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分享]刺桐记事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zzj

会员等级:3



年龄: 22
加入时间: 2009/01/17
文章: 231

积分: 512


文章时间: 2010-6-08 周二, 下午12:45    标题: [分享]刺桐记事 引用回复

刺桐记事
西窗子

小时候有一次跟大人到姑妈家做客,掌灯时分,姑妈的邻居强子过来找当村支书的表兄。没事坐下来俩人就开始喝酒。
强子走了以后,姑妈问起表兄,一晚上强子说要这票那票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姑妈怀疑强子想投机倒把。表哥告诉她老人家,强子是想买瓶洋酒……。那年月买洋酒不容易,非得要这券那票的。姑妈听完表哥的一番说词更是一头的雾水,因为强子的伯父就旅居美国,弄不好是强子伯父近段要回来,家里的酒喝不来好像。表兄早就猜出了她老人家的心思,于是一五一十地告诉她老人家:强子的伯父最近老犯老毛病,上次回来,带了两瓶家乡的传统药酒,没想到过海关时竟被海关人员当违禁品给没收起来。强子的伯父费了好大的劲,不知动了哪层关系,最后,那两瓶酒才退还了给他。这次,厦门的张伯要回来,于是特地吩咐张伯让强子买两瓶上次买的给他顺捎。
家里人担心又碰到上回情形,无奈何地想出了这无奈之计,也就是把两瓶药酒给装在那洋酒瓶里。
姑妈老人家吝啬,问干嘛不拿个空洋酒瓶子装来着?当然,那只是姑妈理想的想法而已,那年月大伙能温饱就算知足了,谁家喝得上洋酒呢?再说了,如果真用上旧瓶子,没准又被当一回违禁品。
那年,姑妈一晚上唏嘘不已,说那太破费了,说那些老华侨喝了大半辈子的洋酒,喝来喝去的,这不又喝到咱家里来啦。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呐。
小时候听不懂大人的话,只知道那洋酒是外国酒,要花去大人好几个月的工资。第二年又到姑妈家做客,没事跟着小伙伴到强子家玩耍,强子家里到处挂着镜框,那些镜框真好看,有在电影里面看到的,那些戴着像我国道士帽子的外国博士生和强子那些当博士生的表兄弟的合影,也有一些我从来不曾见过的高高大大的又觉得稀里古怪的建筑物,它们时常在我梦中怪物般地将我惊醒。然而,一幅挂在强子家厅堂左边的照片却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那是强子他伯父临终一月前照的,照片里一白发老人拄着拐杖,眼睛遥遥地望着海的对面,海风吹着老人满头的银发,一种苍桑的感觉直在人的脑海定格。
现在想来那拍照的人一定是在海里对着岸上拍的。那白发老人的神色凝重,一脸的表情让人觉得有种直欲哭泣的样子。那时小小的年纪,都能直接地触及到照片中那悲怆的气氛,不知照片外强子的家人每次见到那白发老人,又该是一种怎样的牵挂和难舍。
稍大一点才知道,强子的伯父在大陆只在强子他们一家亲人,虽然大陆亲人少又加上当时往来不方便,更加上老人家年岁已大,所以每次回来,家里人总放心不下,总是要全家出动,一家人像保镖似的把老人家来回护送着。纵然如此,只要一有机会,老人总要过来看看,看看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看看曾经自己住过的老房子,那怕是来了看一眼马上又走也好。听说老人临终时,吩咐家里人要把他的骨灰留一半给家里人守着,另一半让家里人带回家乡,撒在他儿时朝夕相伴的大海里。
走笔至此,我想起当年在校求学时的一幕情景:那是一个刺桐花事接近末声的午后,我没事出来散步,一个人信步走到乡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里。当要回校时,不经意间看见一位已穿上寿衣的老人在家里人的拱抬下来到一片田野前,然后家里人和着竹摇椅把老人放下,让他静静地看着那片也许曾经属于他的土地。那位已到生命临界点的老人半躺在竹椅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绿油油的田野,是那么专注,又是那么地安详,仿佛那片生之与来的土地如同他生之与来的生命,是其中的一部分抑或是他老人家生命的全部,想来只有对土地付出感情的人才能深谙其中的道理。
飒飒秋风中,我看得有点动容,而后却又开始失神起来。垂垂老者的执著让我动容或者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付出让我失神,我无力回答自己。一如我小时无法理解那些年老的或是年青的华侨回到故乡时那种种发自内心的行为和举止:他们有的手舞足蹈;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开怀畅笑等等。而今想来,那都是一种对于情感寄托的流露或者说是一种表达。
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当时我因眼角膜碰伤而在小城的专科医院治疗。记得快出院的那两天起得特早,也就顺便地出来溜达透透气。城里的农贸市场就在医院附近。一位老年妇女的举动让我觉得好奇:老人家衣着朴素而又显得洋气,出手也大方,看来像是城里的老华侨,把那小贩一地的土特产几乎买个精光,一边买一边数落着小贩说又涨价了。买完后又对着小贩叨唠说以后碰到她买再涨价就不买了。小贩开玩笑说亲人欢喜就好,还在乎这么点小钱。老人家听完后更是满脸的不高兴,一路发着牢骚地让人把那些土特产扛回家去。
老人走后,我无意中听小贩说起老人家买这些土特产的缘由:原来老人家海外的亲人每年都要让人给捎家乡的这些土产,他们说家乡的东西能治病,治年轻人的乡愁病,治老人们的心病甚至是身上的病。此话似乎不假,从小贩口里得知,原来老人家的一亲人在医生的确诊下只有三个月的阳寿,她那亲人知道后,什么都吃不下,唯有从故乡寄来的这些土产仍一如既往地吃着。谁知三个月后,那位亲人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身体还有了好转的倾向。
语出于小贩之口,是否属实当然有待考证,然而我却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曾经看过一位老华侨的回信说,家乡的土拿到海外华人中去买,也能卖得出。所以,那位老人的海外亲人也许吃得土产的同时也吃着故乡亲人的祝福,从而心系桑梓维系着一口气延绵不绝。
在冬日的早晨碰到这么一出场景又听到这么一个温馨的故事,不能不让人顿生暖意,季节的寒风在故事的传说中逃遁无踪。
也许是医院的气氛压抑了点,乃至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仍清晰如昨,一种节若娱亲的情愫总包围着自己的身心。
是的,过去的经历总让人想起现在相同的情景。前天到城里办事,因平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就出来到处走走逛逛。那天中午吃得少,没逛两圈便觉得肚子咕咕直叫唤,于是随便停下脚步在路边一铺子买了两个咸菜包子充饥,吃完后,不觉一种儿时的年味悠然地在心头弥漫开来。正当我边沉浸于儿时的回忆边想离开时,只见一位年青人和一位说着浓浓法国式英语的老外也匆匆往这铺子赶来,老板娘认得年青人,问好他说又要赶回去,接下来一番生意式的问答后,老板娘手脚利索地帮他装好满满一袋子包子,又特地一人送一个给品尝。老外吃得眉开眼笑,年青人却不好意思地一边吃一边说谢谢。我看得直发愣,以为碰到了哪一国家的旅游团。
俩人走后,坐在一旁的老板像是猜出了我的心思,便开始徐徐道来:原来这年青人是家乡的第三代华侨,每次回家,南洋那边的家里人总要交待顺捎几个家乡的咸菜包子或家乡的甜饼糕点之类的小吃。保温得好的话,到了那里就可直接食用。老板最后笑笑说,不单这家,南洋好多华侨回来都要到他的铺子买这些特产。
离开铺子,一路走来,一种如初的感觉充斥全身。刺桐花开又花落,也许小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么一些相同的故事。花事如人事,远处枝头一枚红红的刺桐花在午后的清风中悠然飘落,映着耀眼的阳光,热烈得犹如一支无声的红色舞曲,跳跃着生活的旋律,流动着生命的色彩。


本文总字数2751字,段落数20段落,行数82行。


作者简介: 原名庄志疆。泉港区人,系华人作协,中国散文家协会,区作协成员;《中国化工报》泉州记者站负责人之一。作品发表见诸报刊杂志。

地址: 福建•泉州•泉港区山腰街长房714号 邮编:362801

电话: 0595--8798200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zzj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william zhou周道模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7/10/05
文章: 3689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13610


文章时间: 2010-6-28 周一, 下午4:37    标题: 引用回复

文中的人和事,和刺桐没有什么关系啊?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william zhou周道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763314782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