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
|
|
義膽忠魂陸皓東
張 航/編著
陸 皓 東
陸皓東(西元1868~1895年),
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
生於清同治七年九月三十日。
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同為香山縣翠亨村人,
幼時一起在陸氏祖祠讀書,
是 中山先生少年時期的玩伴。
因生在農曆中秋,取名中桂,字獻香。
父親晚帆,在上海經商,
母親王氏。
皓東九歲喪父,
其後都由母親養育。
─ 27 ─
八歲啟蒙,
受新思潮衝擊,富新思想,
因此曾與 國父共同因毀損北極殿神像,
遭受村民指摘,遠走他鄉避難。
這也可說是與 國父合作革新中國之始。
後來陸皓東在上海電報學堂學習,
畢業後轉至蕪湖電報局服務,
至1890年始回到鄉裏,
開始與
孫中山、陳少白、鄭士良、尢列、
楊鶴齡、程奎光及周昭嶽等人往來,
秘密集會討論時局。
二十三歲,回廣東與黎女士結婚。
二十六歲,與 國父倡導革命,
在順德設中興蠶絲公司,祕行革命工作。
二十七歲,與 國父北上,
同至天津窺清廷虛實,
曾投書李鴻章,倡言改革國是。
李不能納,
國父與皓東乃轉武漢、瀏覽長江形勢,
作為革命起事的根據。
189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
次年一月興中會總部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成立,
革命運動更形積極。
三月十六日興中會幹部會議,
商討進取廣州,作為革命基地之計畫。
他們對外以「乾亨行」為名號,
皓東設計青天白日旗,
經會議採納,作為革命旗幟。
10月13日,孫中山到了廣州,
陳少白、鄭士良等人也來到廣州。
重陽節前夕,
廣州附近的各路隊伍,
─ 28 ─
打著醒目的燈籠,雲集廣州。
省城巡防勇丁和城外兵丁的戰鬥力很弱。
有戰鬥力的安勇一部3000人,
經過興中會運動,答應起義時反正。
珠江中噸位最大的安瀾、鎮濤兩艘軍艦,
也由興中會會員程奎光控制,
準備響應起義。
陳清率領的炸彈隊,
在城內要道埋伏。
翌日,天剛黎明,
好幾路會黨、綠林、
民團首領已經在起義總機關等候命令。
他們以「除暴安良」作口號,
紅帶纏臂做標志。
身藏利器的100多名衛隊戰士,
也在起義總機關周圍待命。
等待孫中山下命令,
可是,孫中山沒有按時回到起義總機關。
原來,孫中山在自己的住所接到汕頭、西江兩路會黨的報告:
「官軍戒備,無法前進。」
他還接到楊衢雲的電報:
「貨不能來,延期兩日。」
孫中山匆匆趕到起義總機關,
向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說明情況有變化,商量應急辦法。
陳少白大吃一驚,連忙說:
「凡事過了期,風聲必然走漏,
如果硬要發動,一定要失敗的。
我們還是暫時把事情壓下去,
待以後再說吧!」
會議並經決定於農曆九九重陽之日起事。
經半年準備,不幸先有黨員朱淇洩密,
陸皓東得到消息,
立即安排機關人員轉移,
─ 29 ─
自己最後離開,走到半路,
忽然想起黨員名冊,
不知經管的同志是否帶走,
決定返回機關尋找。
這樣做十分危險,
同行的同志極力勸阻他。
陸皓東說:
「黨員名冊最重要,如果落人敵手,
我們豈不是被一網打盡?
我個人即使冒生命危險,
也要保全同志,實屬份內的事。」
說罷,毅然返回機關。
陸皓東進了機關,
迅速緊閉大門,
取出黨員名冊燒燬。
門外,兵勇果然接踵而來,
將機關包圍得水洩不通。
待兵勇破門而入,
名冊已經燒成灰燼。
如釋重負的陸皓東露出欣慰的笑容,從容被捕。
陽曆十月二十七日,
皓東與程耀宸、程奎元等六人被捕。
次日,
同志丘四、朱貴全等四十餘人,亦邁逮捕。
國父祇有設法離粵赴港,
因此 國父領導之第一次起義─廣州之役,乃告失敗。
皓東被捕後,
譚鐘麟令南海縣縣衙李征庸審訊陸皓東,
妄圖迫使他供出同黨,一網打盡。
陸皓東昂首挺立,不跪不拜。
他反令李征庸拿紙、筆、墨來。
陸皓東奮筆疾書:
「吾姓陸名中桂,號皓東,香山翠微鄉人,年29歲。
向居外處,今始返粵,
─ 30 ─
與同鄉孫文同憤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
官吏之貪汙庸懦,外人之陰謀窺伺,
憑吊中原,荊榛滿目,每一念及,
真不知涕淚之何從也。
居滬多年,碌碌無所就,
乃由滬返粵,恰遇孫君,客寓過訪。
遠別故人,風雨連床,暢談竟夕。
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標,
孫則主滿仇之必報,思治其本,
連日辯駁,宗旨遂定,
此為孫君與吾倡行排滿之始。
蓋務求驚醒黃魂,光復漢族。
無奈貪官汙吏,劣紳腐儒,
腆顏鮮恥,甘心事仇,
不曰本朝深仁厚澤,
即曰我輩踐土食毛。
詎知滿清以建州賊種,
入主中國,奪我土地,
殺我民眾,據我子女玉帛,
試思維食誰之毛,誰踐誰之土,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與夫兩王入粵,
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尤多,
聞而知之,而謂此為恩澤手。
要知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以光復漢族;
非誅除漢奸,又不足以廢滅滿清,
故吾等尤欲誅一二狗官,
以為我漢人當頭一棒。
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
但我可殺,
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
公羊既歿,九世含冤;
異人歸楚,吾說自驗,
─ 31 ─
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李征庸狂施酷刑,
陸皓東拒絕供出同黨。
鐵釘插入陸皓東的手、足,
鑿掉了他的牙齒,
鮮血淋淋的他始終堅貞不屈。
他橫眉冷對審判官,嘲弄地問:
「你雖然嚴刑加之我身,
但我肉痛心不痛,
你又奈我如何?」
措辭激烈,而意氣昂然,
十一月七日就義,年僅二十九歲。
陸皓東是中國革命流血的第一人。]
革命先烈陸皓東,
拋頭顱撞開了陰霾的晴空,
灑熱血染紅了祖國的河山。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啊!
永遠映耀革命烈士陸皓東。
張 航 2006/07/04 20.36初稿於臺灣高雄市苓雄區和平一路110巷1-2號
─ 32 ─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