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一合韵和孤韵(自由诗的散韵)
要写出一首诗意盎然的诗,韵律和音律就要和谐,首先就要各自之间和谐。
什么是韵律,就是韵的节奏。音律呢,是音的节奏。
韵在一首古典诗词里有尾韵、内韵和同韵。尾韵大家都了解,内韵指的是句子和句子之间相同的韵,同韵是指一个句子之间相同的韵。一首古典诗词读起来诗意盎然,主要就是韵的合力在发生作用,因为音律也就是平仄已经有了它的规则,韵律呢,只规定了尾韵,这样写出的诗填出的词,它们的味道就产生了差别。
我们以古诗词为例: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an——7
zhi——5
u——3
ao——2
a——2
ou——2
e——2
这23个有相同的韵的尾韵、内韵和同韵合称为合韵,剩下的5个称为孤韵(自由诗的散韵)。合韵就是韵的合力。
和谐的音律在韵的合力上,才能产生最美的旋律。
其实新诗也是如此,写诗的水平越高,孤韵([color=SeaGreen]自由诗的散韵)的文字就越少,这里不是指诗质,只是说诗意。
2010.11.16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上一次由蔡德茹于2010-12-13 周一, 下午1:28修改,总共修改了7次 |
|
|
返回顶端 |
|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二主韵
合韵在古典诗词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如何运用,还要对合韵中的主韵、辅韵有更多的了解。
我们看《清明》这首诗:
七绝·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en——6
ing——5
u——3
ou——2
zhi——2
ie——2
i——2
a——2
合韵24
孤韵4——ang_an_ao_e
合韵是由尾韵,内韵和同韵组成。组成后的合韵,按照多少依次称为主韵1,主韵2,主韵3,合称主韵。合韵中除主韵外剩余的称为辅韵。
可以看到清明这首诗的主韵有十四个,在二十八个字的七绝里占有二分之一的比例,这就像一首歌有了主旋律。主韵在合韵中占的比例对诗意的多少起决定作用。
一首诗的音乐美还和它用什么作为主韵1有关,这首诗的主韵1是它的尾韵,尾韵作为主韵1,会让一首诗词诗意浓浓。这就是《清明》这首诗为什么能写的这么富有诗意的原因。
用它来检验自由诗: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主韵ing,o——7
辅韵ei,ie——5
散韵——6
短诗要富有诗意很不容易,正是由于主韵和韵的合力发生作用,它才富有诗意,并不是单单押尾韵那么简单。格律诗、散文诗、微型诗和歌词也都如此,不过是合韵的比例不同罢了,因为都是自由式或半自由式。韵却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我们读几遍,就会发现如果把两个“我”字换成“你”字,诗意会更好。这样辅韵就多了一个i,尾韵就成了主韵1。
这是主旋律的缺陷。我还是那句话,这里只说诗意。
2010.11.17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上一次由蔡德茹于2010-12-13 周一, 下午3:10修改,总共修改了4次 |
|
|
返回顶端 |
|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三辅韵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ou——8
ing——7
-i——6
ao——4
ai——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o——5
i——4
in——4
u——3
ue——3
an——3
ang——3
ua——2
ui——2
主韵——8+7+6=21(ou_ing_-i)
辅韵——4+4+5+4=17(ao_o_i_in)
散韵——2+3+3+3+3+2+2=18
孤韵——0
21+17+18=56
56字的一首词,21个主韵,17个辅韵,18个散韵,孤韵竟然为0(这是按照只有三个辅韵计算,如果三个的散韵也可以称作辅韵,那辅韵还要多出12个,散韵就只剩6个)。主韵的1和2正是二四节的尾韵,主韵3不是一三节的尾韵ao,ai,而是特殊韵母-i。低沉、凄凉、流水一样的主旋律多像一首悲歌。这首词是词的巅峰,不仅仅是它的优美生动的文字,用白描的词句倾诉了亡国亡家的悲苦和悔恨,情真意切,字字血泪。和谐的音律和韵律与情感节奏产生共鸣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这种感动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通过吟诵才更能体会的。
这首词的辅韵之多,巧妙相连,让我惊叹!因为他是一个亡国君,使他的作品多多少少降低了品格,给不少人有了贬低这首词的理由。但从艺术角度讲,它是词的巅峰,后人也难以超越,没有真实的情感和对诗歌极高的悟性很难写出这样的词作。
我们来看这首词是怎样用内韵的:
这首词用的尾韵共有4个,主韵有两个,但读起来感觉不到换韵的裂痕,原因在哪里?就是内韵的使用,把本来不押韵的两节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增加了词的韵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第一节的尾韵ao,只用了4次,但第二节把第一节的愁的韵母,自然地用楼、又、首三个字牵到了第二节,并作为整首词的主旋律,这个愁字的韵母虽然不是前三节的尾韵,但作为主韵和整首词的尾韵贯穿整首词,把悲苦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吟诵起来那种美妙的感觉与没有内韵的诗词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节的东风和明中,不仅是同韵和尾韵,还是连韵。那种美,需要吟诵者的细心体会。这个东字的韵,又被作者自然地牵到了第三节和第四节应、能、东。作为主韵2,鼻音韵母ing和元音韵母ou交叉贯穿,思念从前和悔恨现在的悲苦心情起起伏伏,美妙的无以言说。
第三节的两个尾韵ai只用了这两次,而特殊韵母-i,作为主韵3贯穿整首词,这个韵母发音很好听,用它来反衬作者低沉的心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再看第四节,主韵1有、愁、流,主韵2能、东,主韵3似,在这里聚会,以主韵1结尾,跌宕起伏的心情通过主旋律贯穿始终。江和东作为同韵出现在末句,把悲愁的情绪化做奔腾的流水,这大概就是他敢在刀俎之下无所畏惧的原因吧。问君是个连词,恰字和首句的花同韵,二三句的第一个字小和雕。这些都证明了内韵的存在,也显示了辅韵的运用对诗意有多么重要。诗绝对不是只有尾韵这么简单。
用它来验证现代诗:
昌耀的《斯人》: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i——11
an——4
e——4
u——3
ing——2
ou——2
整首诗32字
主韵19,辅韵7,散韵6。
是内韵使这首短诗成为一首诗,是它的画面感和张力让它成为一首当代最好的自由诗。
尾韵是个孤韵,独坐无语可以押尾韵,为什么要无语独坐?我理解这是作者的刻意,也因为如此,我看到的是一个无语的人独坐,用直白的话说,就是我什么也不说了,然后孤独地坐在那里,任凭风雨。
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首最优秀的现代诗。
2010.11.18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上一次由蔡德茹于2010-12-13 周一, 下午4:17修改,总共修改了9次 |
|
|
返回顶端 |
|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四内韵和尾韵的关系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满天,眠,寒山,半船——7)
李白《早法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间,千还,岸猿,万山——7)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烟,看前川,三千,天——7)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纷纷,人魂,问,村——6)
诗后面括弧里的寒山,岸猿,三千,问,就是上面这四首诗转句中的内韵,和尾韵相同。这些内韵起的作用,读读就可以感觉出来。唐诗的七绝不是每首的转句都有和尾韵相同的内韵的,所以读起来的味道就不一样。这样的诗读起来,才有圆润婉转的浓浓的诗意。换一个角度我们再看,这几首诗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韵1多,主韵1就是一首诗里最多的韵。按说一首七绝只有四句,再有转句不用押韵,有三个就可以了。但诗意盎然的诗共同的特点,就是主韵都是尾韵,大多有7个之多。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江上,狂,床——4)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滨,春,人——3)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家,花,涯——3)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满烟,怜,盏,唤筵——6)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东,风,红红——4)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蹊,低,戏,自啼——5)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读起来浓浓的诗意却是内韵使然,它的内韵i——5个,a——5个,-i——4个,an——4个(28字的诗,4个以上的内韵占了18个)这就是韵的合力;第四首的转句也有内韵,6个主韵1,读起来味道也和其余的几首不一样。[color=Red]这就是说唐诗最好是句句有韵,转句用的就是内韵。
自由诗要写出诗意和节奏,就要借鉴古典诗词的创新来发展,切不可一味地自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10.11.23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上一次由蔡德茹于2010-12-16 周四, 下午3:00修改,总共修改了11次 |
|
|
返回顶端 |
|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五内韵和同韵的关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成岭
侧成
峰,
远近
高低
各不
同。
不识
庐山
真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山
中。
把这首古典诗按照2221分行(准确的应是223),可以看到同韵变成了尾韵和内韵。由于自由诗是可以随意断行的,在吟诵的时候,顿也是可以随意的。这样同韵对于诗的韵味,特别是在一个音步里的尾字的同韵,和内韵的作用是相似的。
2010.12.06
六内韵和同韵能补充力弱的尾韵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雀野)(桥草)
乌衣巷口夕阳斜(衣夕)(巷阳)
旧时王谢堂前燕(前燕)(王堂)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的尾韵a在整首诗里只有这三个,但前三句每句诗中都有两个同韵,其中ang还是这首诗的主韵,如果断词的话,同韵有着和内韵近似的效果,这就使得每句诗都有了韵味(单从韵味上讲,每句都好像一首微型诗),再有“朱乌入”和“谢与雀野”“边与前燕”形成的内韵以及主韵ang和尾韵a的呼应,才让这首诗有了吟诵的美感。
同样的道理,自由诗丢掉尾韵,就要用内韵和同韵写出韵的味道。
2010.12.07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上一次由蔡德茹于2010-12-13 周一, 下午4:02修改,总共修改了13次 |
|
|
返回顶端 |
|
 |
蔡德茹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9/06 文章: 259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1032
:
|
|
七尾韵只是用韵的一种方式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可)(万)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劝天)
不拘一格降人才——(格)
这首诗的尾韵ai只有两个,除了尾韵外,主韵1有5个,主韵2和3各有4个,还有(可我格)(万劝天)作为辅韵。整首诗28个字,按照14个新韵,尾韵刚好不多不少占十四分之一。这样的诗,如果其它的26个字都是散韵的话,就读不出诗的味道了。
内韵和同韵才是形成一首诗的主韵,不管有没有尾韵,也不管主韵是不是尾韵,都要加强3个主韵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诗歌。
现代新诗也一样,一般来讲,主韵清晰的就是自由诗,主韵和辅韵均衡的就是散文诗,主韵和辅韵都不明显的就是分行散文。如果写的自由诗主韵不清晰,只能说不是一首优秀的自由诗。
2010.12.08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qingqingxiaocaoyaoqin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