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者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年龄: 62 加入时间: 2008/07/14 文章: 74 来自: 香港 积分: 159
:
|
|
第六卷 : 寻 寻 觅 觅
画外音:
不是每一个人一见面,就能被人记住;不是每一个人一见面,就会遇到一见钟情!
不是每段情感都有美丽的回忆,也不是每段回忆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我们既然能相遇到相知,就让我们现在好好珍惜,因为你已经是我情不自禁的牵挂。
第十八章、2006年2月4日下午14时
(农历2006年正月初七)
老朋友,昨天你走后,我休息了两个小时左右,醒过来时竟然就开不了声,我老公吓坏了,赶快叫来医生为我检查。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只是说声带发炎,吊了两瓶消炎药水,到晚上我又可以讲话了。
不用怕!现在不是照样可以讲故事么?
声音是有点沙哑,但不影响什么。医生讲炎症已经消除了,但要求我讲话的时间不要太长。每天不要超过三到四个小时,就能保持疗效,明天可能还要接着打消炎针。
不用担心,现在还可以。其它时间我尽量不开口,应该是没有问题。其实,我们每天也就是讲两个小时左右嘛,我们讲的时间并不长啊,对不对?
唉——你看!现在的我,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我了。
讲心里话,我的美丽在这个美人集聚的音乐界,也算是美人中的美人!是不是啊?
你在笑?笑什么?吹牛?我可不是自我吹捧,是大众公认的哦。对啊!难到我还骗老朋友不成!可是,你看看现在的我,唉——哪里还有一点美人的样子?倒像一具——僵尸——!
唉——你讲我的心情,能好到哪里去嘛?
老朋友,你知道吗?想想去年年初的时候,当阿华在相隔三十年后,初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当时,要不是在场的人太多,我真想冲上去,狠狠地咬下他一块肉来......难到这就是我对他的情意?还是对他的挚爱呢?
我爱他,几乎是百分之百,全心全意......
到现在我才明白,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爱到七、八分,绝对刚刚好。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用来爱自己。我就是恰恰没有用好这两三分来爱自己,才使得自己病情加重,反而连累了老公,使他也深深地陷入这个痛苦之中。
人就是这样,爱对方七、八分就恰到好处,如果,你继续爱得更多,很可能会带给对方无形地、沉重的压力,让彼此都喘不过气来,到那时就完全丧失了爱情的乐趣。
曾经不记得妈妈劝过我多少: “算了吧!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再想了。”
哎……作为一个旁观者,说这话是很简单、好容易,不过,我知道,当然……如果忘得掉?我也想忘,想失忆,但毕竟是——
以前让人痛苦或者甜蜜的回忆,如果这么容易忘记,那就不值得以前付出那么多了。
有人说:当女人爱上男人的时候,就会忘记时间,忘记了时间,就会忘记自己,忘记了自己,就会被男人忘记。但如果不能忘记自己,如何能得到真爱?
所以,还是仔细看看身边的人吧,舍近求远才是劳民伤财,也许你正在左挑右选你的对象时,你身边的他,或许已经等你很久了。
就在高考恢复第二年的一九七九年,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是啊!自我成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开始,就不停地打听阿华和他妈妈的消息,虽然让我查到阿华爸爸所在的学院系所,但据民乐系负责人讲,阿华母子办好阿华爸爸的评反手续后,就离开北京去了他妈妈的娘家,阿华也办了转学,相信是去了他妈妈的娘家西安读书了。
趁着暑、寒假的假期,我约同学一起去西安旅游,去了几次也没有探听到有关阿华的半点消息。
我曾经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去查从北京转学来的阿华,也无从查起,因为,我并不知道阿华叫什么名。
每次北京不管有什么样的大、小型的音乐会,我都要想办法进去听,以便可以进入后台,向乐团伴奏的乐师和指挥打听阿华的消息,可是,阿华真的如同在人间蒸发一般,依然没有他消息......
大学四年很快就结束,我分配到了北京一家属国家级的歌舞剧团乐队。因为演出的关系,也随团去过许多地方,始终打听不到阿华的一丝消息。
我没有气绥,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决心和信心,会感动上天,我一定会找到他。
过了两年,妈妈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将我调到了湖南的一家歌舞团。随后,只要没有排练和演出,我几乎整天在家陪着妈妈画画,事隔几年,对画画有点生疏的我,又重新拿起了画笔。
画家的女儿就是画家的女儿,我画了一幅妈妈在专心画国画的神韵,我将一位年将半百的、美丽的女画家,神情专一作画的神态,画得既传神又有意境,听妈妈讲,这幅画还被选去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青年画家展。
随后,我就随团去了杭州演出,演出完后,应邀请单位安排去游览西湖,在参观西湖边上的西冷画社时,恰逢一个画展开幕。
依然喜欢画画的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就带着大家进去参观画展。没想到这个画展,正是“全国首届青年书画展”,我的那幅画真的挂在中间。
大家围在我的画作前,欣赏我的杰作,我显得有点得意。
团里的人都知道我夲是名画家之独女,为了爱情而学了音乐,所以,团里许多队友都佩服我的勇气和才华。不管怎样,画画在我生命中仍然占重要一席。
“小琴姐,这张画上的女孩太像你了,快过来看哪!”团里的小珍在一张“苗家牧牛女”画前,大声嚷道。
“是吗?”我来到画前停住了脚,这幅画我太熟悉了,画里这位着苗家服饰的放牛女,怎么看都的确似我,周围的景色,与每天早晨我教阿华画画的那个高坡一样美,远处的吊脚楼隐约可见,我看看左下角的作者名字,是一位叫:“阿华”的。
阿华?难到是我要找的那个阿华?我叫来乐队几位一起来的队友辩认,他(她)们都讲像我,而且非常像。
我非常地激动,是他!这幅画肯定是他画的!看,那棵大松树上隐约还有几个字,那是他在上面刻的“阿华”、“小琴”,这四个字确实是尚可辨认。
我找到负责开画展的西冷社领导,一打听,这位叫阿华的,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他成了江南杭州小有名气的年青画家。
无论是不是我要找的阿华,我都要问他的联系地址,到时候联系上就知道了,可那位姓陈的负责人告诉我,阿华他以母亲病重,要照顾为由,刚调回北京去了。
从画上的情况来分析,这名叫阿华的画家,应该是我要找的阿华,我能为他改专业,他也能为我改专业啊!
为了我,他也象我一样改了专业,想到这里,我暗暗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阿华所为啊!
是他!应该是他!多少年了,今天,终于有了阿华的音讯,而且到今天,才有了他确切的消息。
晚上躺在华侨饭店1030房,我翻来转去,彻夜难眠。
我不知道,前世的我们是否真的有缘,我只想告诉你:阿华,今世能够与你相遇,能够与你做一世的知己,就好了!
如水的日子,因为认识了你而不在乎平淡;流逝的岁月里,因为有了你,回忆会更加浪漫。时空的遥远并没有改变我们心的距离,我依然能够在每时每刻,感觉到你的气息和你那有力的臂膀。
“小琴姐!我觉得你们两个好象在捉迷藏一样。音乐家的儿子为了我们小琴姐,不考中央音乐学院而改考中央美术学院。画家的女儿为了爱情,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去考中央美术学院而改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太有趣了!你们太为对方痴心了,啊——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啊!啊——多么痴情的小琴姐啊!我为能有你这么一位对爱情如此痴心的朋友,而感到高兴!我为能有你这么一位对爱情如此痴情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小琴姐,我们应该好好地干一杯!你说呢?......”小珍也为我高兴,她站在床上手舞足道,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觉。
我们就这么聊啊、闹啊的一直闹到了天亮,小珍毕竟年龄还小,闹到精疲力尽时,才迷迷糊糊地睡了几个小时,最后我们两人连早歺时间也错过了。
回到长沙,我将我在杭州“全国青年书画展”上,看到了我为妈妈画的那幅画,告诉了爸爸、妈妈,二老显得非常高兴。
是啊,著名夫妻画家的女儿虽然改行做了二胡演奏家,但在业余时间画的画,也被选入“全国青年书法展”,这是专业的书画展啊!这不正好证明了“虎父无犬子”吗?所以,二老才有欣慰的神情。
接着我又告诉爸爸、妈妈,当年我在外婆家教的学生,当然,我跟他学了二胡,我也是他的学生,他的画作《苗家的牧牛女》也获参展了。
不知为了什么?爸爸的脸色马上由睛转阴。
然而,妈妈却笑着说:“好啊!你的学生与老师看齐了,证明你教得好啊!”妈妈好象也很开心一样,突然,妈妈的脸色一变,问道:“慢——小琴,你是讲——那位音乐家的儿子画的一幅画,也被选中参展了?”
“是啊!妈妈?”我觉得莫名其妙,一提到阿华,二老的脸色马上就转变。
“他真的成了画家?”
“是啊!他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
“这......”
妈妈无语了。
“音乐家的儿子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画家的女儿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真是冤......”
我没有理会爸爸、妈妈的脸色,继续开展我的搜索行动。
我借出差机会,连续跑了几趟北京,也没有阿华的消息。去了几趟中央音乐学院,找到当年教我的李老师,也还是问不到阿华一家的音讯。
又过了好多年吧,一天,我无意中听妈妈的一位朋友讲到,他们画院送了一名年青的画家去意大利进修,听她讲的情况跟阿华差不多,我马上打断了她们的谈话,问道:“阿姨,您讲的年青画家叫什么名字?”
“好象叫什么华吧?”
“是不是叫阿华?”
“他姓王,对对对!叫阿华!小琴,你认识他?”
“是——”
“是我女儿的学生!”妈妈不等我回答,抢着我的话说。
“哎——您女儿不是改学音乐了吗?什么时候又做了老师教学生画画了?”
“你不知道啊?前几年,我女儿和她学生的画,都被选中参加了‘全国青年书画展’哩。”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啊?”
几年没有了阿华的消息,这一下又突然间冒了出来。每当我又一次有阿华消息的时候,我总是要激动好几天。
就讲去年三月份吧,那也算是巧合,也算是天意,我陪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妈妈竟然遇到了两位来自湘西苗寨的小老乡。
就是她们夫妇俩,每次回乡下,都会为妈妈带来一些苗寨乡亲送的土特产,这些土特产总会令妈妈开心好几天。
我记得自读高三那年,外婆去逝后,妈妈和我们就少去苗寨,所以总有人送来苗寨的土特产,妈妈此时就显得特别开心。
每次见妈妈开心的样子,就知道有苗寨乡亲送土特产来,但总见不到送东西的人。
望着这对就是送东西来的小夫妻,我越看越觉得象两个人。
哎——你别说,真的是越看越象臭臭和小芳芳,通过妈妈介绍,一问他们,果然就是三十年前的臭臭和小芳芳。
我显得很是高兴,硬要请他们去吃晚饭。
老朋友,你知道吗?这顿饭请得值啊!这顿饭请完后,彻底结束了我寻觅阿华三十年的历史。
我……我……好象声带又有点紧……
不用怕!......
让我休息休息......
明天,我们.....
再接着讲吧!…… _________________ 周山茗http://user.qzone.qq.com/380932358/ma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