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来一夫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1/20 文章: 1077
积分: 3362
:
|
|
警徽,在这里熠熠生辉
文/ 一夫
尚塘,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地处凤台、利辛、蒙城三县的交界处,是凤台县的西大门。尚塘派出所就在尚塘乡政府南侧的几百米处。
2011年的最后一天,笔者随着凤台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和政工监督室的民警一行,离开县城,驱车西行。由于路况极差,四十五公里的路程竟然跑了将近一个小时,这才来到尚塘派出所。
这个所建于1992年,当时就一层平房,后来在地方政府的资助下,在上面加了一层,好歹也算做两层楼房了。由于周边都是群众的自建房,大家在建房时都把自己的地基垫得老高,结果派出所的地势最低洼。每逢暴雨季节,室内室外积水深达几十公分。别说正常的办公,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由于没有下水道,所内没法建厕所,谁有内急,得跑到上百米开外的粮站院内的厕所“蹭方便”,就那还得选准时间——去早了,人家没开门;去晚了,人家上锁了。
派出所原所长调走后,由教导员徐从金主持工作,他带着三个年轻警员,像几颗螺丝钉,牢牢钉在尚塘这块土地上。老徐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退伍军人,退伍前是南海舰队某部营级军官。他回到地方进入公安队伍,在基层一干就是十几年。三个年轻警员,其中两个刚过三十岁,另一个二十二岁,看上去还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是通过选招考试进入公安战线的。三十一岁的赵志猛稍显老成稳重一些,配备为老徐的助手,被任命为副所长。
这里经常停电,到了晚上,周围本来就一片漆黑,停电了,更是伸手不见五指。
条件简陋,可干劲并不差。
尚塘乡13个村委会126个自然庄,面积62.9平方公里,人口40231人,98%以上为农业人口。由于地处三县交界处,流动人口较多而且复杂,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的老弱病残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较弱,治安案件频发。
警力严重不足,他们积极争取乡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配合,学习外地经验,从各个村抽调民兵,成立治安联防巡逻队,统一着装,订立责任状,坚持夜间巡逻。
自2005年以来,他们将“治安防范责任制”和“农村治安联防巡逻”纳入农村群防群治,效果极其明显,各类侵财性案件逐年下降。
在他们简易的宿舍和办公室内,没有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和电器,映入眼帘的是由于房顶渗水造成的大面积墙皮脱落和没有闭路线的几台旧电视机。
我们随着老徐和赵副所长引领,边浏览简陋的住所和办公场地,边听他们介绍,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真实的画面。
黑河村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两个儿子,一个在上海打工,一个出外经商。老人手里有三万多元积蓄,但精神有些恍惚,又酷爱打麻将,大儿子怕他把钱输光了,就想把钱从老人手里拿来自己保管,可老人坚决不答应,于是父子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为此,老人反复到乡镇、市、县上访,说是儿子打了他却没人为他主持公道。尽管乡里的书记、乡长苦口婆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没能解决问题。派出所数次驱车到市、县将上访的老人接回来,进行说服引导,效果仍不明显。最后,老徐做通了老人和他两个儿子的思想工作,经过公证,由老徐代为保管老人的存折,并跟储蓄所约定,只允许老徐取款,每月支出六百元交给老人满足他的用度。这样,才使这场旷日持久的家庭纠纷平息了下来。后来老人病了,老徐又亲自联系医院,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及时进行诊治。此事赢得了当地干群以及他的家人交口称赞!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所里接到报警,附近的集市上有两帮黑恶势力正在进行群殴,并且使用了枪械。来不及等待上级支援,老徐带上副所长小赵,立即赶往事发地点。他们刚到,持枪的那伙人马上钻进一辆面包车,加足油门就跑。老徐他们知道,这伙人一旦跑了,将会为下面的案件调查、取证、侦破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年轻的副所长赵志猛不顾个人安危,迎着汽车冲了上去。可汽车仍没减速,向他直直开了过来。情急中,赵副所长把手中的手铐对准车前挡风玻璃砸了过去。一声巨响,驾车的歹徒吓懵了,趁他减速的瞬间,老徐和小赵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一车八个人乖乖束手就擒。经搜查,搜出火药散弹枪一支,子弹若干发。
事后每每想起此事,总会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宋台村有个孙某因盖房子与人发生纠纷,结下怨恨,并且互相发了狠话。后来在娶儿媳妇的时候,终于因小事诱发了与对方的恶性斗殴。这孙某可不是凡角,他是远近闻名的赌博名家,全国有名的赌场他几乎都去过。此刻,他喊来了自己黑道上的朋友,开枪射伤了对手,致使对手身中13粒散弹枪子弹。案情就是命令,不敢丝毫怠慢,老徐带着赵副所长和一个警员,三个人赤手空拳直奔案发现场。幸好来得及时,主犯孙氏父子还没来得及逃离现场,被他们牢牢控制。孙某落案后,警方顺藤摸瓜,顺利抓获参与行凶的两个疑犯,经查得知,那两个凶手竟然是网上在逃多日的案犯,公安部门顺势破获了一系列涉黑案件,为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了一大隐患。
去年的一天,一个邻县的女子骑自行车从辖区内经过。两个合骑一辆摩托车的男青年看到此女子孤身一人,便停下摩托车假装上前问路,见那女子颈下挂着金项链,便心生歹念,上前抢夺。那女子拼命反抗,怎奈势单力薄,被打翻在地,得到项链的歹徒扬长而去。接到报警,所里立即通知各村的联防队员,在交通要道进行布控堵截。很快有人发现,那两个歹徒驾着摩托车向北逃窜。尚塘北侧与蒙城县隔着一道茨淮新河,他们一旦逃过茨淮新河,就再难以抓获了。老徐指挥人员,立即封堵过河的必经之路——茨淮大桥。结果,在大桥附近,那两个歹徒无路可逃,乖乖就范。
2011年夏的一个夜晚,所里接到报警,说是派出所东侧两公里开外的一个大水塘有人落水,请求急救。老徐一边向事发地疾行,一边与当地村干部联系。等他们赶到水塘边,只见水面上沉寂如镜,周围挤满了当地群众,可就是没人敢下水。据介绍这里的水极深,就是在白天,大人也不敢轻易下去的。经了解情况得知:落水者是附近村庄的两个少年,他们一个是表弟,七岁;一个是来走亲戚的表兄,十七岁。因为天气太热,吃过晚饭,他们打算到水塘洗澡纳凉,没想到表弟刚下水就没顶了。表兄见此情景,赶快去救表弟,结果自己也沉入水底了。
看着落水儿童亲属们悲痛欲绝的惨状,迎着围观群众期待、观望的眼神,老徐分明觉得,熠熠生辉的警徽在眼前闪耀,逐渐放大,幻化成几个醒目的大字:神圣使命!他顾不上自己年过半百的身体,纵身跳入水中,在黑暗中向深水摸去。水面太大,而且极深,几个回合下来,老徐感到力气几乎消耗殆尽。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即使大家都下来也无济于事。他上岸与大家商量,研究对策。有人建议:用大网效果最好!可哪来的网呢?经询问,得知附近村庄里有个养鱼的人家有大网。可有人担心,这样的事,人家恐怕不肯借网。老徐请人带路,找到了那户人家,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打动了那户人家,不仅答应出借渔网,并交代了使用方法。就这样,在村干部和联防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来来回回在水塘里拉了四趟,终于在深夜,把那两个落水少年打捞上来。回到派出所,老徐整个人几乎瘫软下来,紧紧贴在身上的警服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费了半天劲儿才脱了下来。
一天,所里正在处理一桩非常棘手的群众纠纷,赵副所长的电话响了,一看,是自己老岳父的,岳父告知:“你的老婆已经进县医院妇产科,就要生了,你还不来么?”耳膜被震得嗡嗡直响的小赵,还没解释上几句,那头就挂断了电话。等他忙完所里的事,没顾上吃饭就立即向县医院赶。在产房门口,老岳父铁青着脸,狠狠将他训斥了一番。好在母子平安,听了他的解释,大家都理解并原谅了他。
老徐常年闹肚子,白天能“蹭”厕所,晚上只能在野外解决了,春秋季节还好对付,最怕冬夏雨雪天气。夏天更是难熬,周围蚊虫碰脸,哪一次方便回来,都会带回“大包小包”的,奇痒难忍。即便是在屋内,赶上停电,整个房子就是一架大蒸笼,热得没办法,老徐就领着他们几个到茨淮新河的大坝上苦捱时光。
老徐和他的警员们,也记不清数年来类似的事件处理了多少起,什么“闹丧”的,为宅基地发生冲突的,猪羊啃食了邻家菜园子反目成仇的,社会闲散人员骚扰校园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老徐反复强调最多的是,尚塘派出所之所以工作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家团结的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人在背后使绊。
他也有愿望,而且是很迫切的愿望:一是他感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剩下的工作年限不多了,希望在任期间,所里的办公和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让那些年轻的警员在这里干得安心和舒心,也就是要留得住人;二是警员太年轻,没有办案经验,希望安排警员到局里法制科进行必要的培训,观看有关案例图像资料,丰富办案常识,迅速提高办案能力;三是希望乡村的广播喇叭还能恢复利用起来,那样,一旦出现案情,通过广播喇叭,能够最快捷的使联防队员和群众联防布控,在最短时间内救火救人,或者围堵和抓获犯罪嫌疑人。
我们的采访还没有结束,老徐的电话又响了,原来是又有了工作任务。回县城的路上,车内的音响播放着激昂苍劲的旋律:“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时显身手.……”
这旋律,在我耳边萦绕盘旋,一直传出很远很远,很久很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