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延平郡王鄭成功 (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下午7:14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延平郡王鄭成功 (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延平郡王鄭成功
張 航/編著





















鄭成功,乳名福松,原名森,字名儼,號大木。
祖先來自光州固始縣(今河南首潢州縣),
遷至福建,再至廣東潮州,
最後定居於泉州南安縣,
鄭成功,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
父鄭芝龍來往於中日之間經商,成為鉅賈,
與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田川氏結婚,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農曆7月14日)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
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時年39歲,葬於台南州仔尾。

1631年,鄭成功隨叔芝燕與母和幼弟回國,
住晉江安平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授業,
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
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
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
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自盡,王朝滅亡。
─ 1 ─
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
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後,
次年6月攻克南京,
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
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擁立為帝,建號隆武。
21歲的鄭森,拜竭隆武帝,
帝對鄭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許,
皇帝授言:「朕以無女可賜妻與你為憾。應勿忘朕、盡忠義」。
賜給明王朝的國姓「朱」,名字也改為「成功」,
從此南明官方稱為“朱成功”,
中外又稱為“國姓爺”。

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
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於汀州罹難。
10月中旬以授官職誘鄭芝龍降清,
雖經鄭成功反對,鄭芝龍於同年十一月答應投降。
清王朝背信反將鄭芝龍送往北京幽禁,
清軍進襲安平,
鄭成功之母田川氏則受清軍淩辱而自盡。
鄭成功獲知噩耗,
隆武政權失敗後,
年僅21歲的鄭成功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壓迫政策,
在孔子廟前燒象徵士大夫的儒巾及儒服,
立誓曰:「即日起,決心不做讀書人,
要做一個軍人,為君國及父母報仇」。
以“招討大將軍”的名義,
在安平、浯州(金門)一帶誓師抗清,

隆武帝死亡,
廣東肇慶的桂王於一六四七年即位,
改國號為「永曆」。
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永曆帝,
被清軍追迫輾轉各地,
1653年爵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1661年明王朝壽終正寢後,
─ 2 ─
鄭成功及其族人仍繼續崇奉明朝的正朔「永曆」,
永不承認異族滿清,立志「反清復明」。
1647年8月,
鄭成功與叔父鄭鴻逵曾率兵攻打泉州,屯兵桃花山。
1650年中秋,
鄭成功用計襲奪廈門,
建立了穩固的抗清根據地,軍事力量壯大。

此後數年,
鄭成功在福建、廣東、浙江沿海反復同清軍交戰,
控制臺灣海峽制海權優勢,
發展海上貿易,以商養戰,
建立起一支強大軍事力量。

鼎盛期擁有水陸精兵20餘萬,
大小船艦5千多艘。
鄭成功成為南明政權的一大軍事力量,
對清王朝在東南沿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1657年底,
鄭成功被永歷帝冊封為延平王。
1659年5月,
鄭成功開始平生最大規模的北伐。
鄭成功率大軍自舟山北上,
從長江口溯江西上,
一路勢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
一時清廷為之震動。
勝利在望之際,
鄭成功遲延了進攻時機,
在清廷後續援軍的反攻之下慘遭失敗,
被迫沿長江東撤,轉海道南下,
9月退回金、廈基地。

鄭成功北伐失敗後,
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國土。
鑒於敵我力量的懸殊和全國客觀形勢的變化,
僅憑金、廈兩島危在旦夕,
鄭成功決定東征台灣,
─ 3 ─
利用海峽天險和海上力量的優勢,
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
鄭成功率 25000名將士,
乘350餘艘戰艦,
從金門料羅灣出師東征。
因遇暴風雨在澎湖停留數日,
30日拂曉從台南鹿耳門勝利登陸,
擊潰了荷軍的狙擊,
並乘勢攻下赤嵌城。

鄭成功大軍包圍荷蘭在台灣統治中心的熱蘭遮城。
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仍拒絕投降,
鄭成功數度強攻未果,乃改為長期圍困。
7月中旬,
荷蘭援軍從巴達維亞支援台灣,
在海上決戰中被鄭成功水師擊敗。
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圍困,
1662年2月1日,
揆一終於向鄭成功投降,
率殘兵敗卒撤出台灣,
宣告結束荷蘭殖民者對台灣達長38年的統治,
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壯舉,
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

鄭成功佔領赤嵌的「普羅民遮城」,
立即著手劃分行政區域。
首先把台灣全島改稱為「東都」,
將遭破壞的遮蘭奢城周圍之地命名安平鎮。
赤嵌及其周圍,也即今日之台南市一帶稱為承天府,
北部設天興縣,
南部設萬年縣,
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
完成由一府二縣一安撫司的行政規劃。
─ 4 ─
又親自率領軍隊,往探原住民部落示威鎮壓。
鄭成功以東都為明王朝的復興基地,
並未僭越稱帝,僅停留於「藩主」的地位。
荷蘭統治即將結束時,
台灣的人口包括原住民與移民共約十萬有餘,
其中移民據推測有二萬餘人。
鄭成功的大軍及家屬約三萬,
是中國來台灣最初集體移民。
人口急增確保食糧為焦眉之急。
鄭成功採取的對策,
是將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有的「王田」沒收,
移作新政權所有的「官田」。
對承天府與安平鎮以及天興縣與萬年縣的文武官員
除了配給官舍及兵舍所需之土地外,
按家屬多寡淮許其取得必要之土地,
稱為「私田」或「文武官田」。

至於駐在各地的部隊,
在不侵犯原住民與移民所有土地的條件下,
淮予開墾土地,稱之為「營盤田」﹝屯田﹞。
以南部為中心的農地開拓一舉而擴大起來,
尤其是大規模的「營盤田」多達四十幾所,
食糧生產也因此而激增。
這些農地開發與土地度,
開啟台灣的土地私有制度而引人注目。
鄭氏一族的海上勢力已伸張,
陸上勢力亦增強。

鄭成功在臺期間,
加強政治經濟建設,
置府縣、務屯墾、廢苛稅、興學校,
頒布了各種法令和條例,
為臺灣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
─ 5 ─
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
時年39歲,
葬於台南州仔尾。

鄭成功死後,
因讚許其趕出荷蘭人及開拓台灣的功績,
移民崇奉他為「開山王」,
在台南建立「開山廟」。

在清朝統一台灣後,
康熙川八年(1699年),
帝賜遷葬在南安鄭氏祖墓。
康熙帝並題寫輓聯讚曰:
“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至清朝時代,
1874年得到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
正殿奉祀鄭成功,
後殿即奉祀其母田川氏。
日本統治台灣時,
把「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
將鄭成功予以神化。
獲悉鄭成功死訊後,
在廈門的鄭經立即趕往台灣。
鄭經在台灣一旦完成繼承安排後又回到廈門,
但遭到清朝和荷蘭的聯合攻擊,
於一六六四年一月帶領約七千名將兵及其家屬遷台,
此係鄭氏的反清復明勢力由中國的總撤退整軍經武,
臥薪嘗膽,枕戈待旦。

張 航2006/07/02 06.26脫稿於
台灣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0巷1-2號

─ 6 ─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