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子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9/08/04 文章: 2951 来自: 中国 积分: 6958
:
|
|
今天晚上,打开每天必看的央视十二台,正在进行张绍刚主持的《大家看法》节目。讲的是“三颗糖果”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故事中主人公---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因为三颗糖果,一夜之后,在新疆北方奎屯市郊的农场野外,被冻掉了双手和右脚的惨景。如此惨烈的结果,让人禁不住痛心和伤感。才十二岁,她的人生舞台还没有真正拉开序幕啊!
可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是怎样造成的呢?随着主持人先抑后扬的介绍,我的心由痛变得沉重起来。小孩子不读书吗?回到家没有家长陪伴吗?家教时的方法是正确的吗?孩子为什么会形成撒谎、偷盗、欺弱乃至淡漠亲情仇恨家长的心理呢?为什么生活老师抱怨家长不去学校看望孩子关心孩子?为什么家长认为自己呕心沥血为孩子付出而不被孩子接受和认可呢?为什么老师遇到了问题就只晓得给家长施加压力电话通知必须到校而不是积极主动通过自己去想方设法呢?有问题了,老师怨家长不配合,家长怪学校没抓紧,学生呢?在家想着如何过父母的关卡。到了学校,又想着如何过老师的关卡。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家哄父母。在校骗老师。这样还好,还算基本正常。最可怕的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学校老师教差的,而学校老师又认为家长偏袒孩子,没有看清楚孩子的问题所在,又如何对症下药呢?于是,教育的误区被越来越深的人为开拓,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深渊。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孩子回到家里,被家长像防贼一样数落和体罚(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是为孩子好。),没有一点长处被家长看见和鼓励(这样教育环境下的小孩子,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被家长小心提防,使亲情流失。而走出家门的孩子,与在家时判若两人(这种情形正是教育效果恶性的初期表现)。强霸同学之物,用非正确渠道得来的钱去来买所想的吃食(在家里是家长统治一切,没有民主氛围。在校时,小孩子的霸气实质上是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家长教育方法的缺乏耐心和不策略,导致仅有十二岁的女孩子产生离家出走的可怕想法。想法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但社会大气候的方方面面如同演绎现实的大戏台,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的做科,家长校方以及社会中人的云云,林林种种,没有个性的人也该有个性了,不想长大的孩子也该早熟了,现实中的空气就像注射了过期催长素一样弥漫。孩子不争气的欠同学钱,父亲一露面就被女儿同学要求还钱,而父亲掩饰着愤怒,且把去学校看做最痛苦的事情。父亲心凉了,自然去学校少了。去的少了,就会被老师认为不配合不重视。而生活老师呢?不应该把自己定义在只负责学生吃饭睡觉的简单事宜上。为什么只去怪责家长不关心孩子呢?作为生活老师,负起你的那份责了吗?小孩子住校没有亲人来过问,心灵会很孤单,有人去温暖吗?而尿床等事情的发生更会伤孩子的自尊心。一份没有温暖的自尊心就这样被活生生扭曲在这个孩子做过的一件件让学生、老师、家长头疼失望的事情上,大家对她的态度非但不会影响她的行为的继续,还会因此给予她更大程度的快感。因为,这样的事情会让更多人关注到她。于是,鸡生蛋,蛋孵鸡,犯了错误要被老师告状被家长修理,修理完毕后再去做随心所欲的不良事。持续不断,周而复始。效果,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恶化,教育方法依旧简单粗暴,教育效果仍然恶性循环着。
被家长体罚跪在灶台前的孩子,乘父亲酒醉熟睡之机,穿着单衣跑向家外,跑向不懂事孩子心目中那个自由的天地。北方的冬夜是绝对不会含糊的,凛冽刺骨,像张着血盆的兽口。孩子却在树边不知险恶地睡着了。最伤心的是,睡梦中的孩子在那晚是否做了甜美的梦,是否梦见自己出落成可人的大姑娘,正在时常对自己嘘寒问暖的父母身边,畅想着美好,计划着分担父母颠沛流离打工的生活重担。。。。。。而寒冷的次日,醒来的孩子虽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两只手,一只脚,成为终身残疾!这个铁的事实不知会警醒多少赋有教育责任和教育义务的人们?这个血泪的故事又会飚起多少学龄孩子内心的波澜呢?我们都无法一一考证,但至少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至少应该引起大家对教育本身意义上的重视和落实才对啊!
_________________ --------------------------------------------------
何燕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dingm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