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小溪清清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4/15 文章: 425 来自: 郓城 积分: 1502
:
|
|
百脉泉游记
“西趵突为魁,东百脉为冠”。
济南东三十里,百脉泉内,柳绿鸟翠,泉口众多,其中墨泉状若盆口,水势浩浩;龙泉湾内,明水湖中“银钱串串”;梅花泉边,石台朱栏,菊香兰幽。五眼泉口,竟相喷涌,酷似香梅盛开,故曰“梅花泉”。
漱玉泉位西北角,石瓯满玉,沸若仙汤,细小之琼珠,源于地宫,四季花开不谢。因易安居士在此漱口而得名。游至此,近石台,伸玉手,亦拘清泉一捧,漱口洗面,借以吐故纳新。呜呼,临灵沼,浴清泉,漱圣水,不禁默念暗祷:愿词宗有灵,赐高意灵感于吾,“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自此后,吾思亦如泉之仙汤荡漾,为世人奉献典丽之篇章。
清照祠内,赏佳联,品妙语,思高意,睹芳容,偎侗体,抚长袖,牵玉脘。。。。。。。。踯躅左右前后,迟迟不忍他游。嗟夫,一曲《声声慢》,古人今人共泪,“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的,怎一个“恋”字了的!
柳烟里,溪桥下,红鱼悠悠觅食,青荇油油,随水而动,卵石圆圆,清晰可见,偶有伉俪佳偶临池,倒影幢幢,趣味盎然。黄鸟白鸥,无视众人,不时立于池边,漱口照影,自得怡然。古人有诗云: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颗颗如珠碎,云云比镜平。不能容小艇,但可濯长缨。还有:池清能照影,风激好闻声。等等佳句名联。
出的园来,游车之上,丈夫小女因累乏所至,昏昏欲睡,趁此掏出纸笔,写就小诗一首,以记百脉之游:百脉灵泉池池清,串串银钱水底腾。仙汤滚滚沸珠玑,琼花朵朵系玉绳。
太行山记
“世上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亦;不为,易者亦难亦”。愚公移山,自小知之。
国庆佳节,随团出游,雨中至太行。淫雨霏霏,山险路滑。又因其开发较晚,途中并无休息打尖之所,导游力劝自索道上。吾等众人,不听劝阻,一心体悟攀爬之乐趣。力攀之。秋雨连下十数日,乃千年不遇。山中岚气缭绕,涧水隆隆,石级陡滑,险象叠生。游人中数我年高,身臃体肿,且背一包。刚上不足百级,则气喘吁吁,心跳几乎出喉,双手抱树牛喘!“此处至顶,不及万分之一,尔恐难至。”导游有放厥词。吾摇首,自顾攀之。偶偎树而坐,吃点水果糕点之类,填其腹,以壮其骨。此时,已近中午,雨已停,众人声息渐远。吾细思:吾力之昏,不逮众人,可吾之毅力,众人之上亦。愚公尚能移山两座,吾有健全之双足,石阶千级不逮,岂不贻笑大方?吾虽不是男儿,亦是梁山之后人,就此退却,梁山好汉之脸面,会因我而失色亦。思至此,力陡增,步轻些许,继而攀之。
峰回壁转,只闻人声,不见其影。吾知吾已尾其后多亦,脚下涧水隆隆,云雀时鸣左右,岚雾汗水已透衣衫。“有野兽否?有陌生山人否?”心惧。山风过,树哗然,有追命之感。脚生风,力追众人。
隐约之中,见一胖男,亦气喘如牛,几步一歇,吾心宽之,随与之为伴。“里走,里走。。。。。”胖男奇丑,脸色如腊,虽只字片语,九牛二虎之力俱费亦。气稍平,即吐慰语,并与吾比肩而行。每至陡滑处,大手讪讪相牵。吾泪至,含首视鞋。
因胖男奇丑,猪嘴蒜鼻,游车之上,吾曾力避之。因吾妙语连珠,红衣翠秀;再者吾以嫂子辈称,几个油嘴滑舌之徒,纷纷围而攻之。再加长期幽居在家,能远游,又有风趣帅男相伴,自然话多,随眉色飞舞,飘飘然,不知所以然。话到高兴处,一帅男曾允吾,背亦背吾至山顶。可此时,帅男们踪影全无,声息不闻。只此丑男伴左右。乌呼,人心见于危难之中亦!
友爱增力,吾一言不发,脚下渐快。人声渐近,梵音阵阵天来,层峦叠嶂,尽收眼底。吾终及顶亦。俯视来时崎路,已被红叶尽掩亦。及古刹,众人合影留念,呵呵,吾力排众帅哥,与丑男紧紧相握亦。
时至傍晚,下的山来,回目仰望,峰高入云,不禁自问“吾果能及顶否?”导游也叹“难道双目错睹亦?”众人亦纷纷称奇。吾又处于一片赞扬声中。飘飘然离吾远去亦。眯眼细思:世上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亦;不为,易者亦难亦。还思:路遥知马力,危难见人心亦。
梦游桃花园
“青青,青青。”朦胧中听的几声呼叫,细眼一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你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等我说完,竹杖芒鞋,白须飘飘的仙翁就自报家门。“孩子,你不是喜欢我的《桃花园记》么,今天我就带你到此一游。”“啊!”我雀跃,顾不得发乱鞋拖,拎起外衣就走。
一条清清的小溪和着细碎的桃花涓涓地流向远方。夹岸是大大小小的桃树,树下的毛茸茸的小草。一条小路铺着青石板,蜿蜒着向桃林深处延伸,望也望不到头。此时桃花正艳,蜜蜂翁翁地闹着这春红,蝴蝶也翩翩起舞。我在桃树上爬上爬下,时而学猴倒挂,时而仿龟探海,并使劲地摇那粉枝。弄的老翁一身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我一边嬉匿一边佳句迭出,偌的陶公仙须一颤一颤的,用竹杖指着我的脊背,直呼顽皮。
“”嘻嘻,哈哈。”忽地里听得几声翠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飞瀑,瀑下碧贪幽幽,几个姑娘真在水中追逐嬉戏,弄的到处飞珠滚玉。我调皮地朝陶公伸伸舌头。:哈哈哈,水精灵!“不等得到陶公默许,我已烟一般地没入那汪泉水中了。”花仙子,花仙子!”我人刚到,赞誉也随之入耳,我便更飘飘然起来。天光云影,清风徐徐,我一会学蛙,一会仿鱼,还学小鸭子拍水,弄的琼花四溅。我们嬉匿复展在清池里,俨然是一群快乐的天鹅!玩啊,玩啊,玩累了,我们就躺在浅水里的大石头上,细着眼享受日光。此时空气好象也停止了流动,鸟儿也停止了歌唱,只有那溶溶的太阳泻在身上,我的心里暖暖的,便满是花的芬芳了。
“月老娘,明晃晃,磨麦麦,看老娘。。。。。。”恍惚中听得几声童谣,只件三五顽童,带着两只小狗,前呼后拥地卷来,原来他们奉了爷娘的命令,来呼午饭。“姐姐,到我们家吃午饭吧。”“好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一边答应,一边去推桃荫下半醒半睡的陶公。“哈哈。。。。”陶公一边朗笑,一边拽着疯疯癫癫的我,随顽童姑娘而去。
芳草还未浸满土台,豆花丝瓜已经爬上半架知篱,但见白马槽边饮水,母鸡带着雏儿挠草垛前,小山羊偎在妈妈身边,悠闲地看小猪吃食,最是那只老狗,看见我们不光不咬,还轻轻地摇着尾巴,一边嗅着我们的裤角,一边前面引路,好象迎接久别的主人。陶公挽起胡子道:“老公一去六百多年,这里仍风景。。。。。。”我忙接过话茬,随口吟到:“转瞬六百年,陶公携女还。昔日景依旧,今日人倍欢。境外虽盛世,仍羡桃花园。物我两相忘,寄情山水间。”
开饭了,雪白的莲藕,碧绿的油菜,软软的小豆腐,还有金黄的炒鸡蛋,那一大筐葱油饼,冒着热气儿,更是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儿!主人搬出自酿的米酒,老老少少的一大桌,老狗也 偎在脚边凑热闹,一会嗅嗅这个,一会嗅嗅那个。菜香饭甜,杯深酒满,席间笑语声喧。两杯米酒下肚,我渐渐觉得身轻若燕,随着阵阵仙乐,似有一朵粉莲将我托起,着莲靴,穿翠袄的我随着山涧的清风,悠游在这名林佳泉间。。。。。。
“妈妈,该起床了。”“啊,原来是一个梦。”女儿从窝里探出身子,已经开始穿外衣了,我半眯着眼睛,磨磨蹭蹭地不愿起床,真想把这梦永远做下去!送走女儿之后,我赶快掏出纸笔,记下此梦,等女儿回来,晚上讲给她听。人生的路很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谁也难免有走累的时候,我要在女儿的心里植下这片净土,以便她将来走累的时候,也有个可以歇息的地方。
红叶谷游记
红叶谷,早向往之。星期天,携女应佳朋之邀,游之。
果然名不虚传,进的门来,但见秋叶满山,红中带黄,灼灼夺目, 小女连连惊呼,吾亦击节称奇,碍于大庭广众,不敢高声。恐失淑女之态亦。(窃笑)
虽已秋尽,蔓园内仍青叶坠藤,绿草茵茵。曲桥水榭,木屋茅舍掩于翠竹柳下。溪水由泉,淙淙有声。小女随朋入情人谷,吾独避崖下,临池听“琴”。思北国求学之长女,冷暖喜怒可否有人关心?再顾水中孤影,孑孓相吊,听水也似曲管幽咽。不觉泪至。旋思: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迅出情人谷。
溪水潺潺由泉,梵音阵阵自幽林古寺中来,红叶丛中,隐约一联:竹疏烟辅密,梅瘦雪添肥。众人纷纷驻足默颂,唯吾掏出纸笔记之。小亭廊柱也有一联:塔耸青山近,泉幽白云舒。再联是:水面文章由风写,山中画意任云描。赏联听钟观红鱼,洗面濯足牵青荇。乐而忘友,掉队多次,夫怨女嫌。匆匆跪拜灵沼妙泉,且跑且跳,及至归队,已吁吁牛喘。友夫人窃笑。吾不视,偷眼观云。
及了望塔,夫力昏,不足十级,已脸黄唇紫,吾独携小女,拾级而上 。及顶,一揽众山,峰峰壑壑,尽收眼底。红叶灼灼映天,灿若丹霞。不禁吟诵起“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丹叶醉晚霞”等等名句来。可言已出,而意未尽。置身塔顶,倚栏细思:春之勃勃,秋之硕硕,华春当诵,硕秋可歌。伟人曾有诗云“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吾年不及秋,常悲秋,欠揍!(又窃笑)
圣水泉,天趣园, 蔷薇园,绚秋湖,也各有其趣。整个红叶谷如一巨大盆景,置于泉城南部山麓。及至月牙湖(自名之),已近傍晚,虽游兴未尽,怎耐朋呼女缠夫也怨,不由得,采红叶几片,匆匆豪车钻,赴舜德,饥肠填。
蒲柳山庄
红山脚下,蒲柳山庄,有井一眼。莹莹碧水,不浅不溢,始终齐口,人称满井。井旁有亭,蒲公在此设坛采风,《聊斋志异》得以书成。
《苦瓜吟》
大约清明节前后的一天,我到邻居家点炉子,看到她家院子里到处是苦瓜秧苗,也便挖移一棵到我家的花园里。绿绿的小苗,栽到地下不几天,也便长出了长长的藤。我用塑料绳把它系上,挂在葡萄架上,那不起眼的小苗也便分外的茂盛起来,尽努力地伸展着手臂和腰肢,与茂密的葡萄争浴太阳的光辉。
藤在慢慢的延伸,叶在一天天的伸展,终于有一天,一朵淡黄的小花展现在我的面前。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一朵并起眼的小花没什么欣赏价值,根本不能和它旁边的月季比美。可每当我驻足于蔓蔓绿绿的瓜藤下,也便产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来。
淡雅别致的小花开过以后,便能结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苦瓜来。这苦瓜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它利尿,防暑,常吃可预防高血压和血管硬化,既能清新明目还能延缓衰老。据说还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能。用它来烧鱼,炒鸡,闷肉,做汤都可。且他只苦自己,不污染同伴。鱼,鸡 ,肉,汤均不苦。所以大家叫它“君子菜”
我今年夏天炒过,闷过,凉拌过。它入口苦,可只要下去喉咙,口里便觉的格外清爽!刚刚苦过,便迫不及待的要尝试第二次的苦头了,以后便是越吃雪先吃。呵呵,有一次,刚刚长成的小瓜被朋友摘去了,我便想的要命。就从葫芦架上摘了一个葫芦来,暂时安慰一下这张谗嘴。可炒了一大盘的红烧葫芦,只吃了一片,就苦的我捶胸顿足,饭也不能吃了,菜汤更是其死黄连!哎呀呀,此时此刻,我更佩服苦瓜的君子风格了:只苦自己,从不连累别人。
世人都买甜瓜,有谁吆喝苦瓜?人人爱吃甜瓜,有谁爱吃苦瓜?苦瓜之爱,同予者何人?!
老井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吃的用的都是自来水,省去了挑水担担的疲惫。可是每当打开自来水管,故乡那口幽幽的老井,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故乡是个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庄,村的四角各有一口井。我记忆中的老井位于村的西北角,那井内圆外方,由几块大青石围着。井旁有棵老柳树,也不知多少年了,树心都空了,可仍郁郁葱葱,因常有孩子攀爬,树皮也便光光的。从我记事起,老井就没寂寞过:夏夜大柳树底下铺着一张一张的草席,男女老少或坐或躺,或说或笑,煞是热闹。孩子们就在附近做游戏,累了就偎在爷爷奶奶怀里听那些天上地下的鬼怪故事。。。。。。
一到农闲,老井就更热闹了。不断的有民间艺人来说书唱戏。柳树上挂一盏大气灯,一桌二凳三壶茶,节目就开始了。老人爱听《包公案》《施公案》,孩子爱听《哈尔滨起案----反特记》。当时审花荣的坠子书是最受欢迎的。花荣总是先唱一段《反特记》,等把孩子们都唱睡了,再唱几段《包公案》。这戏一唱就是十天半月的,每到晚上,我和弟妹们就搬着小板凳,小草席一类的坐位早早去占地方。娘和姑姑收拾完家务,就各端着一大筐玉米,一边掰玉米一边听戏。(那时候很少有卖小吃的,听戏听饿了,我们就回家扒锅底,炉下那又香又甜的地瓜,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有戏的夏夜。)男女老少,常常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哄笑,时而唏嘘。唱啊,唱啊,直到男人的烟袋不再吧嗒,女人门的玉米也剥个差不多的时候,书场才散。"下雨了,下雨了。"孩子们总是在娘的谎言里,蒙蒙懂懂地回家。
老井离我家足有半里路,父亲虽是农民,可身体柔弱,爱看闲书,既没力气,也懒的很。姐姐既没我长的高,也没我长的壮。所以挑水的担子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的肩上。从十四岁起我就挑起了为全家八口人挑水吃的重担。每天起来,吃过外婆为我准备好的一块地瓜或者一个油盐窝头后,一句话也不说就去摸扁担。等把水缸挑满了再去上学。那时我穿着花方各的粗布小褂,黑花条的粗布裤,妈妈做的方口黑布鞋。挑着水走在街上,总会赢来好多目光和赞语。那时我家连个梳妆的镜子也没有,所以,尽管挑水很累,我总愿意对到井台上去,有时候把担子靠在柳树上,痴痴地看井中晃来晃去的影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和邻居说的那样好看。
一晃将近三十年了,我从故乡的土路上走了出来,进城工作了,很多往事也记不大清了,惟独这口老井和老井边的故事,总是难以忘怀。
岁月的印痕
昨天,婶母从老家来,带来了刚晒好的大红枣。“今年的枣收的不多,树老了,你叔说该换新树了,明年就伐了栽小枣树。”
我们离家已经20多年了,老庭院给了二叔,至于庭院怎么样规划,种什么果木当然由叔婶她们定,我不好说什么,可一说到老枣树,我可真有点舍不得。
从我记事起,我家院子里就有三棵老枣树,也不知是哪辈老爷爷种下的。反正在当时是我们村最茂盛的三棵。春天,老枣树长满椭圆形的叶子,黄嫩嫩的颜色,十分悦目。那小叶子静静的,很少左颤右跳,文静的很。也许是枣叶有种特殊的味道,一般的蚜虫是不粘的。下过雨以后,那小叶子便如打蜡了似的,更加鲜艳好看,枣花细细密密地站成一排,虽是悄悄地开着,却引的群群蜜蜂来闹。枣花败了以后不几天,街上就会有吆喝卖蜜蜂的了。老人和孩子就能吃上香甜的枣花蜜了。我也爱爬到树上去,因为我喜欢嗅枣花那幽幽的香气。妈妈说蜜蜂爱蛰淘气的小孩,可是我一次也没挨过蛰。放学后我就拿一个窝头,盛上咸菜,捷猴一样往树上爬,坐在大树杈上一边哼歌一边吃。
夏天到了,老枣树上挂满了粒粒小青枣,我和我的弟妹们天天数来数去的,最下边那几个枝上的青枣儿,就是我们的算盘珠子。我们围着那青枣儿做各种数字游戏。有时候父亲也参加近来。这时候我会更来劲,数字游戏的冠军总是姐姐拿,她答对了,父亲总是把她举的高高,她便高兴地大呼小叫,我有时候不相信答案的正确性,老怀疑父亲偏爱瘦弱的姐姐,就噌噌地朝树上爬,一遍一遍地数那青枣儿,直到证实了答案的正确性才下来。然后缠着父亲讲故事,比赛唱儿歌,这时候我就是当之无愧的赢家了,父亲也就费劲地举我一下,我也就很满足地跳来跳去,欢的像个小猴儿。
七月十五一过,树上的枣腚眼儿红了。哪个枣儿最大,我早已熟记于心。西北角那棵枣树红的很晚,枣皮厚,枣肉多,很哏,也不适合生吃。院中间的这棵,枣儿又脆又甜,红的也早。我们姐几个互相监督着,谁也不许偷摘,必须等枣红透了才可以吃。我们姐妹多,不是她在就是她在,尽管我口水都快咽干了,就是没机会。有时候爬上树,蹲在树杈上,一个一个地摸那些枣儿,无奈树下弟妹眼睛灼灼,我一粒也不敢享用。我就盼着刮风。风来了,雨来了,树上也跟着下枣雨,我和弟妹们不顾一切地在树下来回的跑,为拾几个风落的枣儿,往往淋个精湿。父母也不吵我们,看着我们围着锅台吃风落枣的馋样儿,父亲就向灶下添柴火,母亲就帮我们靠衣服。
“打枣了,打枣了,”树上的枣红透了,琉璃球一样闪闪发亮。父亲铺两张大箔在地上,然后就噌噌地爬上树,使劲摇。平时瘦弱的父亲,一担水都懒的挑,可每当爬到枣树上,便显的格外有力气。他会把整个树晃的疯了一般。枝枝摇摆,叶叶颤动,扑嗒,扑嗒,红枣下起来了,有的砸在头上,真的好痛!我们一边哎呀一边哈哈地笑着拾那乱滚的红玛瑙。这时候我们谁也不管谁了,可以尽可能地吃个够。等树上的枣落个差不多了,父亲就再拿根长杆子,打打落下的。我也猴一样爬上树去,一边吃兜里的,一边用小杆乱拨拉。总希望再找出一些枣儿来。一旦发现个红枣,心里就一阵狂喜。“接好,接好,又一个!”一个小枣落下来,弟妹们一哄而上,你抢我夺,热闹的很!母亲把红的挑出来,放在房顶上晒,青一些的蒸枣窝窝。那枣窝窝的甜味儿我至至今记的清清楚楚!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难得的美食。一年也只能吃上一两次。
父亲在房顶上铺一张大箔,把枣滩在上面。姐姐瘦弱,弟妹胆小,我却长胳膊长腿的,灵如捷猴。一看家里没人了,就朝树上爬。西北角那棵枣树有个枝子拖在房顶上,我就顺着枝儿向上爬,往往三下五除二就到了房顶。匆匆地装一兜半干的枣儿,然后就藏在麦秸垛后面一边吃一边看小人书。晚上躺在被窝里,常听到父亲给母亲说:“这枣儿水分真大,晒不出来。”“嘻嘻,嘻嘻。”我就窃笑着入梦了。至今我家那老房子上的那箔红枣,还常常在我梦里滚动呢。
宋金河畔
小城的南边,有条不大不小的河。这就是有名的宋金河。
元宵节的灯花闪过后不久,春风就吹皱了宋金河。河水也便绿绸子般地荡漾开来。一场细细的雨润绿了堤上堤下的草,蝴蝶花,灯盏花,蒲公英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花儿也都比赛似地竟相开放。南岸有片大果园,那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每年不等燕子归来,就忙不迭地带上了色彩绚烂的头花。高大的杨柳摇摇曳曳,心甘情愿地充当着陪衬人的角色,怡然自得的很。经和煦的阳光一照,软软的熏风一吹,所有的花儿也便都嘻嘻地笑,不信你听听,蜜蜂和蝴蝶此时也正和他们说笑哩。
三三两两的孩子,骑在柳树杈上,半眯着眼睛,吹那不知名的曲儿;梳马的耕夫听了,顺手拾起一片残瓦,躬身一个片投,水面上便浮起了一串串银色的开心花。
小桥的东面是有名的樊林,常青的松柏下是茵茵的嫩草,春天的花是乱点着的,草也不是很高,所有的石凳都半掩在花草从中,每到水中看斜的时候,石凳上就有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在燕语莺声,看林子的老头此时是万万不敢出来的,因为太阳公公都红了脸,双手合上天幕,隐到西山里去了。
哦,宋金河;哦,宋金河畔!
谁人解赏花真面
知我喜草,年关至,夫搬花草数盆置于室。叶碧如丝,花绚似锦。吾却极少伺弄。不日,碧衰红倦,夫怨言相向。吾笑而无言。“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草,生于地,天趣盎然,虽一芽可见其勃勃生机;花,长于野,玉宇精华蕴尽,虽一瓣可嗅春之馨馨。花草入城,栽于盆釜,闭诸华屋,天然之趣尽失矣。夫不解其义。
为慰其苦心,吾复伺弄之。夫喜,躬身频擦盆。吾窃笑,夫又不解其义,斜睨之。呜呼,谁人解赏花真面?!
小溪清清
黄河南岸,有个绿柳成荫的小村庄。村西北角有户人家,院墙根下就是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潺潺的流着,常年不断。隔着一条小路,就是一个大大的池塘。这条小溪就是池塘的源头。据看风水的人说,这叫"凤在头上飞,怀抱龙戏水"。这家不出龙子也出凤凰。
一九六一年十月的一个夜晚,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女婴降生了。产妇拥着女儿,爱怜的吻着她皱皱的小脸。男主人在匆匆的看完她的性别后,扭头出去了,直到一个星期后方才回到家里。没人给产妇熬汤,没人给产妇洗衣。产妇除了煮饭填自己刚掏空的肚子外,还要照顾四岁的大女儿。由于没有奶水,刚出生的女婴哭哑了嗓子,产妇就喂她黄 面糊糊,一边喂饭一边唱:"黄面糊糊,日子苦度,来年收好,我妮不哭。"
农村起名儿简单,不是小花就是小凤,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欢迎,没人给她起名字,二妮就是她的号;也没人带她玩,从她有记忆开始,就是自己玩水。那小溪,那池塘就是她的乐园。后来,不知是从谁嘴里叫出了"青青"俩字,大家也就叫开了。有这个名字的时候,她已经八岁了。
青青的妈妈又接二连三的为她生了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有了弟弟的青青更是丑小鸭了!青青送给外婆养。外婆家在十里外的一个大村庄,村西有一条大河,一到夏天,苇草送爽,藕花飘香,蛙声阵阵,鱼虾成群地戏在莲底,青青象一条快乐的鱼,几乎一天两晌泡在水里。,也学会了各种游技。外婆是大家闺秀,识文解字,可命苦,三十多岁就没了丈夫,也没儿子。所以,自青青跟她后,她就把全部心思都用在青青身上了。她的手巧,能把旧了的粗布衣服改的合身漂亮,能把糙米粗饭做的香甜可口。尤其是青青的两条辫子,更是一天一个样儿,偌的其他小姑娘羡慕不已。只要青青静下来,外婆就拿出鞋样本子,教青青识字。拿出她年轻时穿过的花袄,教青青画上边的花鸟。当然是沙土为纸,木棍为笔。
青青长大了,回到了自己的家,弟弟妹妹们已经上学了。青青割草,拾柴禾,烧锅,看小弟弟。看着书包在弟妹的小屁股上一掂一掂的,青青好羡慕!"娘,我也上学去。""不行,你要看小二,羊也没人放。"得不到允许,青青哭。一年又一年,青青十二三岁的时候,最小的弟弟也上学了,青青也随之走进了本村的小学,从此青青有了关于小学的记忆。
青青穿的破,头发也不经常梳。小朋友们都不爱和她玩,她读书。读完了识字课本,再读〈农村大众〉之类的报刊。真没书读了,就翻出那些古老的中医书籍,背中医歌诀。半路出家的青青,经过几年的努力,竟然考上了高中,成了九个女生中的唯一的高中生。
青青的高中生活是在一所乡村中学度过的。那所乡村中学很大,离村子很远。周围是平展展的原野。一到春夏,学校就象漂在万里碧波里的一艘大船。学校的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一到傍晚,青青和的她同学们就象出笼的小鸟,扑棱棱飞向广原。那油油的麦苗,依依的杨柳,还有那涓涓流淌的小溪,全沐浴在夕阳里。青青最爱猴在树上,和那婉转的鸟儿争啭。不少男生,不远不近地站着,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听青青唱那不知名字的歌。青青是他们心中的百灵。
学校的前面有一大片梧桐林,高大的桐树象把把巨伞,罩着那块平展展的沙土地,那也是青青的乐园。青青喜跳绳,当时,青青穿着妈妈做的绿方格粗布小褂,白花条粗布裤,方口黑布鞋,一把小刷子束在脑后,随着跳绳的节拍,小刷子也跳来跳去的,象只快乐的小松鼠。教历史的肖老师,常隔着窗户看青青跳绳。他说:青青有灵气,跳起绳来,也象一条彩带,且满坠着诗歌。
也许是青青基础不牢,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高考时青青老生病,几分之差落第了。再考,再落,直到八三年青青才终登黄榜。青青怕了,不敢报好的学校,结果高分低就,上了中专。
外婆十年大祭,青青去祭外婆。也许是命里注定,妈妈和外婆的邻居闲语几句,竟然为青青定下了终身。呜呼,青青从此就和苦恼结了缘。
学校生活总是快乐多多,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就是唱歌,疯玩。尽管衣旧饭简,青青的脸上始终绚烂若夏花。一天,青青在书册里突然发现一张纸条。语言虽是泛泛,青青却第一次红了脸。从此青青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漂亮可爱的女孩。自此青青低下了头,停止了唱,再也不那样疯疯癫癫无所顾忌了。送纸条的男生没敢露面,青青始终蒙在鼓里。直到毕业分配那天,那个常在青青眼前晃来晃去的忧郁王才替青青提起了行李。送青青去车站。彼此不说话,泪噙在眼里。这便是青青心里的第一个恋人。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彼此再也没有联系。可这个男生,却常常出现再青青的梦里。
青青结婚了,和早早定婚的,青青养了两个女孩。青青的眼睛坏了,青青的身体垮了,青青不会唱歌了,青青过早地迈入了老年,过了四十的青青好象有很多话要说,可青青没有哪个勇气。青青就写了一首诗歌,自各唱给自各:
捂着
我有一支笔,
我有数叠纸,
我总是撕了写,
写了撕。
不知用了多少墨,
也不知费了几多纸。
我想把我的郁闷和幽怨,
向世人诉说,
可是,
我没有勇气,
我仍用双手捂着,
严严的,
捂着我二十年来的生活。
就象捂着一首
辞藻华丽却毫无内容的诗歌。
国泰民安,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青青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工资一涨再涨,青青搬进了新楼房,女儿也上了大学,特别是新添了电脑。青青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改变,青青爱笑了,还常哼哼新歌啥的。闲暇时上网聊天,居然还拿起了笔,写起了诗歌散文。偶尔在网上发一两篇稚作,还引来好多跟贴的,竟然赢来好多诸如"才女"一类的称呼。于是精神大振。并写诗自励:白发起雄意,老马思天齐。盛世逢伯乐,得风再奋蹄。
幼时记趣
1. 余幼时,甚爱捉鱼摸虾,戏水采莲,攀墙爬树,与男童无二矣。
2. 一日,余与几顽童手持铁钎,赤脚裸背,前往坑塘钎蛙。行至村西浅塘处 ,见芦苇青青,鹭鸟隐现,随生捉鱼之念。可惜无网无筐,便抓耳挠腮如急猴。岸边有嘉树,百鸟鸣其间,鸟巢高架。雏鸟好玩,鸟蛋味佳。“蹭,蹭,蹭”,灵如捷猴。一忽儿工夫,便掏得鸟蛋七八枚。就地找几块砖头坷垃一类,垒一小灶。大家拾柴的拾柴,点火的点火,扇风的扇风,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3. 热气渐升,水响滋滋,随着鸟蛋的滚动,几双小眼睛瞪的溜园,心跳也快了许多。更有嘴谗的,早已口水长流,嘴巴咂咂有声矣。“熟了,熟了”,不知谁在嚷嚷。大家就近净了手脸,不等凉凉,一抢而光,围坐剥而食之。食毕,便一哄而散,或清塘戏水,或捉野摸虾,或赶羊戏鹅,更有胆大嘴谗的,攀树偷摘桃,或瓜园偷吃矣。往往吃个肚子溜园方回。就是偶尔被抓,也不过屁股挨两下足矣。
4. 呜呼,吾之年少时,趣事多多,快乐多多。那知什么维生素钙片之类。可也身体强健,且受益终生。观现在孩童,钢筋水泥,作业成山,电视微机相伴,实乃可怜。牛奶鸡蛋;营养保健,体质反而不好,医院常顾。每每看到小女独坐电视机前,常有悲戚之感,随生怜悯之情。忆起儿时趣事,怜吾儿体弱多病,不忍案前读写,随带其沐浴阳光,以壮其骨,强其体。偶尔玩一下游戏,以求一时开心。愿吾儿健健康康,早早成材矣。 _________________ 没道文字浅,没道词意白.只要情谊真,一样能感人. |
|
|
返回顶端 |
|
 |
刘剡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11/10 文章: 1317 来自: 中国神农架 积分: 8910
:
|
|
太行山记
“世上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亦;不为,易者亦难亦”。愚公移山,自小知之。
国庆佳节,随团出游,雨中至太行。淫雨霏霏,山险路滑。又因其开发较晚,途中并无休息打尖之所,导游力劝自索道上。吾等众人,不听劝阻,一心体悟攀爬之乐趣。力攀之。秋雨连下十数日,乃千年不遇。山中岚气缭绕,涧水隆隆,石级陡滑,险象叠生。游人中数我年高,身臃体肿,且背一包。刚上不足百级,则气喘吁吁,心跳几乎出喉,双手抱树牛喘!“此处至顶,不及万分之一,尔恐难至。”导游有放厥词。吾摇首,自顾攀之。偶偎树而坐,吃点水果糕点之类,填其腹,以壮其骨。此时,已近中午,雨已停,众人声息渐远。吾细思:吾力之昏,不逮众人,可吾之毅力,众人之上亦。愚公尚能移山两座,吾有健全之双足,石阶千级不逮,岂不贻笑大方?吾虽不是男儿,亦是梁山之后人,就此退却,梁山好汉之脸面,会因我而失色亦。思至此,力陡增,步轻些许,继而攀之。
峰回壁转,只闻人声,不见其影。吾知吾已尾其后多亦,脚下涧水隆隆,云雀时鸣左右,岚雾汗水已透衣衫。“有野兽否?有陌生山人否?”心惧。山风过,树哗然,有追命之感。脚生风,力追众人。
隐约之中,见一胖男,亦气喘如牛,几步一歇,吾心宽之,随与之为伴。“里走,里走。。。。。”胖男奇丑,脸色如腊,虽只字片语,九牛二虎之力俱费亦。气稍平,即吐慰语,并与吾比肩而行。每至陡滑处,大手讪讪相牵。吾泪至,含首视鞋。
因胖男奇丑,猪嘴蒜鼻,游车之上,吾曾力避之。因吾妙语连珠,红衣翠秀;再者吾以嫂子辈称,几个油嘴滑舌之徒,纷纷围而攻之。再加长期幽居在家,能远游,又有风趣帅男相伴,自然话多,随眉色飞舞,飘飘然,不知所以然。话到高兴处,一帅男曾允吾,背亦背吾至山顶。可此时,帅男们踪影全无,声息不闻。只此丑男伴左右。乌呼,人心见于危难之中亦!
友爱增力,吾一言不发,脚下渐快。人声渐近,梵音阵阵天来,层峦叠嶂,尽收眼底。吾终及顶亦。俯视来时崎路,已被红叶尽掩亦。及古刹,众人合影留念,呵呵,吾力排众帅哥,与丑男紧紧相握亦。
时至傍晚,下的山来,回目仰望,峰高入云,不禁自问“吾果能及顶否?”导游也叹“难道双目错睹亦?”众人亦纷纷称奇。吾又处于一片赞扬声中。飘飘然离吾远去亦。眯眼细思:世上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亦;不为,易者亦难亦。还思:路遥知马力,危难见人心亦。 _________________ 《澳洲彩虹鹦》——获澳洲国家元首贺信高度评价的季刊征稿中(每天在本论坛选稿)
《森林文学》( 接受网上投稿)
snjlzy@163.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