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李明晏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6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477
:
|
|
"海外华文文学史"
(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陈贤茂教授主编)
第七章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
第四节 李明晏
作者(汕头大学)周可
在90年代的澳华文坛上,李明晏的小说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美学风格,与许多澳大利亚华文作家有诸多差异。移居澳大利亚以前,李明晏曾是一位俄语副教授,深厚的专业功底、纯正的文学趣味加上对生活充满理性色彩而又不乏艺术敏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些因素都程度不同地使他的文字具有了一种其他作家所不常见的凝重、厚实之感。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灵活及成熟之间的和谐感,是其小说作品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李明晏是一个俄罗斯文学的狂热崇拜者,在其文学生涯的早一个阶段,他的大量文学翻译作品都是苏俄作家的作品,正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苏俄文学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并不断地溶解和催化着他对人生的体验;而他身上那种浓郁的抒情气质,以及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深沉而略带几分感伤、凝重而又不乏忧郁的美学风格,不能不归结为是俄罗斯文学对他的长期熏染和影响的结果。
的确,综观李明晏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沉郁的悲剧性乃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或许是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更主要的可能是现实生活的诸多因素使然,李明晏的现实创作多取材于生活中那些充满悲剧感的人生事件。在他的笔下,充斥着苦难无助
的老人和走投无路、绝望悲观的青年以及饱受生活欺凌内心充满仇恨的复仇者……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合理的社会对人性的挤压和摧折,感受到人性在沉重的现实压力下痛哭的呻吟,更能体察到作者那种充满同情心的博大深远的悲怜情怀。《黑色的节日》是一篇很短但却能充分体现李明晏创作风格的作品。作品取材于作者的一次真实而奇特的经历。作品中的"'我"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俄文翻译,在一次商务活动中来到了俄罗斯16世纪的古城、他所崇拜的作家马尔科夫的故乡托木斯克。他带着一种朝觐者的 心态来到这里,但他失望地看到古城早已在一片商业气氛的侵染下变得面目全非,色情泛滥,暴力不绝,人欲横流。但是,令失望的"我"更感震惊的是,"我"因为将一把精美的匕首赠给一位纯洁善良而又穷愁潦倒的
年轻朋友米沙而使他在一场血淋淋的谋杀 丧命。当"我"离开托木斯克时,心头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是一篇情节简单但构思精巧、意味深长的作品,作者将传统价值在时代社会变迁中的失落与个人命运的生死祸福联系在一起,不仅表现出了强大的悲剧力量,而且流荡出深沉的文化气息;而作者借此流露出来的悲天悯人的生命悲剧意识,正是这种文化气息的灵魂。米沙之死,预示着一种古老而纯真的价值正在一天天归于毁灭,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脆弱生命遭受毁灭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与《黑色的节日》那种沉郁的悲剧性氛围相比,中篇小说《前面是个天》似乎多了几分明朗的亮色,然而细细品味,那看似大团员式的结局并不能减轻笼罩在作品中人物身上的悲剧性命运的阴影,而作者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对人生充满悲剧意识的体验,总是会从作品那种喜剧性的伪装外壳冲决而出,令人有意想不到的震颤。王玉明原是中国一所大学里的俄语教师,他曾作为俄语翻译随同大陆一家贸易公司去乌克兰公干,回国途中经过莫斯科时非常偶然地结识了美丽而又风骚的俄罗斯女子尼娜,没想到,当王玉明回国后不久,尼娜不期然地尾随而至,与王玉明演出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校园爱情浪漫剧。然而,周围人们的误解以及因一些偶然的事故而引发的舆论压力使王玉明在校园里难以继续存身,于是他在尼娜的帮助下离开了中国大陆来到澳大利亚。不料,当与尼娜新婚不久的王玉明发现他的妻子另有所爱时,他毅然地离开了她,开始了他艰难的求生之路。这期间,他领教了他的中国同胞留学生的互相倾轧,也感受到了澳大利亚老太太的关怀和爱心,还体会了秋琳娜这位俄国没落贵族的失落与悲哀,当时,他感触更多的还是现实生活的艰辛与困厄。只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了一位名噪一时的作家,荣誉与鲜花把他的前途装扮得一片光明,而他自己在这突如其来的成功面前感到的却是一片难言的孤独。很显然,《前面是个天》是一部用新移民的泪水与欢笑、失败与成功写成的当代澳洲传奇,透过这一传奇般扑朔迷离的戏剧性情节,作者似乎要向我们展示一代澳洲新移民的充满希望的未来,但作者又显然不是一个浅薄的乐观主义者。在他的笔下,王玉明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无论是破落不堪,还是声名显赫,无非都源于一些偶然性的机缘,而人最终也无法摆脱这些偶然性机缘的纠缠,这正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悲剧性根源所在。对于王玉明来说,邂逅尼娜是偶然的,为此,他最终来到澳大利亚,穷愁潦倒之际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个钱包也是偶然的,这个钱包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他因为归还钱包而成了一个拾金不□的英雄,他也因此很偶然地走进了费里克老人孤独而神奇的生命世界,进而获得了一个绝好的写作题材,最终他以一部电视剧本而名扬澳大利亚。《前面是个天》中的人物的命运就是这样充满着偶然性,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从根本上说是悲剧性的。他们不能把握自我,而只能凭借着偶然性的机缘在生命的海洋中无望地沉浮。正因为如此,王玉明对于自己的"成功"并没有丝毫的兴奋和喜悦,相反,一种莫名的悲哀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可以说,王玉明的悲哀正是作者的悲哀.在作品中,李明晏写出了王玉明人生经验中的悲喜荣辱,表达的却是他对人类生命悲剧性本质的沉思和感叹。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明晏小说作品展示了人的社会存在的悲剧性内涵,即因为个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常常成为社会环境的牺牲品。但是,李明晏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他还试图从人自身的方面去寻找和发掘其悲剧性命运的根源,通过对人自身弱点的批判,来表达他对人类现实生存境况的忧患.
《爱恨恩怨在澳洲》是迄今为止李明晏创作的一部最有思想深度同时也是最具可读性的中篇小说。作品中的大伟、小伟虽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但无论是性格还是人生态度都有很大差异。大伟风流倜傥,到处拈花惹草,对生活抱着一种游戏心态,而弟弟小伟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而且生活态度严肃的大学教师。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小伟营救了澳洲姑娘珍妮,由此而演出了一系列爱恨交织的人间悲剧。小伟无意于在一片助人为乐的喝采声中出风头,而大伟则利用珍妮的感激冒充小伟去了澳洲这片他向往己久的自由天地。被小伟暗恋却被大伟抛弃的芳芳,因嫁了一位老外而来澳大利亚找大伟报仇,一代年轻人的爱恨纠葛未曾了结,却不想又因梅梅的出国而引出了上代人的恩恩怨怨。梅梅的父亲章永正原是国内一所大学里的教师,当年擅自离开出国访问团而混迹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他剽窃出国时大伟、小伟母亲马和新教授生前委托给他的一部书稿,换上自己的名字出版而暴得大名,却没想到梅梅无意中得到的马教授的一份遗书把他送上了道德的审判席。于是,围绕着两代人的爱恨恩怨,大伟、芳芳和梅梅陷入了一场无休无止的纷争之中。通过这场纷争的由来、发展及结束过程的展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触目惊心的阴暗、虚伪、猜疑、仇恨、贪恋享乐势利寡情,等等。作者一方面无情地将人性的这些弱点暴露在阳光之下,而另一方面则又充满忧愤地表达出他对于人类返璞归真理想的强烈渴望。作品最后小伟的沉沦、梅梅的绝情无疑显示出人性自身弱点的积重难返,而芳芳的彻悟、章永正的幡然悔过及大伟的最后自省,乃是作者所呼唤的健康人性的真实而动人的写照。虽然《爱恨恩怨在澳洲》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写出了新一代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在新的社会文人环境下的生存境况以及他们奋斗、挣扎的心路历程,但这个作品的价值却在于他对人性恶的展示以及对健全的人性的渴望。如果联系到许多澳华文学作品常常存在着见事不见人的事实,那么,《爱恨恩怨在澳洲》的思想内涵,无疑有着较大的意义。
作为一个深受俄罗斯古典文学熏陶的作家,李明晏的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能够把俄罗斯文学特有的悲怆感融入到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社会的理解、认识之中,从而形成了其文学创作特有的审美品格;同时,他也能较好地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去吸取俄罗斯文学中的有效成份,并使之与自己对小说文体艺术的独特理解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其小说创作的鲜明的抒情性风格。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语言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小说文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叙事性,但这并不妨碍作家们对小说文体的抒情性的追求和探索。与通常我们所见较多的淡化情节、注重意境的小说诗化途径不同,李明晏小说作品的抒情风格特徵主要体现为在较为完整地保留小说文体的一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将大量抒情性的成份注入到作品叙述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作品不仅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而且从整体上看又不乏一种抒情的特徵。首先是在题材构成中存在着大量情绪性因素和作者高度主观化了的心灵体验内容。李明晏作品的题材中内容的情绪性因素相当突出,最为典型的是《黑色的节日》这篇小说。作者高度情绪化的主体意念充斥于这篇作品之中,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不乏浓厚的主观情绪色彩,给读者一种亦真亦幻的感受,以至于读完成作品以后,读者对于发生在托木斯克的那椿谋杀案并没有获得多少过于清晰的轮廓,却无形中被作者播散在作品中的浓郁的悲怆和哀怨情调所感染。其次是在情节安排上己经不单纯地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和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性,而是在情节的安排上,通过渲染一种气氛,营造某种情调,把那些外在的生活事件化为作者的某种体验,因而作品情节的展开,就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作者主观心理情绪演进的轨迹。比如在《前面是个天》中,俄国破落贵族秋林娜的故事在作品中并不构成情节的主干,但作者之所以花去相当多的笔墨来描写秋林娜和王玉明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为了给作品添一些悲剧的抒情成分,使事件在那"十月革命"前出版的《奥根.
奥尼金》和那架家传的大钢琴等叙述要素所传递出来的感伤氛围中,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怀旧色彩。
与其他的文体类型一样,小说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言的节奏和句式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联。李明晏小说语言的节奏感很强,他非常擅长运用叙述语调的起伏升降来造成作品语言节奏的回环往复,而他在句式结构上采用的一种绵延舒缓的方式,更是使作品读来有一种一唱三叹的抒情性特点,例如在《大陆新娘》的开篇处,作者以这样的语言来确定小说的叙述基调:
王先生最怕星期五的月亮。它那清冷的光亮,好像铁面无私的法官,无情地惩罚着他寂寞的身体。然而,这个星期五,他终于有勇气面对溶溶的月光了。月亮带走苦闷之后,将是冉冉上升的虹日,将是悉尼国际机场上他等待己久的大陆新娘阿萍。
这是一段充满抒情意味的语言,不仅写出了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期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由和人物内心活动的背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作品抒情性的基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化色彩,有较强的感染力。又如在《前面是个天》中,作者这样来写王玉明与秋琳娜在澳大利亚重逢时的情形:
今天,她保留了一切:古老的钢琴,普希金的稀世珍本,唯有我无私献给她的友情被她抛到脑后。我咬着牙,把滚滚欲出的泪水吞到肚子里。普希金的诗作,这人类文明的精华,应该哺育出美丽的灵魂。上帝,让我用普希金的诗歌呼唤回她的良知吧。少年时代我就崇拜普希金,几乎天天吟唱他的诗作。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投入了全部的感情。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给秋琳娜朗读,当我读到连斯基临死前对生命的咏叹时,我禁不住呜咽了。
这种起伏跌宕的语调变化已不单纯是王玉明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更主要的乃是作者主体情绪的一种投射。尽管这种抒情性的语调在作品中并不能直接推动情节事件的发展,但却能使作品打上一层浓厚的情绪体验的色彩,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正像俄国古典作家柯罗连科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所说:"必须使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都符合作品的调子,用得恰到好处,使每一句个别的句子里,尽可能甚至从其他句子里单独取出来,也能觉察得出主旋律的反映,觉察得出所谓中心情绪。"应该说,熟读俄罗斯古典文学并能得其真传的李明晏,其创作与柯罗连科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吻合的。
李明晏在进行小说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的写作。与其高度诗化、抒情化的小说相比,其散文创作的最大特点乃是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散文。许多传统的小说创作手法若运用在小说写作上也许常常不能显出新意,但运用到散文创作上却另有一番审美景象。在他所创作的一组题为《在我们公寓大楼里》的作品中,李明晏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琐屑事态,但这些事态却往往能因作者高度戏剧化的点染以及性格化的人物塑造而显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比如《南斯拉夫女邻居玛莉丽娅》,写玛丽娅和她越南邻居之间的日常纷争。虽然争来吵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李明晏却能通过这些小事,写出玛莉娅那种干练的作风和认真泼辣以及不乏幽默感的性格。在《小吉米》中,作者通过小吉米的不幸遭遇,写出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字里行间虽流露出对现实的批评,但那种略带感伤的情绪却是作者内心深处质朴真情的流露;尤其是小吉米那单纯无猜的性格,虽着墨不多,却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由此可以见出作者刻画人物的不凡功力。
李明晏的散文和小说
张绰教授(中国文学评论家)
悉尼华文作家李明晏的散文系列《在我们公寓大楼里》给我留下了颇为鲜明的印象。作者通过单身家庭的小吉米、来自西伯利亚的娜塔莎和她的丈夫阿辽沙、南斯拉夫女邻居玛丽娅和性格独特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澳洲各民族的生存境况。
其中,《犹太老人和鸽子》充分展现了李明晏散文写作的两个特点,一是充满悲剧性气氛,以情感人,以情达理。二是人物形象鲜明,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篇散文一开始就令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犹太人费佛伯格有一种特别鬼精和贪婪的通性。他花两元钱租了一盒《舒特拉的名单》录像带,却藉口自家的录像机坏了,找上门来要求共同欣赏。作品中的"我"出于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同情和尊重,当然不好拒绝,谁知他离开时,竟然要求应付一元钱的录像带租费,这已经够让人吃惊了。作品中的"我"钱夹里只有一枚两元钱的硬币,他却迅速地从"我"手里拿走二元钱,说:"我先欠一元。"这样的性格,令人目惊口呆。不过,三天后,他来归还一元钱时,附带说了一声:"还好,一元钱没有利息可算。"这个人物性格够独特了吧?可是,且慢,作者通过邻居玛丽娅口描写这样一个细节。这位犹太老人还不止一次用这种办法邀请这 栋公寓大楼里的邻居欣赏这部录像带。这层层的描写,使读者对犹太老人的印象憎恶到极点。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这老头在公园里用面包喂白鸽的动人画面,然后带出了二战期间他一家的悲惨故事。当时小小年纪的他,饿得奄奄一息时,突然抓到了一只鸽子,生吞活剥地吃了下去,救了他一命。但是,此后他一直不能饶恕自己,现在他只能在有鸽子出现的地方,用面包、用虔诚来忏悔他罪恶的灵魂。这又是一幅丑与美强烈反差的图画,它让我们从这位贪婪性格的老头,看到他更真实的一面,透视到它美丽的心灵。
李明晏的小说《忏悔》是一篇披露情怀的短篇佳作。小说中的"我",从俱乐部里丢失钱包,失而复得的欣喜心情,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件往事,在灵魂深处掀起了风暴。小说写七年前 穷途潦倒的"我"在车站月台上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三张二十元
的钞票,一阵欣喜,可看见里面有一个老人优惠卡,上面写了主人的姓名地址,又变成了一个泄气的皮球。作者就是围绕着几次想归还皮夹而又几次没归还,一浪一浪
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作者善于选择细节,令人信服地感到主人公的心情和行为可以理解,但又似乎不能原谅。直到最后,作品中的"我"找到记载钱包主人汤姆森先生地址的小本子驱车去送钱时,汤姆森的灵车已驶向墓地,上帝剥夺了主人公向钱包主人忏悔的唯一机会,这是永远的遗憾,也是永远的自责。小说写得丝丝入扣,情节的发展即在情理之中,而结局又出于意外。
短篇小说《忏悔》体现了李明晏小说创作的两个特点,一是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用心理描写去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是注意作品的结构和层次,推波助澜,令人难以捉摸。
(节选自张绰教授访澳期间的文学讲座《悉尼华文作品印象》) _________________ 李明晏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中华分会)会长
www.australianwinner.com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好作品,好评论,学习了。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李明晏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6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477
:
|
|
返回顶端 |
|
 |
杜鹃
银牌版主,屈指可数!
加入时间: 2005/09/25 文章: 12123 来自: 澳洲雪梨 积分: 64730
:
|
|
文学评论家对李明晏文学创作的评论
优秀的作品加上精湛的评论则锦上添花啦!
拜读学习。
并祝李明宴未来的佳作累累!让更多的评论家在此精评! _________________ 杜鹃
《澳洲彩虹鹦》纸刊征稿中
将在本论坛选稿
www.australianwinner.com |
|
|
返回顶端 |
|
 |
李明晏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6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477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