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太极闲人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4/15 文章: 39 来自: 香港 积分: 57
:
|
|
姬龍峰祖師少林寺創拳:
姬际可,字龙峰。朱祖姬从礼于明初由洪洞选定对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习武。五后年,父母相继去世。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寺,出诸冯,过解州,翻越中条山时不幸马前失蹄,跌入深涧。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险里逃生,终于到达少林。姬际可在少林寺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法,万擅大枪绝术,有飞马点椽并没有之绝技,人号神枪。后来,少林寺主持请他做了师傅,专授武功。在少林寺居住期间,一天他在寺内读书,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参照当时盛行于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创立了新的拳种,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是时,清军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已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后被清廷获密,派亲信入寺,姬际可险遭不测,于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辗转到峨嵋,又入汉中,逾秦岭,上终南。“彼时因落魄江湖,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姬际可自述》)。可见,当时的姬际可既难遂反清复明之志,又有被清廷辑捕的危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创拳立法之上,以传播其反清复明思想。可以说,这时的姬际可已经具备了创拳立法的主客观条件。
姬际可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便创拳立法,以传播反清思想。为达此目的,于是产生了终南山得岳武穆《六合拳经》这一托词。《姬际可自述》云:“老朽备受艰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刹,四壁肃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避风雪,深夜为猛兽咆哮所惊,难以就寝。一夜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有光。当时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细辩别,更为可疑,顿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陀,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古雅,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合经拳》,其中五行变化灾害原理,阴阳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字里行间,可见姬际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为榜样来勉励自己,以实现其反清复明之志;另一方面将自己所创之拳托之于武穆拳经,以示拳贵,使之后学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际可依据所托的“六合拳经”,“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将此拳名之曰“心意六合拳”。可见,“心意”一拳确为姬际可始创,并由其命名。
姬际可具备创拳的文韬武略。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丰富的秘笈资料,寺僧精奥的拳法技艺,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姬氏创拳立法奠定了基础。姬际可在少林寺十年间,又苦钻少林秘笈,并涉足名山大川,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践,逐渐使他成了一名武学大家。他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的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华,诸如阴阳、五行、六合等原理,参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创编的龙、虎、豹、蛇、鹤等五拳,并根据对栽些飞禽走兽的细臻观察与技击要道,遂创编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_________________ 太极闲人
http://www.taiji.hk |
|
|
返回顶端 |
|
 |
天下第一剑
会员等级:1
性别:  年龄: 37 加入时间: 2006/04/29 文章: 7
积分: 15
:
|
|
返回顶端 |
|
 |
太极闲人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4/15 文章: 39 来自: 香港 积分: 57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