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
|
|
子张缘何非叶公
李兴濂
凡读过书的,都知道叶公好龙的典故,说的是叶公爱好假龙而惧怕真龙的故事。
叶公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叶县的叶公子高,的确好龙,喜欢画龙,所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宇雕文以写龙”,在古籍上皆有记载。叶公之所以喜欢龙,这与他的身世、世系和受到的以龙为象征的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熏陶有关。叶公子高之父就是一位既受荆楚文化影响,又受中原文化教养的大司马。其时叶公威镇北藩,励精图治,招贤纳士,整军修武,兴修水利。叶公后期,老而弥坚,适有王室叛逆白公胜因报私仇谋反,占领郢都,赶走惠王。叶公义不容辞,力挽狂澜,在官民的支持下,率精兵收复郢都,平定叛乱。叶公因有大功于楚,任为尹令兼司马。他选贤任能,整饬朝政,修文经武,致楚中兴,使楚国500多年的国脉又延续了约280年。叶公的确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雄才。史书古籍如《国语》、《论语》、《左传》、《东周列国志》、《水经疏》、《汉书》、《史记》、《叶县志》等均有记载,并给予很高的评价。2200年前荀子就以敬佩的笔调写道:“叶公子高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后有楚大夫说:“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天下莫敢以兵南向。”
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竟把叶公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歪曲成为好龙而畏龙的懦夫呢?叶公好龙这一典故出自汉代的刘向《杂事•新序》,其实刘向是人云亦云,他传播了孔子弟子子张的一则虚构的寓言。子张随师孔子应邀到叶邑,亲耳听过叶公问政于孔子,看过叶公喜好画龙。叶公喜欢龙是因为他受中原文化教养所致,又有绘画爱好,常常形诸笔端,抒发胸臆,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这位子张回到鲁国,求见哀公,受到冷遇,不免大发牢骚。当哀公约见时,他借题发挥,编造了一则寓言,说叶公爱好画龙,“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讲得虽然活龙活现,但却是虚构的神话。龙非实有,它是祖先用九种动物拼凑起来的图腾,牛首、鹿角、虾须、犬齿、马鬃、蟒身、鱼鳞、鹰爪、狮尾,其形如链,其动如飞,其利如箭,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变化莫测,无所不能。天子自称为龙子,也没见过天龙从天而降。子张虚设这个神话,目的在于发点牢骚,作一点讽谏。他不顾孔子与叶公结成的友谊,不惜歪曲叶公形象,说:“实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者也。”接着道出了编造寓言的本意:“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子张把士比之为龙,想抬高自己的身价,要哀公尊他为士,好货于帝王家而已。
子张这一把戏却损毁了叶公的名誉,造成了2500多年的不白之冤,以讹传讹,谬种流传。时下,还有多少像子张这样的小人,为抬高自己,不惜编造谎言瞎话,嫁祸于人,让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就像叶公好龙这一成语一样。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
|
返回顶端 |
|
 |
叶英儿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04 文章: 1312 来自: 中国浙江省洞头县职教中心 积分: 9817
:
|
|
时下,还有多少像子张这样的小人,为抬高自己,不惜编造谎言瞎话,嫁祸于人,让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就像叶公好龙这一成语一样。
寓意深刻.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