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王水寶

会员等级:2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0/09/21
文章: 84
来自: 中国江西
积分: 373


文章时间: 2010-9-24 周五, 下午10:15    标题: [原创] 引用回复

婺 源 散 记

王水宝

正是“细雨飞梅,轻阴醉竹”的迷人季节,有中国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县江西婺源之游,得以忘情于山水之间。所到之处,目睹耳闻,枨触甚深,
爰笔记之。

老虎滩漂流

老虎滩位于婺源星江上游,离县城10里,滩长1000米,婺源县志载:水涨时“两石涌起如斗,其间通流,险比滟滪。”

因《闪闪的红星》影片中的几组场面在老虎滩拍摄,故聪明的婺源人在老虎滩开发了漂流项目。久雨初霁,青山滴翠,我穿上救生衣,坐在竹排上,任其顺水漂流,因水面平静,无惊无险,倒也悠哉游哉。当漂近老虎滩时,撑排的老俵要我们换乘机帆船,说是因久雨水涨,老虎滩水流湍急,怕有危险,于是弃排登船。临近老虎滩,船身被急流撞击得剧烈颠簸,头上、脸上、身上溅满了浪花,这时才感到有点惊险的刺激。

回程时,由另一只拖轮拖着竹排逆水而行。我坐在船舱里,与那位驾船闯滩的船工闲聊起来,他告诉我:他以打鱼为生,在这条江上已几十年了。当年拍《闪闪的红星》时,也是他开的船,当时演潘冬子的小演员怕水,不敢站在竹排上,剧组的同志就在当地请了一名小孩做替身,每天是8元钱工资,大概拍了一个来礼拜。我问船工,那年演潘冬子的演员到了婺源,你去看他了没有?船工笑了笑说:“他是到了婺源,胖多了。我没有去看他,也没有这个必要,他是名演员,我是打鱼的,去攀他做啥,没有意思。况且那么多年了,人家不一定记得了。”

敦厚笃诚的这一番话,不禁让我想起如今世上,巴高望上、傍大款、傍名流者大有人在,哪怕在名人身旁站一站,或和明星照一张相,都感自己已身价百倍,自己也不知自己为何人了。我以景仰之情,抬眼朝这位憨厚的渔民望了望,正碰上他那充满纯朴的眼光,仿佛在鄙夷我刚才的问话。我赶忙避开他的眼神,望着那清澈见底的河水,呵,这位渔民的心胸,不正与这河水一样的清纯吗?

李坑探紫薇

婺源李坑,标上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誉,更招来众多的游客。蒙蒙细雨,我踏上了李坑那古老的石板路,去体味李坑“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小桥流水人家”,原本是苏州的写照,因苏州地濒太湖,河流如网,且又小桥居多,人家临水而居,诗人白居易曾有古句咏之:“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而李坑只有一条狭长的溪水,桥也不多,远不及苏州之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好在明清时就临水而建的官宅、府第、祠堂、民居那飞檐丽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向游人述说着李坑村的古朴典雅。

李坑村始建于北宋祥符庚戌年(公元1010年),为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6年)武状元李知诚的故里。在建村时,同时栽下了一棵紫薇,迄今已近千年,听说此树被雷公劈去半边。为探奇,冒着淅淅沥沥的雨,迈着悠悠缓缓的步,穿过狭狭长长的巷,在李状元故里不远处的一个庭院里,靠水塘边看到了这棵紫薇。仔细一瞧,固真树仅有一边。经人解说,此地曾住有一户人家,因做多了坏事,雷公便将紫薇劈去半边,以警告这户人家要改恶从善。而这被劈的紫薇,依旧年年萌枝开花,花呈红色,花期长达90多天,有诗为证:“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三月久。”

这雷劈紫薇,虽属传说,但也印证了“人恶人怕天不怕”的谶语,同时,也给人们晓示着一些道理。

三都觅“活水”

婺源这片古老且又美丽的土地上,处处都散发着悠长的历史人文气息。古今名人李白、黄庭坚、苏轼、岳飞、刘海粟、启功等人的足迹,遍布婺源的山山水水。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专程到婺源察看龙尾砚山,写下了长达42句的《砚山行》;岳飞于1131年驻兵万贯洲,留下《花桥》诗:“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争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而作为我国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乡,又为婺源的人文景观添上了一笔艳丽的色彩。

朱熹为宋政和八年进士,但他多次力辞朝廷重任,致志理学,著作颇丰。据说当年启发朱熹撰写《观书有感》诗的朱绯塘,离县城仅四里地,于是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以步当车,慢悠悠地朝朱绯塘渡去。一路上,朋友告诉我:公元1176年初春,朱熹乘回婺源扫墓之机,与门人滕璘到郊外春游,信步来到武口乡三都村,见有几股泉水都汩汩流入山边的一口池塘中,泉水清澈如镜,映入蓝天白云,如一幅水墨国画。朱熹见眼前这景致与梦中所见极似,不竟诙谐地脱口而出:“朱绯?难怪,我和你早是神交。”遂命建亭,并亲书“草堂”二字为亭匾。事隔不久,婺源县令请朱熹为藏书阁撰文,朱熹忽然想起朱绯塘情景,便写下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元代诗人胡炳文还作《朱塘鸥语》诗以记之,朋友十分烂熟地吟起诗来:“鸣凤不肯鸣晚周,鸥鸟相随水曲幽。星源是公鲁洙泗,东池历历梦中游。一夜水痕高几许,鸟也忘机淡无语。朝来晴碧更好看,天光云影源头水。”

谈谈说说,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到了“朱绯塘”遗址。定眼望去,虽然亭已圮毁,塘亦淤塞,但形迹犹存。此时,在我脑际里想的,倒不是这亭是否一定要修,这塘是否一定要疏,而是朱熹的这首俱入理趣的《观书有感》诗给人们留下的深刻道理。28个字,内容清纯,语短理深,尤其那“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们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这别具一格的隐喻,用得是何等的妙哉,故一直为后人所传诵、所引用。

呵!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











































三都觅“活水”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王水寶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william zhou周道模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7/10/05
文章: 3689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13610


文章时间: 2011-1-08 周六, 上午9:59    标题: 引用回复

跟着你的文字神游婺源美景了,谢谢!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william zhou周道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763314782
王水寶

会员等级:2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0/09/21
文章: 84
来自: 中国江西
积分: 373


文章时间: 2011-1-13 周四, 下午7:25    标题: 引用回复

周道模先生,晚上好。谢谢,请多指教,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王水寶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