四十九歲。湖州太守,也迄未到任。
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而且,就在趙明誠死的那一年,江南局面也起了大變,金兀術引大兵南侵,於建炎三年有月攻南京,清照又倉皇走上流亡之途。李清照在浙東走了不少地方,她到紹興、金華、到寧波,又到溫州等地,後來臨安(杭州)光復,她才回到臨安居住。
在顛沛流亡中,清照的所有幾乎折損,從山東帶來的十五車古器書物,珍藏的金石書畫喪失殆盡,然而這些損失清照並不重視,她抱憾終身的便是在流亡途中損失了她最知心的丈夫,以後那些年,她魂牽夢縈的便是死去的丈夫。
ㄧ代詞宗 行吟雙溪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淒苦,其居住的地區也動盪不安,大致在金華的時間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均是名人,她自已,也負一時重譽。但她的暮年是孤獨的,南渡君臣,在紹興之後已逐漸安定下來,大家在山明水麗的臨安享樂,我們的女詞人行吟雙溪,不與當時的權貴同調。
李清照飽嚐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丈夫過世後,ㄧ直都在孤苦伶仃的生活裡煎熬。在封建社會中飽經憂患,晚年孤苦無依的寡婦,在她的詞中,她吐露了種種難以言傳的哀愁,詩人秋窗聽雨的愁懷,情感的哀傷與作者國破家亡的不幸遭遇是緊密相依的。
註:李清照膾炙人口的名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