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63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89
:
|
|
关于对“善恶之辩”的点滴浅思
——国学思索之44
善恶之辩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儒家与法家争论的焦点。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建国治国的主导思想。在下也是多次的浅思此辩,又多有感悟。又是点点滴滴的在汇聚。今天之辩主要想弄清楚如下三点滴浅思。
一、善与恶是一对孪生兄弟。
善与恶也就是人的性本与欲望,这是人思维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它们是人类由动物演变进化为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进化、完善的;其二、它们对于每个时空中的个体的人,又是先天就有的功能。在此借用南怀瑾老先生创意的一个词——“能知”,可以简言之的理解为:人先天就有的认识客观的能力。在下又进一步的感悟到:“能知”就是包括人的欲望和本性两个方面的;其三、动物的欲望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如:羊和狼都是生存环境中的一环。只不过是人性本善的感觉而已,也就是人的性本善,才区别出了欲本恶;其四、它们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逐渐完善的。善与恶的这对孪生兄弟,对立统一的,形成了区别于动物的人的特征,那就是由人性形成制约的欲望,和由欲望进化需要的人性。
二、失去人性形成的制约,人的欲望就是欲本恶。
人与动物的欲望,初始几乎是一样的,为了生存无所不做。区别就在于:动物的欲望永远的停止在动物的水平上;而人的欲望,在欲望的推动下同时形成的性本善的制约下,逐渐的进化为人的欲望了,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中。但是如果失去了人性,也就是失去了性本善的制约,那么,人类初始几乎是与动物一样的欲望,也就会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了,也就会暴露出人的欲本恶。如:个人的犯罪;秦朝、隋朝;奴隶制度;黑奴的贩卖;二战法西斯;现在设立的反人类罪;丧尽人性,罪恶多端等类似的词等等。再如:人对财的欲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善的制约;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就是恶欲等。还如:如果欲望促进的科学发展,失去了人性的制约,那么,原子弹等的武器、当前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等,足以说明其理!
三、没有欲望进化的需要,就没有性本善的形成。
人的欲望是在人性本善的制约下,逐渐的脱离了,几乎近似于动物的欲望(表现在人身上就是欲本恶),而进化的。也可以说人的性本善,是在人几乎近似于动物的欲望(表现在人身上的就是欲本恶),的进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而产生的。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四心”就是一个“善”字,都是针对人的欲望而言的,又都是为了制约人身上存在的,近乎于动物的恶欲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由此形成的仁、义、礼、智“四端”。又都是为了制约人近乎于动物的欲本恶的需要,而作用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历史证明:在欲望改变社会形态的同时,需要人性保证改变的社会形态的进步;在欲望促进了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需要人性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共同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道理所在。
以善和恶为内容的,人的本性和欲望,在左右着我们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左右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在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儒家思想的修身、修心、修善就成为我们做人的永恒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