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是谁放弃了诗歌——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诗歌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和平岛

会员等级:2




加入时间: 2005/09/13
文章: 52
来自: 加拿大
积分: 170


文章时间: 2006-4-19 周三, 下午12:51    标题: 是谁放弃了诗歌——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诗歌 引用回复

在中国,现代诗歌最令人注目的事件,就是诗人的死亡所引起的轰动,然后便是重归于死一般的沉寂,好象什么都不曾发生,好象诗歌本来就是和这个社会无关的。但我们又不能说,他们的死是毫无价值的事。他们采用了死亡的方式,绝弃这个他们深爱的世界,这个曾经以诗歌为荣的国度,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或者反过来说,是谁放弃了诗歌,这个他们用生命祭奠、用鲜血染红的诗歌?

本文将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放弃的过程、历史和文化的深层原因,讨论如何缩短读者和现代诗之间的距离,并审视现代诗歌未来可能的走向。


一.我们是如何放弃诗歌的

上个世纪,现代诗歌曾经享受过黄金时代。早期徐志摩以其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而家喻户晓。文革之后的北岛们,以审判者的姿势反思了那非常时期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其倡导的以西方诗歌的修养为基础的朦胧派诗歌,曾经风靡全国,对振兴华语诗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遗憾的是,北岛们缺乏深厚的古文化修养和底韵,没能很好地吸纳中国古诗词的精髓,而一味追求西方现代诗歌的写法,朦胧派诗歌日渐走向晦涩。要知道,中国有两千多年古典诗词的历史,中国式的诗歌意境和审美习惯,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血液里。而朦胧派这种晦涩的趋势,只能让普通读者在阅读理解上,感到疲惫不堪和内心的厌倦,相互间产生了心理上的距离感和文化上的隔阂,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即便是引入那些深得中国古文化精髓的台湾诗人的诗歌,也未能扭转这种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汪国真现象,以浅白的短句,一度弥补了中学生们对诗歌的狂热,后来又迅速退烧。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朦胧派诗歌的不满,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人普遍对现代诗歌欣赏水平的落后。而这种醒悟后的退烧,好似上当受骗的感觉,极大地挫伤了人们对诗歌的纯真情感。而随着80年代末的经济大潮的兴起,其它更加直观的大众娱乐方式铺天盖地而来。可以说,从此以后,广大读者和诗歌之间,产生了彻底的分离。诗歌基本上被逐出了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我们不能不说到海子,那个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的赤子,用纯净的语言建立了神性的空中楼阁。他是透骨的孤独儿,既没能为死水一潭的诗歌界所认可,又没有被远离诗歌的社会所了解和理解。他一贫如洗,但并非因贫苦而死,他的死,一方面证实了诗歌已经被大众抛弃的事实,另一反面,却使得很多人来读他的诗,并由此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的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的出现,只是一小部分诗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和大众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大众就是这样,从热爱和钟情于诗歌,到与诗歌彻底分手。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现代诗人们,并没有准备好接纳读者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读者没能及时转变和提升自我的诗歌欣赏品味。这是中国诗歌的悲剧,但又不能埋怨谁,这是由中国两三千年的诗歌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历史和文化的深层原因

李四光在统计研究了中国兴衰史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每七百年左右,中国历史出现一个彻底的轮回:北方入侵带来血液和基因的更新、国家统一、强盛,太平转入衰弱,北方入侵、南北割据,到天下大乱之后的下一个轮回。林语堂先生把中国比喻成一个老小孩: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却始终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其思想和哲学体系,春秋战国之后,始终停留在孔子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的水平。其思想、哲学、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也并没有什么划时代的发展和飞跃。似乎国家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持皇帝的统治,而个人最远大的理想,就是回归田园生活。我们不得不惊叹,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实在是空前绝后的圣人,他提出来的儒家学术,经后人的修补完善,那些中庸之道和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思想,极大地迎合和维护了皇权的统治,牢牢地禁锢了中国人的思维和处世方式。

读书写诗,进可以升官发财,退可以修身养性。诗歌成了鉴定考核士子学识的重要标志。中国诗歌最主要的题材,就是离别乡愁、景致、爱情、爱国。以其严格的韵律体系的发展,在八世纪左右的唐朝达到了顶峰,出现了杜甫、李白这两座大山。在后来一千多年里,就再也没人能超过他们。类似的格式和题材,在达到他们的高度之后,用悲观的眼光看,恐怕再过一万年,也是很难超越的。我们世世代代读着唐诗三百首,那些平平仄仄的格律,那些风花雪月和山水意境,不光奔流在我们的血管里,它们已经是我们审美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看来,格式和题材的突破,是诗歌发展的唯一希望。

还是回到轮回论。如果不是西方文明的入侵,打乱了原有的大中国封闭系统,恐怕再过百万年,我们还会是一个“老小孩”的民族。曾经的大海,成了洞开的门户,长城只是一截截废弃的土石墙。留洋归来的学子们,自然成了文化和语言改革的先锋。上世纪初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开辟了白话文发展的光明大道,以适应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徐志摩这些既接受西方教育、又有厚实的古文化底蕴的现代诗人,自然成了推动现代诗歌发展的领军人物。

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体系。但文化思想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我们全盘接受过马列主义思想,但对于其它西方思潮,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而这种接受,很大程度上,又只是局限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诗歌的状况更是如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把当代西方诗人的诗,拿去给没写过诗的人看,十有八九是看不懂的,更别谈喜欢了。这说明,我们读者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水平,还停留在古诗词的层次,而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节拍。


三.如何缩短读者和现代诗的距离

这样说来,普通人所拥有的现代诗的审美水准和现代诗人的超前写作意识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是上千年的落差。从本质上讲,是彻底西化的现代诗歌,和还滞留在传统诗歌的欣赏意境之间的距离。

诗歌现在已经完全失去功利的效应,成了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一种很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一种情绪的宣泄。诗歌不仅仅反映了生活,它是在真实之上的超现实的升华和变异,是介于生命和死亡之间的思考,是激情的自由奔放。看来,这是一种很孤独和悲情的文体,不容易为普通人所欣赏、掌握和喜欢。即便是在西方国家,诗歌也远远没有小说类来得畅销。能够摆上书架的诗集,是为数不多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诗歌再难像唐朝时那么盛行天下。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当下的诗歌现状是正常的,诗人是不需要吸纳古典诗词的精髓的,大众是不需要诗歌给予的心灵安慰。诗人们在一味模仿西方诗歌、追求新奇异的同时,还要下更大的功夫,去研究中国两三千年积累起来的古诗词。这是中国现代诗歌最宝贵的遗产,理应消化吸收。要充分考虑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不断探索和实践,写出具有东方语言文化特色的作品,并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和创造出华语现代诗歌独特的写作规律。这是华语诗人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探索的方向。只有克服了审美上的障碍,才能拉近和平民大众之间,在传统惯性思维和欣赏上的距离。是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越是民族的才越是国际的。看来,现代诗人需要在传统和先锋之间,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和生长点,以利于现代诗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走出现代诗缺乏读者的困境。

另一方面,在当下的商品狂潮退去之后,人们一定会逐渐克服浮躁的心理,沉静下来,而有更多精神层次的需求。人们会试图去思考生命和死亡的命题,试图理解诗歌,抒发内心的困惑和解释自我的世界。在加拿大,就有很多由诗歌爱好者组成的小俱乐部,他们甘于沉寂,默默坚守自己的信念,出诗集,参与社会的文化交流和建设。法国的诗歌节,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说明,作为民族语言的最高形式,现代诗理应得到传统媒体更多的正面宣传和支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只有通过对广大读者、社会和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现代诗的普及教育和审美改造,才能更好地缩短读者和现代诗之间的距离。


四.现代诗歌的未来走向

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诗歌免费和及时带入千家万户,给诗歌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网络诗歌和诗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很多人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好诗歌并走上诗歌之路的。以自己为例,在三年之前,还没读过什么现代诗,所知道的,也只有《再别康桥》等极少数的几首。因一个偶然,喜欢上写诗,但也只认可徐志摩、席慕容等少数诗人的古典味浓重的作品,并认为只有那样子写的,才算是真正的诗。后来日渐活跃于诗歌的各大论坛,学习了北岛、海子,开阔了视野,并开始在一些诗歌刊物上发表诗歌。到如今,已是古今中外,无不有所涉猎,并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些写作思想体系。最开心的事,就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创建了“北美华人文学社”、《北美枫》文学论坛和期刊。

由此看来,华语现代诗歌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种希望,是建立在网络之上,是实时和真实的,以期刊这种方式呈送给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最好的诗歌在网络。当下应该加以关注并扶持的方面有:推广大中小学的现代诗歌教育;加强网络平台上的诗歌和刊物的交流和融合;吸纳古诗词的精髓;扶植富有潜力的新兴诗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读者和现代诗歌之间的鸿沟,才能避免发生在杰出诗人身上的悲剧,才能让诗歌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2006-4-16加拿大维多利亚

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到语言为止, 诗歌却有生活的脚印和想象的翅膀。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和平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苑眉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10/06
文章: 5625

积分: 25035


文章时间: 2006-4-22 周六, 上午10:16    标题: 引用回复

不记得谁说过了:现代诗歌的一个弊病就是——杂乱无序。

。。。。
Rolling Eyes Sad

_________________
手握一枝兰
我的彩虹鹦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苑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杯中冲浪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11/25
文章: 246

积分: 491


文章时间: 2006-4-23 周日, 上午9:43    标题: 引用回复

诗歌不仅仅反映了生活,它是在真实之上的超现实的升华和变异,是介于生命和死亡之间的思考,是激情的自由奔放。
激赏。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诗歌,拯救诗歌。

_________________
行走在诗的阳光下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杯中冲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宋显仁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01/01
文章: 176
来自: 中国
积分: 480


文章时间: 2006-10-06 周五, 下午12:07    标题: 学习 引用回复

好文。现代诗没死。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宋显仁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6-10-06 周五, 下午12:49    标题: 引用回复

"澳洲八行迷你诗"催生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