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小论诗词音乐美
音乐美,是中国诗歌的外在美的本源,不仅使人耳顺,而且使人心悦。
音乐美,当然是诗词在吟咏唱念时字宏声甘,音真调润,比如古今“歌”的作曲谱调,唱出后广为流传,世代百听不厌。
音乐美,也当然有晒干后的案头之看,是声调的眼悦,其基础当然赖于现实,不论哪朝哪代。
音乐美,也当然可以跨越语言障碍,是音乐的“无国界”说。这是音乐的心灵功能。
中国诗词的眼悦,不能超越真音实调。平仄四声甚而七音八调,是现实交流里的音调显示。比如丢了词牌的音乐谱,弄个平仄谱,实属不伦不类。那个来自李白的《菩萨蛮》本就是引进的民族曲调,谁平仄了?少数民族语言怎么汉化平仄?
请行家把当今维吾尔、哈萨克、苗、侗、瑶、壮、藏语给予平仄。古之《菩萨蛮》是先平仄的吗?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有人说“少数民族调子一旦用汉语表达,成固定的词牌,它的平仄同时就出现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道理。也体现在康乾定修平仄谱的过程。但事实上民族曲谱,并非是按汉语平仄定的,大家唱的是约定的曲调,不是平仄谱。比如现存的壮族民歌,比如《刘三姐》的曲,原是壮歌,它不讲汉族平仄,到案头上不讲五线谱(简谱),却去定平仄,让词去按平仄填,是违背歌调演唱原旨的。
所以,平仄谱是多此一举,徒增麻烦。再则,按古平仄写,又不会按古平仄唱,真的没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依据实情,再像清代与清之前那样,推广平水切韵,是一种不该路。唐开创的《礼部韵略》,依托的科考制度,是读书人前途所系,回去死记硬背那些字表。当今,这种韵略,已成无本之木。国家在普及普通话,各地方言众多,均是脱口可秀,而大家不熟悉的案头韵,怎么吟咏?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上一次由寸草晨露于2012-10-24 周三, 下午1:43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台湾邓丽君等演唱的古典诗词,不少华人歌手争相摹唱深受中国大陆、世界华人的喜爱。推理一下,古音若有音落于口头,为何不见今人用?邓丽君之国语演唱,就可以替代古音。
古音作品可以用今音读吟咏唱;平仄作品云云,古今调可变,并不可疑;用今声创作仿古诗词,更不足为怪。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