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李兴濂随笔一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文章时间: 2006-3-18 周六, 下午7:00    标题: 李兴濂随笔一束 引用回复

李兴濂随笔一束

选择最好的

今秋,我买了一筐苹果。每当吃苹果时,就挑选筐里有斑点有腐蚀的吃,让那些硕大光滑的苹果保存得更久些。可是,原先是好好的苹果,渐渐变坏了,每次去筐里拿苹果时,都可以找到坏苹果。就这样,一筐苹果吃到最后,我没有吃上一个好苹果。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朋友笑了,说:“你天天挑坏苹果吃,自然就吃不到好苹果了。你要挑好苹果吃,就能天天吃到好苹果。这叫宁吃仙桃一口,不啃烂梨半筐。”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生活亦如此,生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抓住机遇,才能提升生活的质量,才能寄希望更美好的未来。把好的留在最后吃,就会变成生活的奴隶。凡是生活给予的,不管好坏都必须接受,不能取舍,把希望寄托在筐里那几个好苹果上面,只能像苦行僧那样,在每次吃最坏的苦捱中过日子,最后那几个好苹果也变成烂的了。
西谚云:看看都有什么鸟,然后抓住最美的一只。选择最好的,才是生活的主人!

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这是我远房叔辈的人称“老饱学”经常说的一句话。开始不明白,后来读了一些史书,才知道低头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淮阴侯韩信曾经低头,忍受胯下之辱;三国刘备曾经低头,屈身恭请孔明出山;勾践曾经低头,卧薪尝胆。他们之所以低头,忍受奇耻大辱,屈尊俯首,就是他们在低头那一刻,就坚信他们的头会高高扬起。
低头也是一种谦逊之德。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去一座低矮的茅屋请教于一位老科学家。他挺胸昂首走进小茅屋,一进门,他的额头就撞在门框上,额头青肿了一大块。老科学家看他这副样子,笑道:“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后来回忆他成功之道时说,他的成功源于那次拜访,他懂得了谦虚。
学会低头,让人看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以谦诚之心做人处事。低头是为了昂首。低头处事,昂首做人。人不怕低头,怕的是低下去,再也抬不起头。如果我们学会了这种人生智慧,既使你在低谷深渊,谁不能说你不是巨人!

留点余地

那年一位朋友听说我在政府工作,就托我为其退伍的儿子安排个工作单位。因为政府有文件规定,我就一口答应了。后来,才知道政策有变,自然工作也就找不成了。我弄得很元尴尬,见了朋友,脸上火辣辣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一个人办事或说话,就要留有余地,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这不是什么滑头,而是解救完善自己的一种方式。凡做事说话都不能十全十美,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能把话说得太死,把事做得太绝。把话讲得有弹性,做事留有余地,给别人或自己有个灵活的安排,才是明智之举。
留一点余地,就是留一条退路,留一片蓝天!

高擎生命

从我远望苍岩绝壁上那一株株青松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再也放不下它了。它们的根不像其他的树根深埋在地下,而是大部分都裸露在地面,龙盘虬结,蜿蜒曲折,有的抱着石壁,有的钻进石缝,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它们不是一般地生长,而是根与根紧紧与石壁相连,从岩壁上匍匐着,站立起来,用自己的躯体高擎着一蓬一蓬葱茏的绿!它们以生命的顽强,寻着土壤,觅着水份,它们承当了生长绿荫的使命,高擎生命,以不屈的毅力展示着勃勃生机。有谁能够更能淋漓尽致地诠释这生的欲望和长的信念呢?它们裸露、匍匐、挺拔,传达给人的是力的宣泄,是顽强奋斗的精神。
苍岩绝壁上的青松,面对现实,刚毅顽强,只有适应和抗争。它们所显示的是身处逆境又顽强抗争的性格,让我久久仰望而生敬意!

脚步
人,当呱呱落地,从迈出歪歪斜斜第一步起,就开始走路了。每个人都在走着,在生活与生命的路上。
有的人走路,发出一连串的声响,像急驰的马蹄或密集的鼓点;有的人走路,步履稳健,落地有声,仿佛一步下去要把地踩个坑;有的人走路,总是不慌不忙,迈着缓步,四平八稳走过生命的每一步……人,就是这样走着,走过每一天。
曾经有一种脚步深深地感动我。那是在冬天的早晨,在军营的操场上战士们的跑步声,那一刻齐刷刷的一个节奏,威武雄壮的脚步夯实了大地,唤醒了黎明,显示着足以排山倒海的力量!
我曾去过韩国,清晨在公园散步,我发现韩国人散步也是急匆匆的,别说走在路上了。从他们的脚步声,我看到了韩国人争分夺秒的习惯。中国几千年来信奉的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慌不忙,斯文惯了。中国人的脚步像恬淡的田园牧歌,而韩国人的脚步像高亢的摇滚乐。
脚步折射人的精神价值,记住,人都有一双脚板,但走向的不一定都是明天。有的人踏着时间,像飞鸿踏雪,悄无声息,了无痕迹,瞬间便被后来人的脚印掩盖了;有的人留下了一个个深深地脚窝,这一个个深深地脚窝,最后便结晶为人类智慧的珍珠。

多想一步

一步,似乎算不了什么,然而人生之旅正是一步一步积攒而来。人生之旅常常因一步而决定成败和今后的命运,带来戏剧性的命运。也许一步,就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在街头看见一个老妇人叫卖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0美元。他用手举猫发现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成的。不过那猫眼则是珍珠的,至少也值上千元。于是,他花了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回去后将这事讲给同事听,同事询问一番后,忙赶过去花200美元把猫身买回来了。这个人很不理解,将同事嘲笑一番。不想同事不声不响地坐下来,用小刀刮猫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金光闪闪的印迹。这猫身竟是纯金做的!原来同事凭常理推断: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猫的全身决不可能是黑铁铸成的。他不过是多想了一步,就换来了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
有些伟大的发明发现,并非都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研究才得到的,只不过是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多想一步的结果。奥地利一个叶央布鲁格的医生一次在解剖一个胸腔积液病人的尸体时,忽然想到父亲在经营酒业时,常用手指关节敲击木桶来估量桶中还有多少酒,便萌发了用手敲叩病人胸部根据音响来作诊断的大胆想法。后来,他发明了“叩诊”方法,这种诊断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爬梯子时不慎失足摔了下来。一般人摔倒了就只知道疼痛难忍,而爱因斯坦却多想了一步,从身体笔直坠地的偶然现象中,领悟发现了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路程运动这一重要的力学原理。凡事都要多想一步,才不会与机遇失之交臂,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知道”

二年前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了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时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够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是比较侥幸吧!”记者不死心,追问道:“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那我就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记者最终仍不肯死心:“可是像我们这么轻松交谈,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严谨。”这次丁肇中的回答依然是斩钉截铁:“不是。可是我确实不知道。”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专访谈话。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取得了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张口闭口都说“不知道”,显然太失脸面,甚至于有失身份。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其形象理应是“万事皆通”的,怎么面对如此简单的问题竟然回答“不知道”呢?面对丁肇中的严谨,联想到时下某些明星乃至官员,镜头前一站,摆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状,应答如流,头头是道,结果闹出所答非所问,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一些事物,不知道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却偏偏要冒充知道!

高贵的灵魂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贝多芬虽然出身低微,一介平民,但他的灵魂是高贵的,他不向入侵者献媚的行动让人肃然起敬。而利西诺夫斯基公爵尽管他出身高贵,但他的灵魂是低贱的,他向侵略者奴颜婢膝地献媚是让人唾弃的。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尽最大努力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件工艺品。结果爱因斯坦交了一个十分笨拙的小木凳。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却说:“这是我第三次做的,我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比前两次好多了。”
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海军上将科。弗里将军,将军让他说几件比较满意的事。卡特洋洋得意地说起他在海军学院毕业时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58名。”他以为将军全夸奖他,谁知将军却责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这句话使卡特十分惊诧,他答不上来。从此后卡特牢牢记住了将军的话,并将其作为座右铭,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最终他以坚忍不拨的毅力和永远进取的精神,成了美国第39任总统。卸任后他在撰写传记时,标题就是:你尽最大的努力了吗?
生活中,有些人成绩卓著,令人佩服,有些人却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决定人们成效的,往往不是外部条件,也不是自身才能,而是能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只要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不会平庸虚度一生。

魔自心生

一个和尚每次打坐入定时都会遇到一只蜘蛛,在他面前搅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修行。于是他向师傅请教。师傅说:下次蜘蛛出现时,用一枝毛笔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它是何方怪物。和尚照师傅的教导办,待坐禅后蜘蛛出现时用毛笔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蜘蛛就溜走了,和尚便能安静地坐下来修行。打坐后和尚发现那个圈竟画在自己的肚皮上。和尚不解,再次问师傅,师傅说,心不静则生魔,蜘蛛非捣乱,是你心神不宁,走邪入魔。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烦恼和困扰,而一些烦恼和困扰常常来自自己。因此,保持良好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魔”才远离身心。

沉寂之美

“我有一间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假如人间的善恶无法分明,我宁愿漂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这是一位女诗人临终前写的诗。读它便有一种久违的情愫,从心灵深处袅袅而起,向着身外澄澈的蓝天,径自飘飞而去,含笑在天宇注视着这个热闹喧嚣的世界。沉寂本身无言的魅力和丰盈心灵的博大深邃,如诗,如禅,冷艳高贵,典雅美丽。
生命中原有的源于内心深处的空灵宁静,假若被终日的奔波忙碌,功名利禄所取代,那我们心中还剩下什么?

等待三天

一位学者应邀去美国访问,他来到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老太太穿着很被旧,身体也虚弱,但她脸上蓄满了喜悦,学者受到感染,选了一支花。“你看起来很高兴。”学者道。“为什么不高兴呢?一切都这么美好。”老太太的回答令学者回果不已。“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了。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这句平常的话,藏着一颗怎样的希望之心!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不幸和烦恼,只有真正的幸福和愉悦。而我们常常在不幸和烦恼到来之时,缺少平常心境去对待它。只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不幸和烦恼就不会长久在你身边。

只选一种

一个小女孩去野地里捡草莓,她觉得很辛苦很艰难,因为叶子把草莓挡住了,太阳又很毒辣。正在这时,野地里一个长着白胡子的小仙人出现了。小仙人给小女孩一把笛子,告诉她:只要一吹笛子,草莓就会露出来,不用费劲寻找就能摘下草莓。小女孩很高兴,可是却没高兴多久,因为她立即发现只有在她吹笛子时,草莓才露出来,笛子一停草莓又不见了。可她怎能既吹笛子又摘草莓呢?小女孩最后只好放弃笛子,一边寻找一边摘草莓。
这是我童年时奶奶讲述的故事。奶奶说,如果你要得到什么东西,你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天下没有不付出就获取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奶奶讲的故事了。在生活的十字路口上,不再彷徨,而是放弃其它道路,只选一条道路走下去,为了得到满足得到快乐,就要放弃很多满足很多快乐。“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正因如此,我才拥有了一条道路上的满足和快乐。


大罐

一位作者送给作家贾平凹一只古时的大陶罐,贾平凹爱不释手,在大陶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罐者观也,得大罐者能大观,能大观者则大官。
“得大罐者能大观”这句话说得多好!观天文,观地理,观古观今,观人观物,世事达观皆学问。贾平凹也许当不上大官,但由于他的大观,才为我们写出了那么多的作品。

生活之篓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石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就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重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一个扣子

农民的儿子在外做了大官,一天,衣锦还乡,在亲朋好友的一片赞扬声中,其父却严肃地指出儿子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儿子不服气地说:“不错,我为官多年,工作中确实存在缺点和错误,但比起优点和成绩来,这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父亲默默拿起一条锁链,让儿子拴住一条狗。不多时,狗挣断锁链逃走了。儿子捡起铰链发现一个扣子锈坏了。“看到了吧,”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这条铁锁链共有一百个扣子,其中九十九个都完好,只有那一个被锈坏了,结果连一条狗也拴不住啊!”

对话

一个健康的男子,在路上嘲笑一个又盲又跛的残疾人。残疾人说:你以为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什么都看清了;你有双腿,就一路顺利了。其实,谁也看不见对方的真面目,谁都得靠拐杖在生活中摸索探幽。人的理智与情感总是跛脚,一路曲曲折折坎坷坷。请问,谁不是颠颠跛跛去寻找人的本质;谁敢说他一生没走过一条痛苦而无望的歧途。

父亲的“地图”

一位父亲说,父母的责任不是替儿女行路,而是给他们一张地图。当儿子上大学时,父亲就给儿子绘了一张“地图”:
——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也怎样对待别人;
——不要打破别人的希望,因为那可能是他的所有;
——不要乞求财富而要乞求智慧和勇气;
——不要依赖他人,新的、先进的、划时代的思想都出自那些独立的思考者;
——不要害怕说“不知道”,不要回避说“对不起”……
父亲给儿子的“地图”,原来是父亲人生的总结!
————————————————————————————————


作者地址:辽宁省本溪县委统战部李兴濂
邮政编码:117100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李兴濂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美祉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11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1072


文章时间: 2006-3-22 周三, 下午2:13    标题: Re: 引用回复

精典的一束.
_________________
美祉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美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